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轮课程改革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增设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解决知行脱节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改革机遇去优化数学学科的教学结构,切实丰富学生的知识迁移经验,为学生取得可持续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根据实践主题完善实践准备、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动性、完善实践交流与展示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策略探究
常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都在努力丰富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播速度,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教学主体——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而且还无意识地割裂了数学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系,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记忆数学理论,缺少及时应用与现实创新的意识。长此以往,小学生便只能“纸上谈兵”,难以真正参与数学假说、推理与建模活动。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及时应用、灵活迁移,整合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根据实践主题完善实践准备
客观来说,“综合与实践”活动存在耗时、耗力、耗材的现实问题,我们是难以在每节课上都去落实综合实践教学任务的。而且,每一轮“综合与实践”活动都需要小学生全面调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不单纯指向某一个数学知识,甚至需要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践主题,并据此完善实践准备活动,准备丰富的实践素材,确定具体的实践活动范围,以便减少“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意外与不足。
就如在“捐书活动”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需要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待本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直接以同名主题组织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希望学生们可以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不再使用的学习资料等等,据此展开数学统计、数学计算。在本輪“综合与实践”活动准备环节,笔者与学生一同布置了教室,同时还与学生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可以支持与理解,然后帮助学生一起将待捐赠书籍送入学校,由学生统计书本的数量、种类,自主设计统计表,计算各类书籍的捐赠数量,进一步优化了小学生的数学认知,促使小学生积极应用了理论所学。在本轮实践活动中,笔者并未过多干预,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实践空间,而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解决问题,有条不紊地完成捐书任务。
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的直接目的是要优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使其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如果教师的干预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能动创新,那么将会导致“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实践能动性,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建构,自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由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感受。
就如在“货比三家”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时优化自己的数感。本课知识很有教育意义,不仅可丰富小学生的数感,优化学生的比较意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消费观,使其懂得物美价廉的道理。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项实践调查任务,即走访菜市场,对比各个摊贩同类蔬果的价格,从中挑选出最实惠、质量最好的蔬果。在本轮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自主权,可以自主确定实地调查对象、统计对象与比较对象,但是要以事实为基础,不可随意臆造。如此一来,学生则可在实践中对比各个小数、整数,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三、完善实践交流与展示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周期要比常规的数学课时教学活动更长一些,小学生在数学实践应用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所探究的解题思路、所收获的实践心得都不一样,而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及时补充与完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交流与展示机会,以丰富的生生互动来拓展小学生的实践认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货比三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笔者专门利用一节数学课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展示,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各类蔬果的价格差异,还有少部分学生直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整理了菜市场的摊子位置与商品的价格差异,初步分析了造成价格差异的客观原因。通过展示与交流,小学生可以及时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学习其他同学所提出的优秀实践方法,进一步优化“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育功效,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欣赏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为了补充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切实实现知行结合,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长足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综合与实践”的组织程序,从活动准备、活动组织过程、活动展示三个主要环节来优化小学生的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1] 倪卫.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53-54.
[2] 李萍.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5):22-23.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策略探究
常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都在努力丰富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播速度,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教学主体——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而且还无意识地割裂了数学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系,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记忆数学理论,缺少及时应用与现实创新的意识。长此以往,小学生便只能“纸上谈兵”,难以真正参与数学假说、推理与建模活动。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及时应用、灵活迁移,整合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根据实践主题完善实践准备
客观来说,“综合与实践”活动存在耗时、耗力、耗材的现实问题,我们是难以在每节课上都去落实综合实践教学任务的。而且,每一轮“综合与实践”活动都需要小学生全面调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不单纯指向某一个数学知识,甚至需要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践主题,并据此完善实践准备活动,准备丰富的实践素材,确定具体的实践活动范围,以便减少“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意外与不足。
就如在“捐书活动”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需要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待本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直接以同名主题组织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希望学生们可以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不再使用的学习资料等等,据此展开数学统计、数学计算。在本輪“综合与实践”活动准备环节,笔者与学生一同布置了教室,同时还与学生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可以支持与理解,然后帮助学生一起将待捐赠书籍送入学校,由学生统计书本的数量、种类,自主设计统计表,计算各类书籍的捐赠数量,进一步优化了小学生的数学认知,促使小学生积极应用了理论所学。在本轮实践活动中,笔者并未过多干预,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实践空间,而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解决问题,有条不紊地完成捐书任务。
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的直接目的是要优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使其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如果教师的干预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能动创新,那么将会导致“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实践能动性,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建构,自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由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感受。
就如在“货比三家”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时优化自己的数感。本课知识很有教育意义,不仅可丰富小学生的数感,优化学生的比较意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消费观,使其懂得物美价廉的道理。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项实践调查任务,即走访菜市场,对比各个摊贩同类蔬果的价格,从中挑选出最实惠、质量最好的蔬果。在本轮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自主权,可以自主确定实地调查对象、统计对象与比较对象,但是要以事实为基础,不可随意臆造。如此一来,学生则可在实践中对比各个小数、整数,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三、完善实践交流与展示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周期要比常规的数学课时教学活动更长一些,小学生在数学实践应用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所探究的解题思路、所收获的实践心得都不一样,而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及时补充与完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交流与展示机会,以丰富的生生互动来拓展小学生的实践认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货比三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笔者专门利用一节数学课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展示,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各类蔬果的价格差异,还有少部分学生直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整理了菜市场的摊子位置与商品的价格差异,初步分析了造成价格差异的客观原因。通过展示与交流,小学生可以及时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学习其他同学所提出的优秀实践方法,进一步优化“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育功效,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欣赏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为了补充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切实实现知行结合,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长足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综合与实践”的组织程序,从活动准备、活动组织过程、活动展示三个主要环节来优化小学生的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1] 倪卫.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53-54.
[2] 李萍.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