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画创作中人本精神的体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创作是一种把“无”变为“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创作。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无处不充斥着以人为本的创作思维,这种创作思维为动画大众传播的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对人性的深入关照和对人本精神触底式的探寻。
  对于在动画创作中人本精神的体现我们有必要进行以下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作者应形成独立的动画创作精神
  “不管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之下,产业视野中的动画限制条件都是来自各个方面的:从宏观上看有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资本价值取向等等的限制;从创作主体上看,也有动画的经费预算,制作时间、播出媒介、技术手段等等的限制;从接受主体上看,有目标观众群体的兴趣、爱好、年龄、性别、文化差异、观影经验和观影期望等等都中限制;因此动画是多因素下的问题求解和决策活动”。[1]
  诚然,当动画创作进入产业视野后会遇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限制,但为迎合所有的因素而盈利不应是动画的创作目的,动画创作者应以人为本,以生活的感触为创作源泉,以形成自我想表达的观点为创作目的。
  日本动画导演押井守的创作经历正向我们阐述了这一点。他的动画作品本质上依托于传统悬疑片架构,脑洞大开的同时却逻辑严谨,点到却不说破的构筑了他庞大的电影世界观。这种电影世界观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自我表达”的极致追求。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并不是每个投资商和观众都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所以他的动画之路走的并不顺畅。
  在1981年,他进入了日本著名老牌动画制作公司龙之子工作室,担任《福星小子》剧场版动画导演的工作,并着手出品了两部《福星小子》剧场版动画。因为迎合了制片方及观众的期待,第一部剧场版上映后大受欢迎,但押井守本人却并不喜欢,他始终觉得这部片子缺少创作的灵魂和意义。所以在制作第二部《福星小子》剧场版动画时,他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风格,不料一经上映就遭遇到了票房的滑铁卢。公司为了避免麻烦把他踢出了工作室,一夜之间押井守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创作者,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收入。之后押井守度过了颇为郁闷的几年,参与的几个动画片企划都无果而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没有一改自己的创作风格,放弃自我想表达的观点。终于在1995年,他的作品《攻壳机动队》在Production I.G社长石川九光的投资下发行了,一经发行,立刻在动画界引起了轰动,正是因为押井守秉承了一贯的创作风格,把哲学中探讨自我边界的话题带入了动画创作之中。押井守借由角色之口发出了自己的观点,高度坚持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不轻易向市场和大众癖好低头。相反,他正在创造和引领一股新的潮流。
  二、作品内容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动画创作领域中,人们应直接追求和关怀人性的走向。因为发掘和顺应真实的人性,积极推动人性的正面发展,促进人性的不断完整和完善,是动画创作中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在视觉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有很多优秀的动画影片创作出来并被人津津乐道、百看不厌。产生这种现象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影片时刻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无不透露着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人性的光辉。换句话说,动画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帮助观影者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打造着可贵的人性。如日本导演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在影片中,女主角千寻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恶婆婆汤婆婆签下劳动条约,签下这个条约的人不仅失去了自由而且还会慢慢失去有关人类社会的所有记忆,千寻亦是如此。但本就懦弱消极,不愿吃苦的千寻为了营救自己的父母,坚定着回家的愿想,一改往日的坐以待毙,渐渐坚定了信念。坚强、善良、勇敢等众多美好的品性一点点的苏醒,凸显出来。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奇异的、令人难以想象的世界,它也在谆谆教诲当下住在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稚气未脱,过为理想主义的年轻人,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才是成长的助力,在这个善恶交替并且多变的世界里,唯有接受苦难和压力并保持做自己才是正确的道路。
  再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通过闹龙宫、反天庭等一系列剧情塑造出了集猴、神、人特征为一体的敢于反抗权威的动画形象——孙悟空。孙悟空是一个不甘命运被框锁住的人物,他善良勇敢,追求自由,反对强权和腐朽思想。他大闹阎王殿,偷吃仙丹,扰乱蟠桃大会,把“反抗”精神贯穿到底。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反抗”精神的价值观仍有积极的作用,面对着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生活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每个个体面对生活的挑战时都应具备“反抗”的精神,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中生活下去。《大闹天宫》中所传达的自强不息、勇于反抗、追求自由等,正是人本精神的体现,至今仍能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三、作品的创作方式应体现以人为本
  动画的创作方式有很多种,无论使用哪一种创作方式进行创作,最主要的是创作者要考虑到如何让观众更好的接收到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观众体驗为中心的视听语言设计。
  动态和画面仅仅是动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利用各种动画创作方式所达到的创作核心还在于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是否能得到这样的一种情感体验。观众不会因为看到了哪一个动画画面而感到满足,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喜怒哀乐,没有情绪的一切画面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真正优秀的动画创作方式,创作者不仅要关注观众在观影时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更要关注观众在从中能感受到什么。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点、线、面、色彩、音效、特效、镜头、景别、角度、运动方式、音乐、语言等任何画面视听语言的构成因素向观影者传达情感体验,也可以借助蒙太奇的表现方式把夸张、隐喻、对比等创作手法带入动画创作中去。当然在动画创作中我们时刻都要铭记的是:影片的观众是谁?观众更倾向于接受哪种表现方式?观影者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不同的特性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不同的审美需求是他们具备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情感唤起模式。
