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学生完成的作业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可称得上是有效的作业。但是一年级学生常常因粗心、审题不细心等问题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从关注学生作业中的细节入手,在揪出小粗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设计趣味性的练习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一年级的数学作业质量。
【关键字】作业质量;粗心;审题习惯;细心检验;趣味练习
一、关注小细节,揪出小粗心
1. 现象一:低级的计算错误
就数学而言,一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小学一年级作为学习的起点,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教学。如果不是新授课,我们往往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归结于粗心。比如( )-3=3,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填成0,如果让这个学生再填一遍,可能就会填对。那么第一次为什么没有填对呢?只是粗心吗?或许不是,这里要求的是被减数,如果概念不清,就会选择错误的计算方法,我们不能把这道题当成简单的粗心,告诫一下了事,而是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首先要帮助他们理清基本的概念、算理、算法。像( )-3=3,我们可以在一些练习中慢慢渗透算理,比如把这个算式改成6的分合式,通过比较算式和分合式的异同,总结出各部分的算法,也可以把这个算式改成表格的形式,在表格中标出名称被减数、减数等,让他们填出未知的部分,这个未知数有时是被减数,有时是差或减数,在这些练习中,学生逐渐意识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在新课教学中,我们也应当遵循先理解算理,再总结算法的规律,借助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等常用直观模型探索算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动口的效果要比枯燥的练习效果好,通过关联数和直观模型,就不用再死记硬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得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完全体验,在以后的计算中就会少一些错误。
2. 现象二:漏题
除了简单的计算错误,漏题在低年级学生中也是常见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题目比较密集的地方。在一次小测验后,我改到一张练习,口算题做丢了一些,我的第一反应是,真粗心,然而后面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几个学生在教室里的位置相差甚远,肯定没有抄袭,但也不是简单的粗心引起的,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道口算题下面几行是连加连减,这样上下的题排列起来就不整齐了。那么这几位同学很有可能不是按顺序做,而是先竖着做,做到连加连减又放下去做别的题了,最后丢下的那几题就被遗忘了。经过询问,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这几个同学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我们会帮助他们培养很多习惯,但总有一些坏习惯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需要一边观察着,一边培养着。
所以,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除了题目要一题一题按顺序做,还包括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还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积极意义。在完成作业时,不仅要把阿拉伯数字和符号书写工整、美观,作业格式也要规范。
二、勤读、细审,赶走坏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知识没掌握,而是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审题技能。造成一年级学生审题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识字量不够,理解水平低。
比如: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3,这个数是( )。填成13的大有人在。我们不妨去问问这些学生读完题后知道了什么?结论是他们在做的时候只看到了两位数、1、3这几个字。所以,在学生积累足够的识字量以前,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教师在读完一道题后,学生还要自己再读一遍,有些题目可以圈出关键字,或者把题中的文字用已知数来代替,理顺各信息间的关系,并向全班或同桌解释这道题的意思,在真正理解题意后,才能开始答题,虽然可能因此浪费了一些时间,但至少让孩子们明白了审题、解题必须的步骤。
三、检验有方,及时补救
虽然我们希望学生审题时就能仔细,但错误总是不能完全避免。这个时候,我们就希望他们能通过细心的检查来及时补救。特别是课堂上,由于每个孩子写字的速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相差较多,那些做得快的孩子就有时间来检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无所事事,还可以通过检查来提高作业的准确率。但是往往很少有人能通过检验而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仔细观察那些正在检查作业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不能发现错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受刚开始下笔时思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不知道怎么检查,检查什么。比如这样一道题:第一行是4个△,学生要在第二行根据要求画图形,要求是,画○,○比△多5。有个孩子画成了☆。我在旁边提醒:请仔细检查,结果这个孩子就去数个数,数来数去,确实多5啊,错哪了呢?受到第一次思维的影响,他就再也检查不出来了。所以针对错误,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检查,告诉孩子检查内容,让孩子有处可查。首先可以把原来的答案遮挡起来,然后一题一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重新思考一下题目的意思,再看看有没有漏题,运算符号有没有看错,上下对照,有没有走样。当学生学会检查,并通过检查订正了一些错误,认识到检验的好处时,就会自觉地去检验,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四、枯燥作业,兴趣为伴
有些孩子作业质量不高,除了上面提到的粗心、不会审题、不会检查、习惯差等原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敷衍。学习态度不端正,原因有多种,有一部分因为受思维等各方面发展的影响,阅读、审题的速度慢,写字速度更慢。想要把字写得工整、漂亮可能更费时一些,所以枯燥的、反复性的课堂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种状况,我们教师改变一下课堂作业的形式,就能帮到他们。首先要对课堂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地把单一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其次,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手脑结合,能用看、听、触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使课堂练习具有层次性,能接近生活。
比如跟计算有关的课,教学起来相对枯燥,但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又是需要强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口算融入在游戏之中。当然,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口算能力,而不是玩游戏,所以这些游戏应该是简单易做的,面向全体学生又不浪费时间的。比如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有数字的扑克牌玩凑数游戏等,具体形式根据需要变换。例如:每人可以拿出1~9这9张牌,取出3张凑成15,或者同桌每人随意抽出一张牌,求这两张牌的和,比谁速度快。也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学具来帮忙。比起写,低年级学生总是更愿意玩、更愿意说。认知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的知识会以信息的形式保存在大脑中,人只有将这些信息通过一些形式进行重组,才能更好地掌握,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向他人解释。低年级学生喜欢在集体中展现自己,喜欢说,习惯动手操作,利用好这一点,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字】作业质量;粗心;审题习惯;细心检验;趣味练习
