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有效手段。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着儿童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着儿童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认知;语言智力;心里健康
游戏,大家都不陌生,相信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玩过游戏。可为什么我们在幼儿的时候都喜欢玩游戏呢?还有,为什么现在幼儿园都特别重视幼儿的游戏?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又有什么作用?
其实早在19世纪和20年代初就有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大量的研究:
1.早期的游戏理论:
(1)霍尔的复演说;
(2)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3)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或得机能愉快的手段;
(4)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5)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2.当代的游戏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能使儿童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能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复杂课题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3)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他认为当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
(4)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所以说,游戏是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是增强幼儿体制,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儿童身心发展和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
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3.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儿童通过游戏互相联系,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也可以根据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按自己的愿望,将生活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的反应在游戏中。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他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的条件限制。因此,儿童在游戏中即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交往。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他既不想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想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因而深受儿童喜爱。所以,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启发开放式的语言,引导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
4.游戏能激发幼儿言语交流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指标,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会尽力的去模仿母亲平时的行为,也会学着用母亲的口吻去和同伴交流。对同伴态度不好时,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
5.游戏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他们年龄和身心的发展,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游戏,幼儿不仅能从外界汲取知识,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如:“老鹰做小鸡”的游戏,无论儿童扮演那一个角色,他都要设身处地的为自己着想,想着如何才能取胜,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就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还有建筑性游戏,幼儿通过利用积木、沙、石等材料建造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从而发展了儿童的设计创造才能,培养了有关的技能技巧。
6.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做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害怕的事情,或者说是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当儿童受到生活环境不平等待遇、缺乏双亲爱护、手父母打骂时,儿童内心的创伤就会很大,但是儿童通过游戏的洗礼就会忘记伤痛,只记得脑海中快乐的时光。
因此,幼儿园要充分把握学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启发式的引诱儿童进行合理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不仅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是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当然,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自然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组织和正确引导。
总之,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有明显的作用。一方面,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也能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能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能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20
关键词:游戏认知;语言智力;心里健康
游戏,大家都不陌生,相信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玩过游戏。可为什么我们在幼儿的时候都喜欢玩游戏呢?还有,为什么现在幼儿园都特别重视幼儿的游戏?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又有什么作用?
其实早在19世纪和20年代初就有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大量的研究:
1.早期的游戏理论:
(1)霍尔的复演说;
(2)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3)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或得机能愉快的手段;
(4)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5)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2.当代的游戏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能使儿童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能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复杂课题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3)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他认为当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
(4)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所以说,游戏是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是增强幼儿体制,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儿童身心发展和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
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3.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儿童通过游戏互相联系,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也可以根据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按自己的愿望,将生活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的反应在游戏中。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他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的条件限制。因此,儿童在游戏中即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交往。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他既不想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想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因而深受儿童喜爱。所以,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启发开放式的语言,引导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
4.游戏能激发幼儿言语交流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指标,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会尽力的去模仿母亲平时的行为,也会学着用母亲的口吻去和同伴交流。对同伴态度不好时,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
5.游戏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他们年龄和身心的发展,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游戏,幼儿不仅能从外界汲取知识,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如:“老鹰做小鸡”的游戏,无论儿童扮演那一个角色,他都要设身处地的为自己着想,想着如何才能取胜,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就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还有建筑性游戏,幼儿通过利用积木、沙、石等材料建造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从而发展了儿童的设计创造才能,培养了有关的技能技巧。
6.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做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害怕的事情,或者说是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当儿童受到生活环境不平等待遇、缺乏双亲爱护、手父母打骂时,儿童内心的创伤就会很大,但是儿童通过游戏的洗礼就会忘记伤痛,只记得脑海中快乐的时光。
因此,幼儿园要充分把握学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启发式的引诱儿童进行合理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不仅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是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当然,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自然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组织和正确引导。
总之,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有明显的作用。一方面,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也能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能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能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