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fcz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与方法,其中讲、读、练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多年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又有许多新的创造,为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新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这里,我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讲,要有重点
  在讲读教学中,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讲,其次是讲什么,怎么讲。
  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中才能避免或减少盲目性。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现在,恰恰在语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对学生的情况不明,花费许多无效劳动。小学的课文除了几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话文,学生识了字,自己去读,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读懂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课文的语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何必讲那么多呢?还不如少讲点,腾出点时间来让学生多读读,多练练,效果会好些。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讲学生不懂的,讲学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学头,有想头。例如:《我的战友丘少云》一课有这样几句话: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觉。
  在讲这段文字时,我只抓住了“纹丝不动”一词重点讲解。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纹丝不动”的意思,启发他们明白,为什么战士必须纹丝不动。然后提问:“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如何纹丝不动的?”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抓住一个词,朗读一段话,体会一种精神”这样一个训练序列,以讲导读,以读促思,思而领会。这样抓住重点逐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学生会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从而受到语言教学和思想育。
  文中的难句,学生读不懂,教师一定要讲,不然有碍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如《视死如归》一课里有这样两段话: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字典里抠掉了!”
  上段的“招”字和“回老家”,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困难。下段的“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就更不易理解。
  只有讲明白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可以叫做“雪中送炭”。怎么送“碳”?也一定要讲究方法,教师的讲解,要根据难易程度,难的教师讲,较难的师生共同讲,比较容易的启发学生讲。总之在如何讲的问题上,应废除烦琐哲学,树立精讲多练的观点。
  二、读,要有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朗读和默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里用了两个“最”字强调多读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为文有三多,第一就是‘多读’,然后才是‘多作’,‘多商量’”。这些经验,我们应当吸取。然而,有的语文老师,虽然也重视读,但不甚注意读的指导,这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我在讲读课文时,经常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边动口边动脑,口而诵心而思,使他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谴词造句,怎样布局某篇。实践证明,有些课文,有些课文的某些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师评点一下,要比讲的效果好得多。
  指导学生读课文,事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示范,而且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懂得该怎样读,为什么要那样读。学生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再加上反复练读,很快就会形成读的技能。如指导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她在墙上又擦燃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奶奶”二字声音要拉长,语调要上扬。因为此刻小女孩迫切地希望奶奶带她离开这里,向奶奶哀求时是那样的痛苦,语气要十分悲切。后来奶奶抱着她向光明和快乐飞去时她又是何等的幸福,这些句子就要读得亲切、欢乐,声音要清晰。教师指导以后,必须让学生反复练读,读中再指导,不断提高读的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领悟、联想。如读这段话:“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在默读前,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一个地方去了?在现实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引导学生理解,在现实社会里这样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只不过是小女孩的幻想而已。课文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样指导默读,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和语言。
  三、练,要有启发性
  这里所说的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讲完一篇课文之后的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练,是系统积累、认识规律、形成能力的实践过程。因此,练,一定要依据“纲要”的要求,从课文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形式力求多样、生动活泼。练习的内容,应引起学生的兴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讲、读、练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但是,如何使讲、读、练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需要进一步实践、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规律。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年级学生要求会认识900个常用字,会写350个认识的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识记这些生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无疑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一味地去强制灌输,而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灵动地学习,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主动识字。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挥课堂最大价值,指导识字  孩子的识字最主要途径就是课堂上的的学习,然而一年级的
期刊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剐重视审美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智的发展,从而全面发展。在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行政(政府)组织发生变革后,应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绩效评价以验证变革是否取得了成功。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在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撤乡并镇”工作呈现日益扩
语文是充满爱与悲悯的学科,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要让语文课堂灵性飞扬,让语文的自由和浪漫冲淡学生生活的平淡和乏味。下面笔者就语文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当今的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
期刊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但是,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更多时候仅
期刊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各种教学模式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又登场。而首当其冲的还是语文教学,以致语文教师都感叹自己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越来越迷惘了。一时间语文教师觉得语文难教,学生觉得语文难学,家长觉得语文难辅导。而这各种各样“难”的责任最后都落到语文教师的肩上,说什么语文教师不会教、知识面狭窄、不会使用多媒体、方法老旧等等。于是乎一些老语文教师、名语文教师都怀疑自己,面对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本方法。课外阅读则是在课堂之外独立进行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更能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营养。本文根据笔者基层教育经历,就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培养浓厚深刻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课外阅读的最好动力,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愿
期刊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行政处罚法》后,国务院依法推行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近十年来,各地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