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性更深处漫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劉庆邦的《哑炮》在书写矿难的同时,没有止于表现矿难对家庭、亲人造成的身心伤害,而是由此对人性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让人性通过这起矿难更加真实地突显出来。同时,这部小说也显示出了刘庆邦小说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刘庆邦 矿难 哑炮 人性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享有“煤矿专业作家”声誉的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刘庆邦,继《红煤》之后又推出了另一力作《哑炮》,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该文看似记述了一起普通的矿难,实际上作者是从这样一个视角出发,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他书写矿难,但没有止于矿难,而是借这起矿难,挖掘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乔新枝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丈夫宋春来老实本分,对妻子恩爱有加,对家庭尽心竭力;他们的儿子小火炭的出生,更是为这个小家庭锦上添花,这是一个美满得令矿工们羡慕的幸福家庭。如果没有江水君的出现,这个家庭就和千千万万个矿工家庭一样,丈夫天天下井挖煤,妻子每天操持家务。但是,有了江水君就不一样了。作为同乡的江水君因为与乔新枝一家的密切来往,而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个贤惠、漂亮的同乡媳妇,而且这种爱一经产生便不可遏制。江水君向乔新枝表达了这种爱意,但是善良的乔新枝婉言拒绝了他,江水君深感羞愧,但对乔新枝的爱却没有停止。在井下作业时,江水君无意中发现了一枚哑炮,但他没有告诉宋春来,致使宋春来最后被哑炮炸死了。江水君终于和乔新枝走到了一起,并且又生了一个女儿。二十年过去了,江水君虽然表面上拥有了妻子、孩子以及和谐的家庭,但他却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幸福,反而一直生活在梦魇之中,无法自赎。由于常年在井下超负荷地工作,江水君得了尘肺病,临终之际,他终于向乔新枝说出了事实的真相,而乔新枝只淡淡的回了他一句:“这下你踏实了吧,你真是个孩子。”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故事中,无辜的矿工宋春来丢掉了性命,善良的乔新枝失去了丈夫,幼小的孩子没有了父亲,生者且悲伤,死者长已矣。然而,小说的真正命意却并不止于此,作者将犀利的笔锋探到了人心灵的更深处,在那里,他挖掘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这就是人性。
  人性是复杂的,既包含善的一面,也包含恶的一面,只不过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善的一面,但这并不能掩盖恶的存在。当情感的力量压倒理智的时候,人性中恶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也许这种显现是瞬间的,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江水君就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对乔新枝的爱也是很纯洁的,与工友兼老乡宋春来也没有仇怨,他之所以听任宋春来被哑炮炸死,只是源于对乔新枝的喜欢,他喜欢她,想和她生活在一起,而宋春来是致使他愿望不能实现的唯一障碍。喜欢美好的东西并渴望得到它,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但通过何种途径、采取何种手段得到所爱,这是善与不善的一个分界。江水君恰恰就错在这里。他的放任使宋春来丧了命,这在客观上铲除了他爱情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障碍,他以为幸福就此开始了,殊不知这才是受难的开始,他表面上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但是他的良知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你是有罪的。于是,他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之中不能自拔。自责与忏悔占据了他的全部思想,这种痛苦远远超过了他得到乔新枝的幸福感及成功感,而乔新枝的宽容和爱更加重了他内心的不安,使他受到了更加深重的良心谴责,他深陷其中不能摆脱。这样看来,他在井下拼命地工作,也是一种想要自我救赎的表现,他希望以肉体的折磨来减轻心灵的负担,他活得太累、太痛苦了。
  刘庆邦的小说对人性复杂的揭示与追溯与一般作家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矿工,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恶劣:他们工作在黑暗的地下,是“被埋的活人”,他们的工作充满危险,稍有不慎,便性命不保;他们为别人奉献温暖,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生活的环境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心理难免会失衡、会堕落,人性便会向意志薄弱的一面倾斜,更容易爆发恶。江水君就属于这一类人。他和他的众多工友们都是单身,每天在黑暗的井下卖命,回到地上却得不到应有的慰藉,尤其是女性的慰藉与温暖,这慰藉与温暖既包括肉体的,也包括精神的。他们在工作中紧绷的神经需要放松,而两性比例的严重失调,使这些青年矿工的青春无处安放,几个少数工友的小家,自然就成了他们身心暂时的栖息地,当面对温柔善良的女主人时,那时时被压抑、时时被克制的欲望很容易就被点燃了。
  江水君不是一个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恶人,如果是,他可以直接采取强硬的方式去占有乔新枝;他也不是一个处心积虑、阴险狡诈的小人,如果是,他可以采取挑拨离间、勾引挑逗的方式去夺得乔新枝。虽然为了接近乔新枝,他也动了个小心眼,耍了个小手段,但这不过是初涉情场的小伙子的一个拙劣表演,很容易让人看破。他是一个实在人,不仅喝酒实在,做人也实在,恋爱也实在,连表达爱意的方式、语言也实在:“嫂子咱俩好吧”,“你跟春来哥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我只是背地里跟你好好,还不行吗!”但是,人性的复杂就在这里,这样实在的江水君,在生死关头,却处心积虑地做了一件天理难容的坏事:放任事故的发生,让哑炮夺去了老乡宋春来的命。