一、关注小细节,揪出小粗心
1. 现象一:低级的计算错误
就数学而言,一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小学一年级作为学习的起点,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教学。如果不是新授课,我们往往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归结于粗心。比如( )-3=3,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填成0,如果让这个学生再填一遍,可能就会填对。那么第一次为什么没有填对呢?只是粗心吗?或许不是,这里要求的是被减数,如果概念不清,就会选择错误的计算方法,我们不能把这道题当成简单的粗心,告诫一下了事,而是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首先要帮助他们理清基本的概念、算理、算法。像( )-3=3,我们可以在一些练习中慢慢渗透算理,比如把这个算式改成6的分合式,通过比较算式和分合式的异同,总结出各部分的算法,也可以把这个算式改成表格的形式,在表格中标出名称被减数、减数等,让他们填出未知的部分,这个未知数有时是被减数,有时是差或减数,在这些练习中,学生逐渐意识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在新课教学中,我们也应当遵循先理解算理,再总结算法的规律,借助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等常用直观模型探索算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动口的效果要比枯燥的练习效果好,通过关联数和直观模型,就不用再死记硬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得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完全体验,在以后的计算中就会少一些错误。
2. 现象二:漏题
除了简单的计算错误,漏题在低年级学生中也是常见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题目比较密集的地方。在一次小测验后,我改到一张练习,口算题做丢了一些,我的第一反应是,真粗心,然而后面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几个学生在教室里的位置相差甚远,肯定没有抄袭,但也不是简单的粗心引起的,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道口算题下面几行是连加连减,这样上下的题排列起来就不整齐了。那么这几位同学很有可能不是按顺序做,而是先竖着做,做到连加连减又放下去做别的题了,最后丢下的那几题就被遗忘了。经过询问,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这几个同学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我们会帮助他们培养很多习惯,但总有一些坏习惯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需要一边观察着,一边培养着。
所以,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除了题目要一题一题按顺序做,还包括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还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积极意义。在完成作业时,不仅要把阿拉伯数字和符号书写工整、美观,作业格式也要规范。
二、勤读、细审,赶走坏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知识没掌握,而是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审题技能。造成一年级学生审题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识字量不够,理解水平低。
比如: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3,这个数是( )。填成13的大有人在。我们不妨去问问这些学生读完题后知道了什么?结论是他们在做的时候只看到了两位数、1、3这几个字。所以,在学生积累足够的识字量以前,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教师在读完一道题后,学生还要自己再读一遍,有些题目可以圈出关键字,或者把题中的文字用已知数来代替,理顺各信息间的关系,并向全班或同桌解释这道题的意思,在真正理解题意后,才能开始答题,虽然可能因此浪费了一些时间,但至少让孩子们明白了审题、解题必须的步骤。
三、检验有方,及时补救
虽然我们希望学生审题时就能仔细,但错误总是不能完全避免。这个时候,我们就希望他们能通过细心的检查来及时补救。特别是课堂上,由于每个孩子写字的速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相差较多,那些做得快的孩子就有时间来检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无所事事,还可以通过检查来提高作业的准确率。但是往往很少有人能通过检验而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仔细观察那些正在检查作业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不能发现错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受刚开始下笔时思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不知道怎么检查,检查什么。比如这样一道题:第一行是4个△,学生要在第二行根据要求画图形,要求是,画○,○比△多5。有个孩子画成了☆。我在旁边提醒:请仔细检查,结果这个孩子就去数个数,数来数去,确实多5啊,错哪了呢?受到第一次思维的影响,他就再也检查不出来了。所以针对错误,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检查,告诉孩子检查内容,让孩子有处可查。首先可以把原来的答案遮挡起来,然后一题一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重新思考一下题目的意思,再看看有没有漏题,运算符号有没有看错,上下对照,有没有走样。当学生学会检查,并通过检查订正了一些错误,认识到检验的好处时,就会自觉地去检验,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四、枯燥作业,兴趣为伴
有些孩子作业质量不高,除了上面提到的粗心、不会审题、不会检查、习惯差等原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敷衍。学习态度不端正,原因有多种,有一部分因为受思维等各方面发展的影响,阅读、审题的速度慢,写字速度更慢。想要把字写得工整、漂亮可能更费时一些,所以枯燥的、反复性的课堂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种状况,我们教师改变一下课堂作业的形式,就能帮到他们。首先要对课堂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地把单一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其次,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手脑结合,能用看、听、触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使课堂练习具有层次性,能接近生活。
比如跟计算有关的课,教学起来相对枯燥,但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又是需要强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口算融入在游戏之中。当然,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口算能力,而不是玩游戏,所以这些游戏应该是简单易做的,面向全体学生又不浪费时间的。比如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有数字的扑克牌玩凑数游戏等,具体形式根据需要变换。例如:每人可以拿出1~9这9张牌,取出3张凑成15,或者同桌每人随意抽出一张牌,求这两张牌的和,比谁速度快。也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学具来帮忙。比起写,低年级学生总是更愿意玩、更愿意说。认知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的知识会以信息的形式保存在大脑中,人只有将这些信息通过一些形式进行重组,才能更好地掌握,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向他人解释。低年级学生喜欢在集体中展现自己,喜欢说,习惯动手操作,利用好这一点,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