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研究中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核心,分析微课的教学价值,提出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发挥出微课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教学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85-01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小学教育体系中,得到十分显著的教学成效。微课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由教学视频的课例片段组成,主要涉及到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资源,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 ,考虑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和弊端,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的教学价值分析
(一)符合学生身心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没有发育完全,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这是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低效的根源。而微课的运用,通过10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在短时间内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征,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始终保持短期高度注意力,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未吸收的部分知识无法及时补充,拉大了学生间的成绩。对此,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重点知识或是难点知识的攻克,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长时间就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减少重复教学环节。
现阶段,由于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人员匮乏,新课改后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使得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课业压力逐渐增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课堂上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重复性点击学习,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学,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把更多精力放到微课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通过上述分析,明确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了发挥出这一价值,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微课视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教学重点开展针对性讲解,并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辅助教学,进而达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微课设计,做好课前预习。
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为5-10分钟,需要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整个课程进行分阶段讲解,围绕教学重点制定微课视频内容,以供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设计微课视频中,教师要具备熟练的制作技巧,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并设计针对性练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重走长征路”电子小报--制作篇》教学设计中,教师讲微课内容设计为以下几点:第一,展示如何使用页面设置来调整纸张大小;第二,展示如何用“自选图形”制作栏目框和栏目框中文字与图片的导入;第三,展示如何对文字框、图片、艺术字等对象进行“捆绑”组合;第四,展示如何对电子小报进行整体调整。之后,教师出示制作任务,让学生运用微课视频中的知识进行练习,制作电子小报。
(二)引入微课视频,辅助课堂活动。
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一方面设计以微课教学为核心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记录下学习遇到的问题,以供师生讨论,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知识,通过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将微课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微课视频的播放和学习,让学生短时间内了解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并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效率。例如,在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具有“超级链接”功能的作品》教学设计中,在导入环节中,播放《世界著名河流》的幻灯片,邀请学生担任导游,根据幻灯片进行介绍。游客”提出游览某一河流景点后,“导游”播放幻灯片,出示相应的介绍 生第二次充当“游客”,观看具有超级链接的幻灯片 思考、发言 欣赏若干组具有超链接功能的幻灯片。利用微课播放幻灯片超链接制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消化,并提出练习任务,一是制作目录页到其他分页的超级链接,二是制作分页返回目录页的超级链接,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动手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在演示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教学评价,反思微课成效。
为了明确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教师要对学生微课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设定适宜的评价指标,得出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评价后,我们可以发现,微课时间短而内容集中,在加上形式多样,在实际学习中会增加趣味性,让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基于微课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传统被动式学习模式,一时间还无法快速转变学习思维,适应性不强。对此,教师在微课设计和应用实践上仍要持续探索,把微课彻底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协助学生进行预习,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辅助教学,加强课后评价,促进教学完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加.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5):118-119.
[2] 闭馨匀.微课在小學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8(21):138.
[3] 周婷.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8(11):145.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85-01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小学教育体系中,得到十分显著的教学成效。微课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由教学视频的课例片段组成,主要涉及到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资源,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 ,考虑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和弊端,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的教学价值分析
(一)符合学生身心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没有发育完全,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这是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低效的根源。而微课的运用,通过10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在短时间内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征,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始终保持短期高度注意力,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未吸收的部分知识无法及时补充,拉大了学生间的成绩。对此,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重点知识或是难点知识的攻克,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长时间就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减少重复教学环节。
现阶段,由于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人员匮乏,新课改后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使得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课业压力逐渐增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课堂上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重复性点击学习,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学,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把更多精力放到微课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通过上述分析,明确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了发挥出这一价值,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微课视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教学重点开展针对性讲解,并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辅助教学,进而达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微课设计,做好课前预习。
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为5-10分钟,需要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整个课程进行分阶段讲解,围绕教学重点制定微课视频内容,以供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设计微课视频中,教师要具备熟练的制作技巧,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并设计针对性练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重走长征路”电子小报--制作篇》教学设计中,教师讲微课内容设计为以下几点:第一,展示如何使用页面设置来调整纸张大小;第二,展示如何用“自选图形”制作栏目框和栏目框中文字与图片的导入;第三,展示如何对文字框、图片、艺术字等对象进行“捆绑”组合;第四,展示如何对电子小报进行整体调整。之后,教师出示制作任务,让学生运用微课视频中的知识进行练习,制作电子小报。
(二)引入微课视频,辅助课堂活动。
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一方面设计以微课教学为核心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记录下学习遇到的问题,以供师生讨论,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知识,通过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将微课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微课视频的播放和学习,让学生短时间内了解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并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效率。例如,在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具有“超级链接”功能的作品》教学设计中,在导入环节中,播放《世界著名河流》的幻灯片,邀请学生担任导游,根据幻灯片进行介绍。游客”提出游览某一河流景点后,“导游”播放幻灯片,出示相应的介绍 生第二次充当“游客”,观看具有超级链接的幻灯片 思考、发言 欣赏若干组具有超链接功能的幻灯片。利用微课播放幻灯片超链接制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消化,并提出练习任务,一是制作目录页到其他分页的超级链接,二是制作分页返回目录页的超级链接,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动手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在演示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教学评价,反思微课成效。
为了明确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教师要对学生微课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设定适宜的评价指标,得出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评价后,我们可以发现,微课时间短而内容集中,在加上形式多样,在实际学习中会增加趣味性,让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基于微课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传统被动式学习模式,一时间还无法快速转变学习思维,适应性不强。对此,教师在微课设计和应用实践上仍要持续探索,把微课彻底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协助学生进行预习,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辅助教学,加强课后评价,促进教学完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加.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5):118-119.
[2] 闭馨匀.微课在小學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8(21):138.
[3] 周婷.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8(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