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毒性比较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采取大分割放疗,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对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地转移率、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1~2级放射性损伤)有16例,声嘶10例,放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毒性反应4例,超过半年以上的晚期损伤,包括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皮肤溃疡形成、臂丛损伤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仅有5例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性改变较前增多,两组急性和晚期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的短期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当,两者放疗后毒副作用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考虑替代常规分割放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常规分割放疗; 毒性; 大分割放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conventional and macroscopic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Method:60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randomly number table,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 standard segmentation radi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ig radiation therapy.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the recent curative effect and tox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P>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12-month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patients with acute skin reaction(1-2 levels of radioactive damage)in 16 cases,10 cases of hearing,radiotherapy leukopenia caused by blood toxicity reaction in 4 cases,more than half a year late damage,including more than 2 level of radioactive lung injury,skin ulceration,brachial plexus injury such a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id not appear,only five were prompt review of chest CT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lammatory change from the previous increase,acute and late injury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Divided radiotherapy short-term survival rate and local recurrence rate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segmentation both side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an consider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segment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n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nventional segmentation and radiotherapy; Toxicity; Large segment radiotherapy; Breast cancer improved radical surgery
   First-author’s address:Gaozhou People’s Hospital,Gaozhou 525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7.033    乳腺癌是在女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治疗的重要方法。其中常规分割方案是术后常见的辅助放射治疗方式,但其疗程长花费多,给患者带来不便的同时还会增加其经济压力。近年来,在多种肿瘤中已经开展应用大分割方案的放疗,如前列腺癌、肺癌等,包括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同步加量放疗,初步研究报道认为[1-5],大分割方案的疗效及副作用与常规分割方案基本相当。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医师术后选择放疗方案提供依据,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根据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选择符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指征的患者入组,入组放疗原则:(1)具有乳腺癌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T3~4、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或切缘阳性/切缘近(<1 mm)患者。(2)对T1~2有1~3个淋巴结阳性患者,认为如果合并以下高危因素也建议行术后放疗:如年龄<40岁、肿瘤>2 cm、肿瘤分级高(3级)、有脉管癌栓、ER阴性、Her-2阳性、腋窝淋巴结检测不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腋窝淋巴结数多(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比值高(>20%~25%)等。入组患者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胸壁残留,KPS评分不低于70分,排除既往有胸痹或淋巴结区域放疗史,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采取大分割放疗。
  1.2 放射治疗 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术,术后予以6~8周期化疗,方案为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与多西他赛序贯化疗)和TAC(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化疗结束后即接受3~6周放疗。观察组采用低分次大分割剂量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调强放射治疗。观察组单次分割剂量2.9 Gy/次,共15次,放疗總剂量DT 43.5 Gy;对照组单次分割剂量2 Gy/次,共25次,放疗总剂量DT 50 Gy。
  1.3 观察指标 随访12个月,观察其局部复发、生存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同时观察治疗中和治疗后2周内的急性损伤和放疗半年后的晚期损伤情况。放疗副反应标准评定按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定为0~4级,急性放射治疗毒性反应主要为皮肤反应、声嘶、咳嗽、血液毒性等,晚期放射损伤主要为皮肤溃疡形成、肺组织损伤、臂丛损伤及心肌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28~62岁,平均(45.3±5.3)岁;根据AJCC TNM分期:ⅢB 9例,ⅡB 8例,ⅢA 13例。对照组年龄31~67岁,平均(45.6±4.2)岁;AJCC TNM分期:ⅢB 9例,ⅡB 7例,ⅢA 14例。两组乳腺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地转移率、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急性损伤和晚期损伤情况比较 本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1~2级放射性损伤)有16例,声嘶10例,放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毒性反应4例,均未出现于放疗相关的肝肾毒性、心脏毒性,患者均在放疗后1个月左右恢复。超过半年以上的晚期损伤,包括放射性肺炎(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皮肤溃疡形成、臂丛损伤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仅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局部放射性肺炎症性反应。两组急性和晚期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能使局部和区域复发率明显降低,尤其对于T3以上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不低于4个的患者。此外,还有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应用于高危乳腺癌术后,不仅能使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提高,还能使长期生存率有效提高[6-8]。但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也较为重要,通过内分泌治疗和化疗能使远地转移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减少,且治疗时机不宜耽搁[9-10]。
   而目前乳腺癌术后常规剂量分割方案,疗程长,放疗次数多,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且使患者的经济压力增加,且若延迟放疗周期会使远地转移风险增加。近年来放射生物学研究认为,乳腺癌对单次放疗剂量的敏感性类似于正常晚反应组织,正常早反应组织和一般肿瘤组织的α/β值为8~10 Gy,乳腺癌α/β值为4 Gy,α/β值越小,组织反应对放疗变化越敏感,随着单次放疗剂量的增大,反应也增大[11-12]。由于乳腺癌的α/β值较低,因此,从生物学角度上分析,大分割放疗对乳腺癌的治疗可能有益,尤其应用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各家研究报道认为乳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治疗疗效相当,且并未增加治疗毒性。英国的START对早期保乳术后患者进行研究,START试验A中2 236例患者随机接受50 Gy分25次常规分割放疗和39.0、41.6 Gy分13次5周完成化疗,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6%、5.2%、3.5%(P>0.05),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4%、8.8%、6.3%(P>0.05);在START试验B中2 215例患者随机接受50 Gy 25次常规分割放疗和40 Gy分15次3周完成方案,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3%、2.2%(P>0.05),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5.5%、4.3%(P>0.05),在正常组织损伤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国内有学者报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43.5 Gy/15f并于3周完成放疗的近期结果,发现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较好,远处转移率为13%,无照射野内复发,急性不良反应患者基本可耐受,但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缺乏与常规分割放疗的随机对照[14-15]。陆颖等[16]回顾性分析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接受45 Gy分15次5周完成和常规分割50 Gy分25次5周完成进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郝静等[17]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大分割化疗组采取DT 23 Gy,分4次,17 d完成,常规放疗组采用DT 45~50 Gy,25次完成,5周完成,结果常规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9%、65.8%(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4%、10.7%(P>0.05),提示大分割放疗的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等与常规放疗组相似。两组晚期损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大分割放疗组急性损伤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提示大分割放疗方案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乳腺癌术后放射方案,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常规放射治疗无差异。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治疗方案能使治疗时间缩短,为后续内分泌治疗及化疗创造治疗时机,使患者治疗费用有效降低[18-20]。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局部复发、远地转移病例及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急性和晚期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故笔者认为,每周5次,2.9 Gy/次,DT 43.5 Gy的大分割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放疗方案,可替代过去常规分割化疗,但本次研究存在随访时间短,样本量少的缺陷,期待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大分割放射治疗的短期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当,两者放疗后毒副作用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考虑替代常规分割放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帅,王淑莲,唐玉,等.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pT3N0M0期患者放疗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26(10):1151-1155.
