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58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着“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美誉的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也是当代重要的英语语言短篇小说家。论文通过概述艾丽丝·门罗创作中的女性主题、荒野主题以及寻根主题,进而对她的安大略南部哥特式文学风格、本色写作及明快而不失平和的叙述风格进行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门罗与契诃夫的作品进行了简单比较,总结了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以便读者更透彻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女契诃夫 创作主题 写作风格 本色写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艾丽丝·门罗简介
  有着“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美誉的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也是当代重要的英语短篇小说家,曾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英联邦作家奖、吉勒奖、曼·布克国际文学奖、莱南文学奖、欧·亨利奖等13种文学类大奖。艾丽丝·门罗原名艾丽丝·莱德劳(Alice Laidlaw),出生并成长于西安大略的乡下。她的作品大多以该地区为背景,都是些在郊区小镇中的平民爱情、家庭日常琐事。如《石城远望》(The View from Castle Rock)中的一个小男孩被父亲带到到爱丁堡城堡的岩石上,并被告知:总有一日会踏上美洲的土地!作品中的妻子、母亲、父亲及孩子们都经历了由满怀激情,变得不可靠,乃至充满矛盾的心理过程。这部作品体现了门罗最基本的创作艺术:对普通生活的温情理解。门罗正是透过这些不起眼的日常生活让读者深思生老病死等严肃问题。此外,门罗的许多作品也被改编成电影,如影片“Away from Her”(《柳暗花明》)是根据门罗的短篇小说“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改编的,而影片“Boys and Girls”更是斩获了1984年的一项奥斯卡奖项。
  二 艾丽丝·门罗的创作主题
  1 女性主题
  门罗笔下的人物,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小人物。或许是身为女性的缘故,门罗呈现给读者的大多是女性主题的故事——平凡女性的命运。门罗早期作品(如197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少女们和妇人们的生活》)中的女性大多是些初涉婚姻生活的女性,爱情、性、背叛、孩子等都是她们烦恼的家庭生活问题。总体而言,门罗该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对生活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门罗近期作品(如2001年出版的小说集《感情游戏》、2004年出版的小说集《逃离》)中所塑造的女性则大多是些处于中年危机并且在琐碎生活中挣扎的女性,但她们都有着两面性——叛逆与软弱。门罗后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大多持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令读者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例如在《逃离》这篇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卡拉在邻居贾米森太太西尔维亚的帮助之下欲弃夫离家出走,却又最终折返粗暴且无赖的丈夫克拉克身边。克拉克认为,“山羊的脾气是很难捉摸透的,它们看着挺温顺,其实不是那样。特别是在长大之后。”其实,小山羊弗洛拉正是他的妻子卡拉的真實写照——叛逆出走后又返回。这也是无数女性的婚姻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门罗对笔下女性人物角色的塑造可谓殚精竭虑。读者很难找到作者对女性形象的直接描述。在男性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她往往只言片语便将男人的本性生动展现了出来。“脾气不火爆还算得上是男子汉吗?”“我的老婆也是一个人?是吗?多谢提醒。可是别对我指手画脚的。西尔维亚。”《逃离》中男主人公克拉克的三言两语便将他恶劣的男人本性暴露得一览无遗。然而,门罗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往往是为了映衬女主角,以帮助读者侧面了解故事中的女性人物。读者只能在阅读完整个故事后掩卷深思。
  2 荒野主题
  门罗在创作时也偶尔涉猎加拿大北部的荒野生活,如《公开的秘密》(1994)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主题便是荒野,其中比较有名的短篇小说有《阿尔巴尼亚处女》和《荒野站》。《阿尔巴尼亚处女》讲述的是洛塔在教士(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的帮助下逃离了荒蛮之地与野蛮部落,却又无法适应现代文明生活。读者在《阿尔巴尼亚处女》中感受到的是野蛮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荒野站》讲述的是在乔治害死粗暴的哥哥西蒙后,嫂子安妮不仅帮助他掩盖罪行,还独自揽过。如果不是哥哥西蒙占领休伦北部共有地的欲望,就不会有艰难的拓荒之旅,更不可能发生之后的手足相残事件。门罗在《荒野站》中欲表现的并非惊人的故事情节,而是对人性与野性的反思!