  以人为本的创作思维,不是简单的将动画创作过程定义为以观众为核心,而是从创作者及观影者关系的角度去阐述问题。创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尽可能的通过各种视听语言手段来调控观众的观看体验,使观众更清楚的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格伦 何力/李庄籓译,《论电影艺术》[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5
  [2]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 [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6
  [3]朱六一,《以人为本的动画创作思维研究》 [D] 宁波;宁波工程学院出版社 2014
  [4]叶佑天,《动画 人欲 人性 人道》 [D] 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2
其他文献
【摘要】:豫东周口关帝庙是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特征等重要的历史遗迹,研究关帝庙阑额装饰雕刻艺术,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考究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关帝庙;阑额装饰;雕刻艺术  引言:关帝庙建筑阑额装饰在石牌坊、大殿等多处都有存在,虽然部分遗迹被毁,但是依旧有很多流传至今。本文,将对关帝庙建筑阑额装饰雕刻艺术进行分析。  (一)豫东周口关帝庙的建筑阑额雕刻装饰分析  1、石牌坊阑额雕
期刊
【摘要】:芭蕾集训中难度系数最高的要数足尖训练,这也是女演员必经的残酷训练,只有战胜了小小足尖,才能在舞台上绽放无限的光芒。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中西方舞剧中女演员通过脚尖动作的变换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体现足尖在芭蕾舞中的丰富表现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芭蕾舞蹈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足尖在芭蕾舞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芭蕾;足间;表现力;演员  一、西方芭蕾舞剧足尖  (一)意大利早期芭蕾  舞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也对精神世界与文化追求日益提高,其中舞蹈作为提升人们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浅谈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舞蹈;群众文化;地位;作用  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由来已久,并有许多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加之艺术表现手法赋予舞蹈魅力与丰富多样的形式
期刊
【摘要】:色彩美学, 是指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神经所引起愉悦感的美學。文学作品中色彩词可以使人在脑海产生色彩想象和色彩情景再创造,能唤起人们的一种审美愉悦。本文通过分析《莎乐美》中色彩的运用,阐释莎乐美这一人物的多面形象,并探究王尔德独特的文字色彩配比,感受色彩文字带来的想象美。故事莎乐美中,王尔德运用三种颜色词来暗示莎乐美性格的变化,白、黑和红三种颜色与黑暗的故事情节产生强烈对比色调,给予一种怪异
期刊
【摘要】: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影视作品中。动漫作品也紧跟这种潮流,将暴力美学作为卖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动漫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如何正确运用这一表现手法显得尤其重要。此文旨在研究动漫作品运用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以及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动漫;暴力美学;审美价值;影响  一、什么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以下内容:
期刊
【摘要】:中国油画人物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油画在中国广泛的传播,维米尔对中国写实油画产生的影响甚远,靳尚谊、郭润文、王忻东等中国油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都收到了维米尔的影响,无疑为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在对维米尔油画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也为我们正在绘画道路上的年轻一代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维米尔;艺术特点;影响  一.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乐器探索与实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不同时代的音乐家们在民族乐器的形制与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响色彩,也为我国民族乐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笔者首先通过梳理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总体发展,了解其发展的基本历程,并进一步分析作曲家们在民族器乐作品演奏过程中对于创新演奏技
期刊
【摘要】: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关键词】: 人物画;传神;生动  中国古代人物的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
期刊
【摘要】:本文从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出发,区别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引入了阿德勒对自卑的三种补偿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自卑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卑的不当补偿,以及阿米尔最终超越自卑情结的救赎之路,印证了在适当补偿下,人们可以克服自卑情结,获得心灵的平静。  【关键词】:自卑感;自卑情结;适当补偿;缺乏补偿;过当补偿;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
期刊
【摘要】:马王堆一号汉墓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震惊中外。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丧葬观念,为我们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马王堆T形帛画;引魂升天;空间  一、马王堆帛画内容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一号墓的主人是利苍的妻子辛追,盖于墓主人内棺上的T字形帛画,内容十分丰富。关于画面的内容划分,巫鸿认为纵向看实际上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