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编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指出: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意识的摘录典型错误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改进教学。但教学中的“错题成因分析”的方法,大都指向教师层面,而指向学生层面的学生数学错误自我的归因能力的培养研究却还是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本文针对这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学生错题归因能力培养方法:1.打破认识误区;2.科学训练;3.授之以法;4.完善评价。
【关键词】错题;归因能力;分析;培养
很多学生对自己在作业或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时都归结为“太粗心了”。部分家长、教师亦然!在他们的眼中,可以说一切的错误都是“粗心”惹的祸。心理学归因理论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对错误作出正确的归因,不仅不利于他们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弥补,彻底纠正错误,根除“病源”,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不管练习还是测试,对一些题总是一错再错、循环往复,就是例证。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错题归因能力,笔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相关“错题归因能力”方面做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以供大家探讨。
一、错题归因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打破认识误区
对待错题归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学生对错误归因认识有如下误区:一“怕”,出于 “面子”方面考虑,即使有些知识是因不理解或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的,也不好意思承认;二“烦”。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责任心的缺失,对错题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失去兴趣,改错就更烦;三“避”。由于不懂或对学习失去信心,干脆就选择逃避。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对错题教育也有如下误区:习惯于从头到尾把学生做错的题目讲解一遍,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即可,很少教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反思、再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对错误不愿也不会“追根溯源”,抑制了学生纠错能力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个过程,是经历未知到熟知到旧知的过程,在此蜕变的过程中,错误是经历中的一种正常成长体验,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要打破对错题的认识误区.
二、错题归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老师的几句话就能达到,而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坚持不懈的训练。
一是严之以法,形成教学常规。在训练之前,与学生约定:有错必归因,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错题必须写明错误原因,把错题归因当作作业常规检查内容之一。操作起始阶段时,对于那些习惯差、归因能力弱的同学,以一对一、一帮一的方式督促、指导他们进行错误归因,严格养成“不让错误过夜”的习惯。
二是督之以网,家校共同训练。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训练。要通过教师面对面辅导、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家校联系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归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家长会等沟通渠道,提高家长对错误的认识。
三是持之以恒,贯穿教学始终。因为每道错题都要认真分析原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纠错能力就是个大难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样很烦琐,常常不能坚持,结果半途而废。反之,老师关注得少一些,部分学生也就马虎了事或拖着不分析。
三、授之以法,掌握错题归因的方法
心理学表明:学生对自己能够胜任的能力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反之有困难则会消极对待。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错题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反思。
步骤一:反思题意理解。即让学生一字一句的再审题,是不是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是不是错过了其中关键的一些字词,是不是完成了题目提出的各项要求。新的课程实验教材中,学生常会出现此类问题。
步骤二:反思解题过程。要求学生重点关注数量关系是否正确,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借助图形来帮助理解;解题时数据是否相关联,有没有把多余数据也用上;计算有无问题,有没有验算确认;单位名称是否正确,有没有忽视了单位换算。这是反思中最麻烦的过程,需要鼓励学生有耐心,一步一步检查、反思。
步骤三:错题归类整理。让学生搜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错题集”,并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与利用,找到普遍性的错误原因以及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这是对学生错题归因能力的再提升。这里错题整理的方法可以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把错题按照错误类型归类整理。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中,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知识记忆性错误,可能是理解性错误,也可能是审题失误,等等。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把同一类型题目所犯同样错误的题目整理在一起,如犯知识记忆性错误的归为一类,犯理解性错误的归在一起,因审题失误的归在一起。这种整理方法,可以使学生总结、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如怎样解决知识记忆性问题,怎样解答理解性的题目,应该怎样审题等,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种,把错题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归类整理。在对某科某个知识点进行考查时,出现的题目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也常会在同一个知识点上犯错误。因此,把做错的、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整理在一起,从中总结出对该知识点考试的方式、出题的角度,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三种,把错题按照课本内容章节安排整理起来。把做错的题目按照所考知识点在教材中出现的章节不同归类,属于同一章节的整理在一起。比如:图形类、计算技巧类、读写数类、统计类等等。这样整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结构,综合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余洪庆主编.科技创新导报.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3.