  3 寻根主题
  许多文学评论家喜欢追根溯源,即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为基础来研究作品。作为移民大国的一员,门罗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一种苏格兰宗教文化传统,而且她在作品中屡屡不忘表明自己的苏格兰血统。例如门罗在《匆匆》(2004)这部作品的结尾部分寄托了对故乡的守望之情。《我年轻时的朋友》真正讲述的是“我母亲年轻时的朋友”,故事中我母亲年轻时的朋友罗伯特来自苏格兰,弗洛拉用苏格兰方言朗读苏格兰人的生活故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苏格兰本土情结,对母亲年轻时光的追忆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苏格兰的记忆!因为英语中的motherland是“祖国”的意思,其中含有mother“母亲”一词,蕴涵着“祖国,我的母亲”这一层意义。
  苏格兰文学传统在门罗的作品中得到了发扬。在历史上,苏格兰屡受异族的侵犯,坚强不屈的民族主义精神是苏格兰文学一贯的精髓,而现实又不失想象力的细腻表现手法也成了苏格兰文学的传统。在门罗的作品中,蓟与苏格兰格子呢裙等苏格兰民族标志常常会映入读者的眼帘。读者会在门罗作品的字里行间体会到苏格兰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作者身为苏格兰后裔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乞丐女仆》(1977)中,门罗借罗斯之口道出最好的泥瓦匠都是苏格兰人!作品中一个小小的物品,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都寄托了门罗对远隔重洋故乡的守望之情。不论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门罗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苏格兰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失为一种寻根文学作品。
  三 艾丽丝·门罗的写作风格
  1 安大略南部哥特式文学风格   门罗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一个小镇,这与她众多作品的故事发生地的地理背景类似。门罗的许多创作以安大略省的休伦郡为背景,显著的地域性是其作品的显著特征。而能够掌控全局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则是其另一风格。许多读者喜欢将门罗笔下描写的乡镇背景与美国作家笔下的小乡镇进行对比。与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一样,门罗笔下的人物也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与风俗。门罗的许多作品体现了安大略南部哥特式的文学风格。《逃离》中神秘的夜雾、带有幽灵气息的小山羊弗洛拉的失而复归等超自然现象,这些使全文弥满着一种阴郁黑暗的神秘气氛,而这正与哥特式小说的基本元素相吻合。门罗作品中的神秘怪诞情节与幽灵意象——哥特式表现手法——都是为了隐晦地反映加拿大南部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与美国南方哥特小说揭示美国南部社会问题这一点相契合。
  2 本色写作
  本色写作是艾丽丝·门罗作品的一大特点,它带给人的阅读以极大的愉悦。另外,艾丽丝·门罗的叙述角度不拘一格,往往多变;在同一件事中,按照需要变换多种角度。传统小说中的视角也是转换的,但这种转换是有序的,换句话说,是按照时空的顺序,有规则地进行转换。门罗作品的主角大多以女性为主,故而在叙述时也以女性视角为主。门罗创作时根据心理时间和空间的特点,造成了小说在不同主人公之间作快速的、不规则跳动的视角转换,故而叙述视角具有不断的跳跃变化性特点,例如在《阿尔巴尼亚处女》(1994)中,叙述视角不断在夏洛特和克莱尔之间不断往复跳跃。她将故事隐藏在叙事之中,完全靠细节、笔触去感知和把握人物。她的小说都有很强的“浓缩性”,并不特别注重情节,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本色写作使得门罗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栩栩如生。虽然门罗塑造的主人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正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的人物,才使得小说人物更具真实性。门罗笔下的人物给读者无穷的启示意义:人性是复杂的,而阴暗只是复杂的人性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艾丽丝·门罗是一位充满创新意识并且勇于不懈挑战自我的作家,她不断地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思考与调整。英美文学对门罗的创作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她不仅仅从语言、叙事技巧、文体等文学的内部元素出发改造了加拿大小說的外观,进而改变着人们所固有的小说观念。而且与同时期的文学大师相比较,门罗还并不追求奇异古怪的故事、生涩的话语方式和孤僻的创作态度。她只用平实温和的语言将一个个流畅的故事与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读者很容易感受到她一方面将人类、历史、现实与个人的痛苦融入自己笔端,另一方面又在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的两端,激发出的种种战胜痛苦、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对门罗而言,虽然基督教信仰是一种长期的存在,但她在作品却偶尔会流露对这种信仰的消解,即在作品中屡屡表达了对上帝的信仰,却又常常提出质疑,这与苏格兰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形态以及门罗自己的人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例如在《匆匆》(2004)中,门罗借朱丽叶之口勇敢道出了:“根本就没有我们要上的那种教堂。我们不信上帝”。朱丽叶认为世上不存在神的恩典,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谎言中长大!或许这与近年来宗教在加拿大的世俗化、人们的宗教观念日益淡薄不无关系。
  3 明快而不失平和的叙述风格
  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门罗非常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恰当的运用能够使它雅俗共赏,从而引起不同层次读者的共鸣。不论是介绍人物,还是情节的展开,门罗作品中的语言均给读者一种平实简洁、平实无华、要言不烦的感觉。大量口语化语言与时间词汇的运用,以及重复等修辞技巧的运用都有效形成了门罗作品明快的叙述风格。标点,既能够节约文字,又能够丰富内涵,使短小的篇章却寓意深远。门罗对标点的得当运用,使符号成为了作品语言的得力助手,例如《逃离》中大量破折号的运用起到了缓和语速的绝妙效果。或许这就是为何曼·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审委员史迈利称赞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虽然文字不多,但就是这短短三四十页的内容却比别的小说家的数百页的长篇小说的内容还要丰富的缘故所在。
  四 结语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创作过许多如《小职员之死》般极具恢谐幽默性的作品,在嬉笑中针砭社会的丑陋现象。他还创作了不少如《凡卡》、《苦恼》等关注广大贫苦民众疾苦的优秀作品。艾丽丝·门罗之所以被誉为当代的“女契诃夫”,或许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善于截取日常生活的片断,寓哲理于平凡之中。与契诃夫的作品一样,情节在门罗的作品是次要的。艾丽丝·门罗与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都属于轻情节重细节,他们都擅于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去挖掘隐匿在表象之后的真相——于平凡中见不平凡!另一方面,言简意赅的语言也是他们作品语言的共同特点。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极富智慧与深度,读者需细细体味才能感知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一般项目(2011)(项目编号:11WX308)。
  参考文献:
  [1] Alice Munro.My Best Stories[M].Toronto:Penguin Group.2006.
