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澧水船工号子的创新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丰厚的传统国家,澧水船工号子是民间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国文化精深的背景下澧水船工号子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后期的保护创新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自信背景;澧水船工号子;创新研究
  引言:
  澧水船工号子的发源地是湖南澧县,它不仅仅代表着民间音乐艺术的形式,更多的是记录澧水船工们的苦难与辛酸、成功与欢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与天地自然搏斗的不屈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因此澧水船工号子从文化精神层面值得每一位公民学习,它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一、文化自信的背景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传统性和固定性,如果一个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丢掉了传统的根本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因此而丧失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鼓励着我们前进,增强我们的意志。因此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思想灵魂,我们更应该将中国历史中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和继承,不能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忽略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鼓励。作为中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将国家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对遗失已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提出创新策略,并将之流传下去。
  二、澧水船工号子的发展起源
  湖南的澧县曾经是明清时代重要的码头,由于澧水流域的地域特点,因此在货物运输中只能依靠船工来实现,而在澧县居住的居民也大多数靠近水边,依靠在水中运输货物来维持生计。澧水船工们为了统一步伐、集中力量、缓解劳动压力通过歌唱的方式产生了澧水船工号子。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歌唱式的澧水船工号子就形成了自己的音樂特色和浓厚的地方风俗文化。但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澧水船工号子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澧水船工号子的生存方式已经被现代科技所代替,传唱的人也已经寥寥无几,但是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价值和它传承的文化精神不会因此而消失。因为它真实的记载了澧水船工们的劳动生活,展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坚毅的精神品质,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1]。
  三、澧水船工号子的音乐艺术和特征
  作为一种民间音乐艺术,虽然起源于船工们的劳动创作,但是在音乐和地域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一)内容和主体通俗易懂
  澧水船工号子的通俗易懂表现形式就是它的歌词和歌唱的主体。因为澧水船工号子的起源是船工,因此歌词大多都是即兴创作,都是描写船工们的生活场景和体现乐观精神层面的意思。因此在歌词和主题上一听就能明白大意,简单通俗易懂。比如,“山高水险不用怕,步步登稳往前爬”,这两句歌词的大意写的就是船工们在运输货物时山高水远,非常艰辛,但是船工们不怕艰险,乐观的一步一步的向前爬,体现了船工们艰辛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除了反映劳动场面,有时也会男女对歌,用反映爱情的内容的句子,表达船工对爱情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憧憬[2]。
  (二)音乐元素体现民族多样性
  澧水船工号子是主要是描写汉族人的生活,但是在湖南澧县也生活着许多来自湘西北苗族和土家族等多个少数名族的人们。因此,澧水船工号子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音调、语言特点等多种元素。由于民族的差异性和语言方式的不同,澧水船工号子一般采用的是土家族的质朴婉转的旋律音调,在装饰等方面借鉴了苗族的歌唱方式,综合的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文化悠久。
  (三)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澧水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拉纤中的歌唱,因此在拉纤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地势因素的不同,节奏和速度的快慢也不同,船工们一般都是根据行船的环境灵活的变化。比如,在行驶到河流比较急且环境艰险的地方,船工们就节奏密集、速度较快、斗志激昂地进行歌唱;在船行驶到平原地带,河面比较宽阔平静,船工们节奏就缓慢、唱腔流畅的歌唱。这种歌唱方式在船行驶的过程中,人们只要仔细地听就会知道船工行驶的地方,在歌唱中体验船工们的在拉纤过程中的艰辛与紧张、成功与欢乐。
  四、澧水船工号子的创新研究
  由于澧水船工号子的生活方式已经被现代科技所替代,因此它的艺术特点和音乐模式已经淡化出我们的视野,为了让澧水船工号子的精神在民间流传,就必须提出创新的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将澧水船工号子的模式运用到企业中去
  在今天这个媒体大爆炸的时代,澧水船工号子的歌词和主题只是得到人们的极简单记录和背诵,他们传承的精神会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企业的生产模式大多是流水线的生产,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精神疲劳,积极性下降。企业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可以给员工讲述澧水船工号子的故事,然后可以以企业的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作为题材,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模式编写自己企业的歌唱模式,让员工在工作或者闲暇的时间内歌唱,这种模式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员工了解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将企业文化发扬光大。
  (二)实现澧水船工号子的情景再现
  水运货物的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还继续发展着,但水流的快慢以及安全已经得到了保障,因此就不再需要用歌唱的模式凝聚力量。但是在全国各地的一些游乐园和公园都有划船游戏,但这种划船游戏现在发展的形势就是供人们体验划船的乐趣和游玩,对澧水工号子的文化传承精神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可以将游戏的模式稍作改变,从水流的速度缓慢形势上去改变,同时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在船上装载一些货物等等,在船上标有一些澧水船工号子的历史发展和船工们的歌唱的歌词,让游客在游玩的时候体验到澧水船工号子的精神和价值[3]。
  (三)用音乐和舞蹈的模式继承澧水船工号子
  音乐和舞蹈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而澧水船工号子也有一定音乐文化底蕴,现在流行的音乐歌曲已经在广大青少年中流传广泛,也是青少年喜欢的音乐形式。因此为了继承澧水船工号子的精神,可以将他们歌唱的歌词编写成流行歌的编曲,或者创作出舞蹈,让人们在享受音乐和舞蹈的同时体会到澧水船工号子的乐观和斗志激昂的精神,从而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用媒体宣扬澧水船工号子的精神
  通过对历史的改编,人们创作出许多与历史密切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的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历史的发展。电视或者电影也可以以澧水船工号子为题材演绎船工们的生活和爱情,然后通过传媒的形式将澧水船工号子的生活形式以及他们在水运过程中表现出的乐观、坚毅的精神发扬光大。使澧水船工号子的传统艺术更贴近现代审美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得以绵延流传[4]。
  五、结束语
  澧水船工号子以其具有的独特特点,记载了澧水船工人们的乐观、坚毅的生活精神,因此对澧水船工号子的传承和弘扬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国家和政府应该起引导作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澧水船工号子的政策。第二,在学校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和传承澧水船工号子的精神,用他们的精神鼓励学生成长。第三,扩大对澧水船工号子的宣传,通过纪录片和电视等传媒手段,激发和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澧水船工号子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充满力量的赞歌,应该受到每位公民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周玉屏,陈瑾.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3,(05):227-228.