  [2]吴涛,王淑莲,金晶,等.放疗显著改善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局部区域控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2):87-91.
  [3]陈诚,黄蕾,何侠,等.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两种勾画指南的比较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5,21(12):978-981.
  [4]王升晔,杜向慧,白雪,等.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线野放疗中心脏最大距离预测心脏剂量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2):180-183.
  [5]孙丽云,沈赞.术后放疗对T1-2 N1 M0期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5):431-436.
  [6]王松林,潘金华,童武松,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加锁骨野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39-541,545.
  [7]滕开原,程文芳,陈娜,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急性血液学毒性及对放疗实施的影响[J].醫学理论与实践,2017,30(8):1169-1171.
  [8]徐金济,成俊,李伟,等.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逆向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5):4358-4359,4386.
  [9]张秋宁,吕青芳,刘锐锋,等.乳腺癌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射治疗提高生存获益的Meta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8):598-602.
  [10] Puataweepong P,Dhanachai M,Dangprasert S,et al.Putipun PUATAWEEPONG,Mantana DHANACHAI,Somjai DANGPRASERT et al.Linac-base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s:comparative observations of 139 patients treated at a single institution[J].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Official Organ of the Japan Radiation Research Society,2014,55(2):351-358.
  [11]马自强.乳腺癌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术的疗效及乳腺外形影响因素[J].安徽医药,2013,17(2):247-249.
  [12]陆颖,黄海欣,杨慧,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0):438-441.
  [13]韩樱松,孙桂彬,冯瑾,等.放化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对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9):1460-1463.
  [14]何春雷.乳癌根治术后放化疗对乳腺癌中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304-2305.
  [15]荣庆林,王淑莲,唐玉,等.临床T1~3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阴性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7,39(6):445-452.
  [16]陆颖,黄海欣,李桂生,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辅助放化疗模式的疗效与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209-213.
  [17]郝静,林忠民,施勇,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远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1):5147-5150.
  [18]谢源福,吴秀萍,卓延红,等.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放疗效果与ER、PR及HER2相关性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66-69.
  [19] Stiebel-Kalish H,Reich E,Gal L,et al.Visual outcome in meningiomas around anterior visual pathways treated with linear accelerator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2,82(2):779-788.
  [20]金雪瑛,段琼玉.不同剂量分割方案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13,34(1):106-108.
  (收稿日期:2018-07-16)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Er:YAG激光与机械刮治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种植体周围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其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刮治,试验组应用Er:YAG激光。比较两组基线期以及治疗3、6个月种植体的出血与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结果:治疗3、6个月时,试验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均低于對照组(P<0.05),但两组临床附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宫颈扩张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本院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共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孕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则使用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的血藥浓度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利培酮组47例(口服利培酮片),氯氮平组36例(口服氯氮平片)。于治疗第2、4、8周末及1、5年后分别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心肌酶(CK、AST、CK-MB)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2、4、8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与观察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的9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溢泪程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Ⅰ、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调血脂效果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启动子区-629C/A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265例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CETP基因-629C/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对象中的-629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55.1%,其中CC、CA、AA基因型患者分别为74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增值情况,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显微镜下查看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影响,联苯胺染色测定K562细胞的分化趋向,采用MTT法测定K562细胞在用药后的增殖抑制效应,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双标记法测定K562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作用。结果: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当苦参碱为0.05、0.10和0.20 mg/mL,K562细胞均呈现红系分化趋势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止血带下老年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止血带下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S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对照组(C组,n=30),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皮质醇水平比较,除T0外,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术后伴并发症(脑内新发低密度灶)的患者23例,均接受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检查,分析脑内低密度灶区的灌注参数图像,并根据4D-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对比不同脑内灌注患者经临床干预性处理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牵引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效果,探索一种PPH治疗内痔的最佳牵引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80例Ⅲ~Ⅳ度内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二点牵引法组和四点牵引法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宽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7、30 d的疼痛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子宫内膜PPARs的表达及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oretsky造模法,对大鼠造模。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小檗碱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的方法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日对大鼠行阴道涂片,瑞氏染色法观察其动情周期,OGTT测其血糖变化,用ELISA检测E2、FSH、LH、T、INS等指标,计算HOME-I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