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工作技能外,具备艺术能力也很关键。经过研究发现,艺术能力越高,创新、创造能力越强,在工作中更能有出色的表现。由于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核心素养、培养情操,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采取一些引导手段,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开展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美好的事物、表现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养成,使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   审美教育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140-02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情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一、通过美术作品鉴赏,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学校开展美术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当前的美术课本上可以看到很多要求学生欣赏的内容,比如古代或者近代的绘画作品、各种精美的雕塑、书法、还有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体现,在教材中加入这么多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鉴赏能力的锻炼,提高审美水平。但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要领,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鉴赏,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和细节,从而能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艺术的美。通过对教材中的示例进行欣赏,学生逐渐能够掌握欣赏的方法和要点,对作品表达的情感也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更进一步的理解美的本质。
   教师要帮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欣赏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任何美术作品都存在很多的共性,也存在很多差异的地方。这些特性相互交融,形成美术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比如将中国画和西洋画进行比较,共性是双方美术作品的线条都非常的流畅、都蕴含某些含义在内;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画更加注重内在所表现的内涵是否深厚,有足够的意境,而西方传统油画更加注重外在的繁复变化,希望通过不同颜色形成视觉冲击。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不能够脱离实际,但中国画侧重于内在美,例如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西厢记》《离骚》等作品;而西洋画侧重于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例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这就是两种典型的技巧形式美。因此,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详细的介绍美术作品創作的各种方法,又要对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的各种特点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正确欣赏美术作品。
   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美进行挖掘,学生逐渐意识到艺术作品是人类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是将生活中的事物或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艺术作品的不断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得到升华。
   二、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很重要,美术教师要与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分享,如果鉴赏的过程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那么学生一点参与感都没有,对于美术作品很难有自己的理解跟感受,这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美术教师要改变授课方式,营造一个艺术鉴赏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时,可以在课堂的周围装扮向日葵花,学生仿佛置身于向日葵花的海洋中,然后学生会将现实中的花朵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增加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幽默的表达、到位的身体语言、通过道具装扮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带领起来,再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1]。
   三、培养学生对不同流派艺术作品的理解力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其实也是对这幅作品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学生最初由于缺乏训练,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仅仅是从个人的视角进行的,对于作品的好坏没有特定的判定标准,完全是按照画的是否和实物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画得“像”的就是好作品,反之,画得不“像”的作品就没有水平。比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的时候,由于拉斐尔是写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是完全按照事物的表现形式进行绘画的,所以作品与实物的相似度很高,学生们就觉得这是好作品。而在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时,学生感觉他的画看上去画笔随意、杂乱无章、没有特定的事物,就会觉得很难理解,给予这幅作品的评价不高。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给学生讲解这两种不同流派作品的特点,学生就会逐渐理解拉斐尔的作品,感受到他对自由的追求、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生活中美的东西很难给出一个特定的标准,美存在于内在的表达,而非外在的表现形式。比如在展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就会感觉画的很棒,而对于刘海粟的作品,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两幅画属于不同的流派,画家在绘画时采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导致作品表现形式大不相同。在课堂的审美教学中,由于美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艺术储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能够客观的看待和理解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鉴赏,逐渐抓住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为正确的审美提供帮助[2]。
  四、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初步印象
   有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初步印象往往是错误的,不必理会,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对于历史的过往都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已积累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候能够对创造作品时的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一个认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将这最初的感觉作为作品分析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于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欣赏郑板桥的《风竹》图时,作品上有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学生看到这首诗后,让学生简要说明一下对于这幅作品的感受,在听完学生对于这幅作品的初始感受后,教师将画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进行简要的说明,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此时学生开始理解画家的意图,他是借助竹子将自己的致情高雅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3]。
  五、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美术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不断的完善和进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主要的目的是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非其它。课堂评价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由于学生的理解力、艺术天赋、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的差异较大,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如“透视知识”一课,有的学生理解很透彻,画的透视关系又快又准,但是有的学生就完成的不够好。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够完全按照作业结果来进行判断,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和思考,只要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就应当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4]。
  六、结语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掌握鉴赏的重点,学生理解美的真正含义,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春琴.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56).
