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一种理念:和谐教育与和谐教学。和谐教育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和谐中学会做人、学习知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和谐教育;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民族进步的动力。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创新教育的一种理念:和谐教育与教育教学。
“和谐”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中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主张提高人的“四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所以,“和谐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和谐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如果把在棍棒底下,管、卡、压、讽刺、吓唬,或是放任不管中教育出来的孩子与在注重和谐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绝对是不一样的。后者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高层次的,有教养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是伴随缓和疼痛一生的。因此,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等等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及水平的不适应。由于这个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引发了德育实效性不高、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滋长等矛盾的产生。和谐教育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即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
和谐教育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以树立六大基本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调整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起的基本结构。全面科学的教育功能观、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观及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是和谐教育对学校教育活动与教育现象的基本认识。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在和谐状态中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通过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所以,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性,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没有这种基本认识,就不能破除陈腐教育思想对人的束缚,更不会在教育实践中有和谐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即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和谐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教学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高度平衡协调的动态组合和完善的整体和谐,和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与交融,形成双向交流,从而产生最佳结合点。为此,和谐教育在教学中要做到:
1. 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在课堂中,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之中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把它创设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去感受美,去追求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的过程,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认知过程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学校领导还需要从学校工作的整体上协调好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角度调控教育的节奏。重点调整好以下几种教育要素的和谐程度:①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②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③课程结构与时空安排的和谐;④教育方法系统的和谐;⑤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
2.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教学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问题方法的选择,而不会硬把书本上的或者常规的方法灌输给学生。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方法记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参考,一起选择,让学生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更是心灵对话的舞台。因为真诚,所以学生能毫不保留的敞开心扉;因为悦纳,所以每一个人更加自信与自豪。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体现的是心灵的和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阳光。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进取心和停止了自我的感化,这对他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心灵的和谐,是师生间有时不需要语言就能感受到的一种默契,是从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里就能感受到的一种温馨,是相处之间能够感受到的一种心灵的轻松。
由此可见和谐是一种美,和谐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的艺术性是教育技能技巧最完美的体现,这种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和谐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关键词】创新;和谐教育;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民族进步的动力。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创新教育的一种理念:和谐教育与教育教学。
“和谐”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中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主张提高人的“四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所以,“和谐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和谐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如果把在棍棒底下,管、卡、压、讽刺、吓唬,或是放任不管中教育出来的孩子与在注重和谐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绝对是不一样的。后者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高层次的,有教养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是伴随缓和疼痛一生的。因此,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等等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及水平的不适应。由于这个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引发了德育实效性不高、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滋长等矛盾的产生。和谐教育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即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
和谐教育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以树立六大基本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调整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起的基本结构。全面科学的教育功能观、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观及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是和谐教育对学校教育活动与教育现象的基本认识。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在和谐状态中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通过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所以,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性,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没有这种基本认识,就不能破除陈腐教育思想对人的束缚,更不会在教育实践中有和谐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即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和谐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教学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高度平衡协调的动态组合和完善的整体和谐,和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与交融,形成双向交流,从而产生最佳结合点。为此,和谐教育在教学中要做到:
1. 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在课堂中,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之中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把它创设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去感受美,去追求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的过程,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认知过程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学校领导还需要从学校工作的整体上协调好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角度调控教育的节奏。重点调整好以下几种教育要素的和谐程度:①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②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③课程结构与时空安排的和谐;④教育方法系统的和谐;⑤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
2.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教学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问题方法的选择,而不会硬把书本上的或者常规的方法灌输给学生。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方法记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参考,一起选择,让学生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更是心灵对话的舞台。因为真诚,所以学生能毫不保留的敞开心扉;因为悦纳,所以每一个人更加自信与自豪。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体现的是心灵的和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阳光。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进取心和停止了自我的感化,这对他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心灵的和谐,是师生间有时不需要语言就能感受到的一种默契,是从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里就能感受到的一种温馨,是相处之间能够感受到的一种心灵的轻松。
由此可见和谐是一种美,和谐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的艺术性是教育技能技巧最完美的体现,这种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和谐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