  [2] Alice Munro.Lives of Girls and Women[M].Toronto:McGraw-Hill Ryerson Limited,1971.
  [3] Alice Munro.Runaway[M].New York:Vintage Books.2006.
  [4] Lecker,Robert.Canadian Writers and Their Works[M].Toronto:ECW press,1985.
  [5] Allen Twig.An Interview with Alice Munro[A].Strong Voices[C].Vancouver:Harbour Publishing House,1988.
  [6] 林玉珍:《艾丽丝·芒罗短篇小说的多重主题》,《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贾梦姗,女,1976—,湖南沅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贾小娟,女,1978—,湖南沅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贾平凹的小说始终关注女性的生存,在对三秦(陕西)大地社会变迁的整体描绘中,秦地女性生存的历史和现状带着氤氲的地气浮出地表,作品中女性命运和遭际的历史变迁,女性困顿的生存现状,说明了女性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沉重与尴尬。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 困顿的生命 女性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北依秦岭,南接荆楚,西邻巴蜀的陕南,处于秦汉文化、巫楚文化和巴蜀
期刊
摘要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由观念守旧的传统女性,走向逐渐觉醒的叛逆女性,再到具有较强自主自立意识的现代女性,可以说是经历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嬗变。  关键词:池莉 小说 女性形象 变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一直是人们谈论池莉小说时常提到的话题,其实,池莉的小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明显
期刊
摘要 浙籍新移民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关于“地震”的故事,在叙事手法上颇具独到之处,时空主线与情感主线相互交织,展示了当代海外新移民作家在突破中西敘事传统、历史与现实等方面所作的探索,预示了海外华人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 张翎 《余震》 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近年来,海外华人新移民作
期刊
摘要 新时期以来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使一直以史诗、诗歌见长的蒙古民族文学开拓了多元的创作领域。蒙古族文学由蒙古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家群体组成,他们共同见证着蒙古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内核。蒙古族汉语小说的创作者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及文化融合的背景中,在跨民族、跨文化,甚至跨语言的创作中产生了与主体汉民族文学和所属蒙古族文学不同的异质性。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心理的漂泊状态下,这
期刊
摘要 劉庆邦的《哑炮》在书写矿难的同时,没有止于表现矿难对家庭、亲人造成的身心伤害,而是由此对人性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让人性通过这起矿难更加真实地突显出来。同时,这部小说也显示出了刘庆邦小说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刘庆邦 矿难 哑炮 人性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享有“煤矿专业作家”声誉的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刘庆邦,继《红煤》之后又推出了另一
期刊
摘要 歪儿是冯骥才笔下的一个有着身体欠缺的儿时玩伴,文章对冯骥才笔下《歪儿》的艺术美点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思想美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冯骥才先生的写作特点,并且为发掘其写作内涵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冯骥才 《歪儿》 艺术美 思想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间文学艺术家
期刊
摘要 诗是真善美之间最好的联系与传达,在喧嚣的世界里,如何超越物质的诱惑,寻找静悟的人生?陈贞作为一位业余诗人,他以他的作品作了有益的尝试。由于认识及其他原因,对诗所附丽的物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与处理方式,这对于诗的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陈贞作品为范本,试图提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关键词:陈贞 精神家园 禅机 本真栖居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李娟的散文诞生于新世纪之后的散文文坛,她的散文所书写的是在阿勒泰山区生活时的点点滴滴。李娟执著地书写阿勒泰,不仅源自对自然的热爱,也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在散文中她不断进行着具有生命体验的自然感悟。到自然中去,在对自然的倾听中,还原自然,还原最原始的状态。在人与自然、他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中呈现自然的原始状态,并得到精神上的平衡和慰藉。  关键词:李娟 自我与自然 他人与自然
期刊
摘要 《泪珠与珍珠》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一篇意境悠远、充溢着浓厚禅学文化底蕴的经典散文。作家凭籍着历史悠久的佛家思想感悟人生,向读者倾述着自我人生的点滴感悟和人生命的智慧。本文独辟蹊径,从四个方面即“禅学四重奏”对其进行剖析,企望以此获得对该文的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琦君 尊者的棒呵 禅理 观音流泪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台湾著名女作
期刊
摘要 “五四”乡土小说和80年代寻根文学的产生离不开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在对它们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上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推动这两次文学创作发生的动力因素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历史政治因素的影响;文化思潮的引导;域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五四” 乡土小说 寻根文学 语境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