  [2]房宇伟.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审美教育[J].新课程(中),2011,(06).
  [3]张弘.美术教学中的答疑技巧初探[J].学周刊,2011,(20).
  [4]张亚玲.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大众文艺,2011,(1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用崇高的理论来分析歌剧电影《悲惨世界》,领略百年巨作所散发的崇高之感,领略文学之美。  关键词:美感经验 崇高 《悲惨世界》 精神享受  中图分类号:J9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157-02   歌剧《悲惨世界》的背景设定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波旁王朝復辟的混沌年代里,刚发出黎明曙光的新兴运动在封建势力黑暗、
期刊
摘要:戏剧动作性是戏剧艺术戏剧性的重要来源,失去了戏剧动作性,也就失去了戏剧的灵动感。本文从戏剧动作所包含的外部性体动作、言语动作和静止动作,分析话剧《雷雨》的戏剧动作性及其意义,从而把握其灵动的魅力。  关键词:《雷雨》 戏剧 动作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148-02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黑
期刊
摘要:古琴演奏艺术的精髓在于“意韵”二字,其内涵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自然是生命之源,然《溪山琴况》之“迟”“速”二况所展现的一迟一速恰好构成自然生命之律动。这种自然与生命的统一状态落实到古琴演奏中,即展现出指运迟速所带来的“意韵”之美,也即注重审美方式和追求个人心理体验相结合,最终完成人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溪山琴况》 “迟”况 “速”况 意韵  中图分类号:J605
期刊
摘要:基于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首先,阐述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然后,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给出加强社会实践、加强课堂导入、加强多媒体的利用、加强合作交流学习等措施。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学生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音乐之美不仅在于表现外在的情感的切合,更高的审美需要,还在于使人的神灵回归,跨越表象的误导,直接的直观到本然的“道”。波西米亚狂想曲这样的“合众”之声,正是人在对生命的反思与崇敬中,宛如精灵般的闪现。本文通过对波西米亚狂想曲内在情感与诉求的浅析,以及“大音希声”的这样超越经验的直观简述,在比对中西的逻辑与直观中,浅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生命呐喊,以及对于哲学应该回归到人的反思,展露艺术是作为哲学
期刊
摘要:在如今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下,河北籍作曲家本着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始终坚持着创作的民族性,使它成为了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内核。同时河北籍作曲家们并不守旧,他们在吸收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着各种技法的可能性。故,本文以对西方传统结构观念的突破为切入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河北籍作曲家 音乐创作 结构突破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对一个民族而言,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时间中不断磨练的智慧将是支撑起民族形象的存在。进一步而言,如果说人的谈吐举止之中存在着令人崇拜的气质,那么这些所展现出来的优雅及其无法掩饰的光芒一定是知识渊博的体现和对于规则的尊崇。唯有时间中不断磨练和培养的个性,才能够磨练锋芒同时又能尽收鞘中。本文将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永正先生的事迹为例来讲述对于优雅这般气质的理解。  关键词:文化底蕴 优雅 气质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层面、义务段音乐课标引领层面和浙江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层面的展开,中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通过音乐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動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音乐素养 “测评” 知识点 音乐评价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二胡艺术发展近百年来至今,无论从演奏艺术、作品创作还是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无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巨大的进步。笔者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研修班的学习,更加感受到了当代二胡艺术发展形势一片繁荣的欣喜景象。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对此次项目的负责人——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老师所讲到的“关于20种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这一课题更是感触颇多。本文将通过对如何运用二胡表演艺术不同
期刊
摘要: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表征之一,熔铸了歌、舞、乐与剧为一体的形式。2006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已有十余年,关于具体的土家族摆手舞保护方式、范围、意义与效果等方面,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少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不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关联,这样会破坏“原生态”。但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与经济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