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研学对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作用分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要强调知识之间的整合优化,注重强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迁移性。因此,在当前新《课标》的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历史知识产生切实的认知体验,开展黄河文化研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而对历史文化知识拥有更为确切的认知。本文将以黄河文化研学为基础,对历史深度教学展开较为全面的分析,以利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黄河文化 研学 初中历史 深度教学
  一、深入构建课程,培养思辨能力
  基础教育教学中,要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对学生展开综合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的历史主题,全面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尤其是要掌握其中的历史核心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历史文化本质内涵。历史教学要注重课程的核心,能够体现出课程的价值观,折射出其中蕴含的精神内容,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相应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感知历史价值意义。
  通过黄河文化研学可以使学生切身地体验历史文化,感受历史遗迹,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分析历史、深入研究历史,体会历史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深入构建课程模式,摒弃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更具深度、有内涵、有灵魂,使学生对其产生有深度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走出浅层了解历史的学习模式,避免机械性的记忆导致历史文化之间的关联性降低,使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远低于目标标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借助文化研学摆脱固有思想的束缚,站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上深入学习历史文化,将历史课堂从固有知识教学转移到知识与思辨能力并重的价值取向。
  二、借助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阶段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理解性、深入性,教学过程不仅仅强调知识的授予,还要注重授予的情境,在一定的情景模式中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
  通常情况下,历史教材为学生呈现出的内容是经过总结分析之后的理论知识,仅是简单地结论性叙述将会使学生与历史之间产生隔阂,导致学生不能对历史产生清晰的认识,进一步阻碍深度学习。为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黄河文化研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建构相应的历史文化体系,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利用相应的教学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冲突,从而深入地理解历史。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黄河文化研学内容进行教学,研学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丝绸之路在黄河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研学更好地认识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黄河阶段的古丝绸之路上存在杰出辉煌,使其在研学中真实地感受到当时中外交流的魅力。该种教学方式而可以大大避免历史课堂活动中对教材知识的单一提取,学生将会更加主动的接受历史学习,同时能够在情境中学会结合自身现有知识分析问题,获取历史知识。
  三、设计合理问题,激发学生潜力
  在科学合理的情境与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设置有价值、有深意的问题使学生对单一历史知识产生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发展方向、高度,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学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在设置相应的历史问题时,要注重问题之间的连接性,尤其是要注重与课程实际的关联,并且帮助学生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思维链条,使一环一环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核心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增强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使之能够在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探索历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潜力,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历史研究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够采用创造性的策略解决问题。理解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为在新情境中深度学习创造有效的课堂活动。
  四、重视细节教学,体验历史深度
  历史教学中注重细节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基于黄河文化研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增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并通过该过程中细微的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以往历史的真实性,启发学生产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便对历史事件做出科学、理性的评判,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细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了解,让其感受历史文化的温情,并且使学生产生细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事件展開详细叙述使学生能够明确在当时物质条件上存在较大缺陷的情况下,郑成功收复台湾面临的困难。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讲解、分析,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历史,并且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历史问题,体会国家为实现统一付出的心血,学生的抗争精神在此情况下得以激发,深切感受到统一多的民族国家面临的艰难险阻,家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逐渐加深,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展开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师深入挖掘的知识体系中更好的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在黄河文化研学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其中的细节,科学地讲解相关理论,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主动的探寻历史,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使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历史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文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欧阳国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1期。
  [2] 姜丽玲、代彦武《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刍议—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
  [3] 吴庆华《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美国南北战争”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3期。
  [4] 周云华《好课有三“度”—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视,力求打破以往“满堂灌”的不良局面,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的内容进行提问,让提问具有启发意义。教师要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深入考虑问题的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智力水平提出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笔者基于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  目前,大部分教师
摘 要:新《課标》把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分别定位为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在具体目标的划分上,两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忽视这两个阶段的紧密联系,造成不少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后在习作上“水土不服”,习作能力跟不上,习作热情减退。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习作困难,有效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的衔接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培养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更快速、有效的学习语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教师示范,提高搜集信息的兴趣;适度引领,指导搜集信息的方法;安排任务,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重视实践,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四方面对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搜集信息 能力培养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升表达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想要实现高质量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关键。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关键
摘 要: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教学内容课文教学。如果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更高的语文能力,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经验,教师就要做好课文的文本解读。本文对文本解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本解读 方法探究  课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想教好一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有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消化,即做好文本解读。文本解读,顾
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核心发展理念,着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19年开学季,全国中小学迎来了教材改版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更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顺应教育理念的变革,“耕读”教学文化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耕读”文化是将生活和教育相结合,教与学相互统一,把学和用落实在课堂之中。教师应在知识传授中立足文本,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方向,将“耕读”文化与日常生活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耕读”教学 文化课堂  一、教和学,学与思 
“增量”既是一个数学名词,又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作为数学名词,增量是指数的变化值,也就是数值的变化方式和程度。当数增加的时候,增量就是正的;当数减少的时候,增量就是负的。在经济学中有三种类型不同的数量,即存量、流量与增量。增量则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  增量一词用到教学效果研究中可以把它称为“教学增量”,用在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上可以称作“课堂增量”,这都是笔者自己给它下的定义。  
摘 要:近年来,国内关于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众多,从所获得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对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教师行为的研究,二是关于区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的研究,三是关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四是关于幼儿园区间活动教学材料投放设置的研究,五是关于区域活动中幼儿方面的研究。通过梳理研究,一方面各类文献集中阐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但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者往往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区域活
摘 要:对小学生而言,要想通过学习来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语文学习习惯所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写作习惯、阅读习惯、语言表达习惯、倾听习惯,其中倾听习惯的积极意义尤其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倾听习惯 培养策略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同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