[2]肖川主编.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M.W.艾森克 M.T.基恩著.认知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4]周友士主编.数学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当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关键词】错题;归因能力;分析;培养
很多学生对自己在作业或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时都归结为“太粗心了”。部分家长、教师亦然!在他们的眼中,可以说一切的错误都是“粗心”惹的祸。心理学归因理论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对错误作出正确的归因,不仅不利于他们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弥补,彻底纠正错误,根除“病源”,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不管练习还是测试,对一些题总是一错再错、循环往复,就是例证。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错题归因能力,笔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相关“错题归因能力”方面做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以供大家探讨。
一、错题归因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打破认识误区
对待错题归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学生对错误归因认识有如下误区:一“怕”,出于 “面子”方面考虑,即使有些知识是因不理解或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的,也不好意思承认;二“烦”。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责任心的缺失,对错题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失去兴趣,改错就更烦;三“避”。由于不懂或对学习失去信心,干脆就选择逃避。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对错题教育也有如下误区:习惯于从头到尾把学生做错的题目讲解一遍,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即可,很少教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反思、再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对错误不愿也不会“追根溯源”,抑制了学生纠错能力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个过程,是经历未知到熟知到旧知的过程,在此蜕变的过程中,错误是经历中的一种正常成长体验,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要打破对错题的认识误区.
二、错题归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老师的几句话就能达到,而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坚持不懈的训练。
一是严之以法,形成教学常规。在训练之前,与学生约定:有错必归因,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错题必须写明错误原因,把错题归因当作作业常规检查内容之一。操作起始阶段时,对于那些习惯差、归因能力弱的同学,以一对一、一帮一的方式督促、指导他们进行错误归因,严格养成“不让错误过夜”的习惯。
二是督之以网,家校共同训练。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训练。要通过教师面对面辅导、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家校联系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归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家长会等沟通渠道,提高家长对错误的认识。
三是持之以恒,贯穿教学始终。因为每道错题都要认真分析原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纠错能力就是个大难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样很烦琐,常常不能坚持,结果半途而废。反之,老师关注得少一些,部分学生也就马虎了事或拖着不分析。
三、授之以法,掌握错题归因的方法
心理学表明:学生对自己能够胜任的能力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反之有困难则会消极对待。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错题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反思。
步骤一:反思题意理解。即让学生一字一句的再审题,是不是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是不是错过了其中关键的一些字词,是不是完成了题目提出的各项要求。新的课程实验教材中,学生常会出现此类问题。
步骤二:反思解题过程。要求学生重点关注数量关系是否正确,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借助图形来帮助理解;解题时数据是否相关联,有没有把多余数据也用上;计算有无问题,有没有验算确认;单位名称是否正确,有没有忽视了单位换算。这是反思中最麻烦的过程,需要鼓励学生有耐心,一步一步检查、反思。
步骤三:错题归类整理。让学生搜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错题集”,并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与利用,找到普遍性的错误原因以及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这是对学生错题归因能力的再提升。这里错题整理的方法可以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把错题按照错误类型归类整理。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中,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知识记忆性错误,可能是理解性错误,也可能是审题失误,等等。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把同一类型题目所犯同样错误的题目整理在一起,如犯知识记忆性错误的归为一类,犯理解性错误的归在一起,因审题失误的归在一起。这种整理方法,可以使学生总结、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如怎样解决知识记忆性问题,怎样解答理解性的题目,应该怎样审题等,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种,把错题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归类整理。在对某科某个知识点进行考查时,出现的题目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也常会在同一个知识点上犯错误。因此,把做错的、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整理在一起,从中总结出对该知识点考试的方式、出题的角度,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三种,把错题按照课本内容章节安排整理起来。把做错的题目按照所考知识点在教材中出现的章节不同归类,属于同一章节的整理在一起。比如:图形类、计算技巧类、读写数类、统计类等等。这样整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结构,综合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余洪庆主编.科技创新导报.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3.
[2]肖川主编.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M.W.艾森克 M.T.基恩著.认知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4]周友士主编.数学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当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