  [2]凡春喜,谈海红.澧水船工号子的音乐艺术与文化内涵研究[J].音乐创作,2016,(09):127-130.
  [3]汪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案例研究[J].包装工程,2012,(12):68-71.
  [4]尹凌,余风.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185-190.
其他文献
【摘要】:西汉立国之初,百废待举,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与此相适应,黄老之学成为汉初政治统治的指导思想。汉初的黄老之学,既是对先秦老庄道家思想的承继,又基于现实而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形成了适应汉初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汉初黄老之学中的诸多理念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治理仍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汉初社会现实与黄老之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深刻总结汉初黄老之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意
期刊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2005-2015年)关于文化语言学论文进行整理,总结出这十年文化语言学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主要从语音、词汇和词义、语法、文字、交际称谓、专名、语言接触和教学七个方面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中得出:近十年文化语言学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研究领域  一 引言  “文化语言学”的学科名称是方言
期刊
【摘要】:言据性是体现交际双方互动的一种语言手段。通过对汉语书评语篇的言据性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据素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解读书评的语篇特征;也可以根据各个据素的使用,分析其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尤其是书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给汉语书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言据性;汉语书评;据素;人际功能  一、引言  言据性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学现象。它又可以称为可证性、实据性等。本文根据国内学者杨林秀
期刊
【摘要】:中国丰富的菜肴, 生动地反映了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因此, 研究中国菜肴的翻译也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与菜肴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翻译中国菜肴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该遵循的方式和技巧。  【关键词】:中国菜肴;翻译技巧;传统饮食文化  一、中国菜肴翻译的现状分析  中国历来对吃很讲究的国家。中国饮食文化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高超的烹调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用一句老
期刊
【摘要】:行书不论是在文字演变过程中,还是在书法史中所的位置都非常的重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这是一种普遍性的认知。其表现自产生时起,历久不衰涌现了大批名家名作,其他所有书体与之相比均远远逊色。行书能兼容其他各体,自由度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同时行书应用最广泛、最便捷、最丰富,符合文化人乃至大众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行书;真草;规律  一、行书的形成  “行书”最早却见于西晋
期刊
【摘要】:隋唐以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日趋繁盛,蔚为大观,官绅士人与佛教的交集日趋扩大,王安石与佛教的渊源也十分深厚,他与众多高僧交情深厚,佛家思想也与儒家思想一道在其思想和作品中占有着一定的地位。本文将着眼点放在王安石的佛词上,试探索其与佛教的关系。  【关键词】:王安石;宋词  佛教自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发展至唐宋时期与中国本土文化融为一体,文学家们的思想和作品当中虽然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佛家思
期刊
【摘要】: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也造就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在人类学里面这被称作生态文化圈。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各个民族,通过对自己所处地域环境和生态的改造,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了自身具有本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下逐渐形成了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在新疆哈巴河县S村的哈萨克族,因为长期生活于山地草原的生态文化圈之中,主要包括植物、迁徙的野生动物、人和饲养的牲畜等
期刊
【摘要】:笔者尽管是出生在民族地区,但这是第一次参加苗族人的葬礼,其中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清楚,没有特别深入的到葬礼中看到一些细节的仪式,现在的撰写系葬礼归来后的回忆,有些也有记忆模糊的地方,希望以后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更好的写民族志。  【关键词】:苗族;葬礼;民族志  葬礼仪式的举行,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亲友宾客为逝者举行送行仪式让其入土为安,笔者选取了一次亲自参与的葬礼仪式,地点是贵州省黔南
期刊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其作了精辟的论述。井冈山精神为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提供了动力源泉,“两学一做”是井冈山精神对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要求。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与党史国情教育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与新兴网络媒体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与立德树人工作相结合,服务大学生党员的健康
期刊
【摘要】:兰州鼓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生活气息和内在的文化品格。兰州鼓子由艺术家、家庭成员、学徒广泛传播在兰州大地上。它是民间信仰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是历史与现实,时代与社会的相互互动。在教育、艺术、娱乐和文化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中,它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形成了多种文化特征。本文主要通过村落文化特证、生活性文化特征、地域性文化特征来阐述兰州鼓子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兰州鼓子;村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