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非物质客家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石,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优秀的地域音乐文化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记忆与国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优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校园传播作为主要的传递路径之一,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延展,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着重以嘉应学院为例探析文化自信视域下非物质客家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关键词:客家音乐文化   高校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092-0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的高度和立场系统展开对“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深刻彰显“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客家音乐文化是客家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食粮,客家廉洁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历史等均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文化教育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多样的教育与体验方式继承传统文化、创新新文化、新思想,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客家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客家音乐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客家人民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生产、劳动、生活中创作的,经过历时的洗礼,具有丰富生动形象的地域文化素养,借助音乐的艺术形式记录流传下来的。而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要载体,肩负树人的同时,更需要承担起地域非物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任,顺应时代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守旧的观念与传承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继续寻求多样的方式,去接纳与传承客家音乐文化。客家音乐文化是梅州地域文化发展的精神砥石,借助文化视域下国家对“软实力”发展力度的加强与扶持政策的落实,高校应结合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营造传承·传递·传播客家音乐文化的氛围,因材施教的助推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达到有效地推动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客家音乐文化进校园对学生思政教育有助推的作用,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综合文化素养等,实现文化的蜕变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二、嘉应学院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作为梅州唯一一所高校,嘉应学院高度重视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进程,不仅调研了地域客家音乐文化发展的需求,更借助“产学研”教学、实践过程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紧跟新时代,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成人,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行,紧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加强对非遗文化、汉剧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推广工作,守住文化之根。学院依托高校文化战略要地,联合地方汉剧院、文化馆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制定非遗文化人才培育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非遗文化课程、讲座、艺术观摩等,提高非遗进校园的普及面,借助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创建学院的非遗文化学习资源平台、与广东汉剧院联合承办广东汉乐培训基地、聘请国家级非遗音乐文化传人成立育人工作室等,引导师生从“校园讲堂”走到“社会实践”,变“枯味讲解”为“趣味体验”,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让师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责任感”等,通过全覆盖、常态化、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与专业技能。
   (一)打造客家廉洁文化品牌意识,每年组织开展客家廉洁文化主题活动,落实活动实施情况,大力开展活动宣传,提升活动影响力与传播性。(二)借助高校高学历人群针对客家地域非物质文化发展的需求,开展实践调研,形成课题深入研究,更好的探究其发展的路径。引导鼓励师生进行调研实践,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互联网+”的平台与科研经费,更深入探究。(三)组建课程群,拟定较为完善的师资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年级开展循序渐进的课程学习,一年级的民族民间音乐、二年级非遗音乐文化、三年级客家音乐研究等。学院还邀请了梅州地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客家山歌汤明哲教授作为客座教授,成立育人工作室,开展客家山歌的教学,并且组建了学院内山歌班、院系外的山歌协会,每学期会进行客家山歌展演汇报。将“育人与成长”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文体活动中,加入客家山歌文体展演,逐步提升大家的熟悉度,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在中小学实习教学中,融入客家音乐文化教学,并将实践心得进行反馈,进而再转化为高校人才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加大师生的参与度。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非物质客家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高校作为育人的摇篮,肩负着发展地方经济、传播地域文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等任务,对于非物质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研究、资源、师资等发展的优势,合理的整合资源可以更好的推动其发展。
   (一)更新理念,加大研究针对性
   高校音乐类专业教师接触的学习知识多为西方或是单一的专业类学习,对于地域性的文化了解不多,重视程度不够。就调研中发现高校的发展与育人的需求,有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的目标。所以高校要有针对性观念的引领,需要转变对传统地域文化的教育理念,重视师生非遗客家文化素养与精神需求的培养。对于科研研究方面引导鼓励教师注重加强地域非遗客家音乐文化传承研究的意识与学习性,搭建科研平台,并对其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借助师生学习实践团队,开展教师科研、师生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创新性研究。    (二)多样模式搭建育人平台
   結合已有的客家音乐文化教学资源与创新探究的阶段性成果,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成长需要。与地方文化馆等相对接联系,组织学生定期进行文化馆观摩学习,在文化馆进行一对一的实践学习,并参与地方非遗客家音乐文化展演,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与其一起深入挖掘地方非遗文化的精髓,对部分资料进行搜索与分享。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文艺汇演与调研,组织科研团队进行地域非遗客家音乐文化的采风与调研等,收集整理整合凝练,编写具有地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课程的学习资料。建立实践基地,便于开展学习调研活动。组建科研与教学团队,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设定非遗文化课程群,并拟定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有设定的分阶段学习,初步的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交流心得、反馈总结、实践体验;请地方老艺人来进行授课与展示,结合教学资源的开展主题教育与开展阶段性的文艺汇演,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反思与创新,并将其记录形成成果资源。“走出去”还应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支持,将更多的非遗客家文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等纳入学习实践基地,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品牌培育,寓教于乐
   树立产学研的育人意识,高校应该将非遗客家文化作为育人寓教于乐的品牌文化来打造,做好主题活动的整体构建,借助校园主题活动进行文化宣传,推动其发展。就近取材,因地制宜,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熟悉度与参与性,例如成立客家山歌协会、山歌班等,借助各类第二课堂文体活动进行实践锻炼,循序渐进让师生感受到地域非物质文化的魅力,帮助师生深入探寻、了解非遗文化特色,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校内各类传播载体,制作推文与新闻进行推送,大力营造传承客家音乐文化的校园氛围。
   文化自信视域下非物质客家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主题导向内容。通过让传统客家音乐文化走进校园、融入校园,走进师生,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推动了教育教学成果的有机转化,使其服务学院的发展与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需求最具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管建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M].西安:陕西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傅利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的相关思考[J].中国音乐学,2015,(02).
  [3]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2,(03).
  [4]郭晓云.客家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策略探究——以龙岩学院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8,(06).
其他文献
摘要:古琴演奏艺术的精髓在于“意韵”二字,其内涵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自然是生命之源,然《溪山琴况》之“迟”“速”二况所展现的一迟一速恰好构成自然生命之律动。这种自然与生命的统一状态落实到古琴演奏中,即展现出指运迟速所带来的“意韵”之美,也即注重审美方式和追求个人心理体验相结合,最终完成人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溪山琴况》 “迟”况 “速”况 意韵  中图分类号:J605
期刊
摘要:基于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首先,阐述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然后,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给出加强社会实践、加强课堂导入、加强多媒体的利用、加强合作交流学习等措施。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学生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音乐之美不仅在于表现外在的情感的切合,更高的审美需要,还在于使人的神灵回归,跨越表象的误导,直接的直观到本然的“道”。波西米亚狂想曲这样的“合众”之声,正是人在对生命的反思与崇敬中,宛如精灵般的闪现。本文通过对波西米亚狂想曲内在情感与诉求的浅析,以及“大音希声”的这样超越经验的直观简述,在比对中西的逻辑与直观中,浅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生命呐喊,以及对于哲学应该回归到人的反思,展露艺术是作为哲学
期刊
摘要:在如今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下,河北籍作曲家本着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始终坚持着创作的民族性,使它成为了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内核。同时河北籍作曲家们并不守旧,他们在吸收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着各种技法的可能性。故,本文以对西方传统结构观念的突破为切入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河北籍作曲家 音乐创作 结构突破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对一个民族而言,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时间中不断磨练的智慧将是支撑起民族形象的存在。进一步而言,如果说人的谈吐举止之中存在着令人崇拜的气质,那么这些所展现出来的优雅及其无法掩饰的光芒一定是知识渊博的体现和对于规则的尊崇。唯有时间中不断磨练和培养的个性,才能够磨练锋芒同时又能尽收鞘中。本文将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永正先生的事迹为例来讲述对于优雅这般气质的理解。  关键词:文化底蕴 优雅 气质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层面、义务段音乐课标引领层面和浙江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层面的展开,中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通过音乐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動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音乐素养 “测评” 知识点 音乐评价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二胡艺术发展近百年来至今,无论从演奏艺术、作品创作还是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无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巨大的进步。笔者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研修班的学习,更加感受到了当代二胡艺术发展形势一片繁荣的欣喜景象。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对此次项目的负责人——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老师所讲到的“关于20种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这一课题更是感触颇多。本文将通过对如何运用二胡表演艺术不同
期刊
摘要: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表征之一,熔铸了歌、舞、乐与剧为一体的形式。2006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已有十余年,关于具体的土家族摆手舞保护方式、范围、意义与效果等方面,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少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不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关联,这样会破坏“原生态”。但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与经济发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工作技能外,具备艺术能力也很关键。经过研究发现,艺术能力越高,创新、创造能力越强,在工作中更能有出色的表现。由于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核心素养、培养情操,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采取一些引导手段,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开展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美好的事物、表现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
期刊
摘要:在音乐领域内童声合唱的表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儿童们通过自己稚嫩而又优美动听的声音描绘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童声合唱不但可以使儿童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还能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童声合唱也可以在孩子们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团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实现童声合唱在多声部教学中所具有的特别功能。  关键词:童声合唱 多声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