  纵观刘庆邦的小说,可以看到许多被种种原因扭曲了的灵魂,如《神木》中因为金钱的驱使而诱骗别人下井挖煤,然后将其害死,再冒充死者家属去向矿主索赔的赵上河;《雪花那个飘》中一心想着如果父亲死于工伤自己就可以结婚、被安排工作、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的徐海洋;《走窑汉》中因为妻子被人玷污而采用精神折磨的方式去报复玷污妻子的人,直至对方不堪忍受这种折磨而自杀的马海州等[1]。诸如此类的人物,刘庆邦小说中还有很多,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坏人,每个灵魂的扭曲都有原因,每个人性的泯灭都有过程,有人为了金钱堕落、有人为了物质变态、有人为了权力发狂,而江水君却是为了爱。虽然这爱的产生也有生理的原因,但是相对而言,这还是一份纯真的爱。
  并不是所有时候,人的理智都能战胜情感,果真如此,人人都会成为圣人,正因为如此,人才所以为人。人性的复杂就在这里,说不上高尚,也说不上卑鄙,只是复杂,是善与恶的混合体,当理智占上风的时候,人就表现为善的一面;当情感超越了理智时,人性中恶的一面就可能显现了出来,就会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来,江水君就是这样。而刘庆邦正是通过江水君这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哑炮》比之刘庆邦其它描写人性的作品,其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揭示了人性恶的爆发,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忏悔和救赎。这种忏悔几乎从哑炮还没响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当时它与强烈占有乔新枝的欲望比起来显得很渺小、很微弱,还不能左右江水君的行动,于是意料中的悲剧发生了。这忏悔随着江水君与乔新枝的走近而逐渐加深,到他们正式结婚的那天晚上达到了高潮,而且这忏悔在江水君的身上变成了自虐式的救赎——他以不与乔新枝发生性关系的方式来惩罚自己、“打击自己”,并且将这种忏悔和救赎发展到工作中,他拼命的工作,甚至经常主动钻进煤尘滚滚的工作面,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得了尘肺病,到他生命的终结。在他临终之际,他说出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折磨得他生不如死的那个秘密,至此,也完成了纠缠了他大半生的忏悔与救赎。
  如果人性只有恶,那人类便没有希望,世界也不再美好,正因为有善,而且人性中善终究是主要的,所以,我们才觉得人的价值,世界的可爱。江水君也是,虽然他的恶念是不能原谅的,但他之后的忏悔和救赎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刘庆邦不是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他的小说虽然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一面,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性美的追求。《哑炮》在揭示人性丑与恶的同时,也在歌颂人性的善与美。乔新枝的表现,就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人性善与美的温暖。
  对比手法是小说写作中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技巧,在《哑炮》中,这种手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单纯而深沉的张海亮、世俗而浅薄的李玉山、老实厚道的宋春来,都与江水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些对比都是在男性之间产生的,对突出小说的主题作用都不是最大的,使江水君这一形象进一步丰满起来的最大对比来自于异性之间,即乔新枝与江水君之间的对比。乔新枝其实早就猜到了丈夫的真正死因,但面对同样深爱她的江水君,她没有点破这一点,甚至连对江水君的怀疑都没有流露出来,相反,她用她博大的爱和无声的宽容来抚慰这个男人,直到这个男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她都没有表现出她早已知道了这个秘密。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就要维护他做人的尊严,具体对乔新枝而言,就是至死也不戳穿他的秘密,哪怕这个秘密也许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乔新枝的伟大就在这里。
  乔新枝这一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刘庆邦的另一篇小说《玉字》,在《玉字》中,女主人公玉字是一个复仇女神,面对伤害她的人,她采取了迂回曲折的复仇办法:先是嫁给强奸她的第二个人,然后故意挑起这个人与强奸她的第一个人的战争,致使这两个人都不得善终。在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对加害自己的对象充满了仇恨,她对仇人采取的是以暴制暴、以恶抗恶的方法,在读者眼中,玉字是一个聪明的、内心充满了仇恨的女性形象。而乔新枝则不同,面对同样可以看作是仇人的江水君,她采取了与玉字截然不同的方法,她用宽恕、无边的爱去感化对方,她知道江水君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一念之差犯了错误,就像一个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东西而采取了不应该的手段,乔新枝就像一个母亲一样,用她那博大的心胸包容了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她说:“这下你踏实了吧,你真是个孩子。”如果江水君不死,原本不坏的他在这种大爱的感召之下,定会越发地为自己瞬间的恶念、恶行感到羞愧、自责,而正是这样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使这篇小说的内在张力更进一步加强了。
  如果说《哑炮》中江水君这一形象揭示了人性中的丑陋一面,那么乔新枝这一形象则表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善,乔新枝就是因为她的善让人感到了她的美。刘庆邦在《哑炮》中对人性美与善的追求,就是通过乔新枝这一形象具体而形象地体现了出来。有评论家在论及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时,认为中国当代的小说“鲜有思考人的罪性和有限性的作品,更缺乏忏悔意义的作品”[2],刘庆邦的《哑炮》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小说家在这方面的一个大胆尝试。他不再是简单地书写苦难,而是向人性的更深处漫溯,去挖掘人性的善恶美丑,去抒写人性的复杂。刘庆邦自己在《〈红煤〉后记》里就明确地写道:“我用掘进巷道的办法,在向人情、人性和人的心灵深处掘进。”
  纵观刘庆邦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出,他的小说最鲜明的精神品格就是其深沉的人文关怀。他的作品不仅真实反映了矿工生活的艰辛,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而且还关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关注他们的生命价值,并且在人性美丑的对立中建构起自己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人文关怀的精神在刘庆邦的作品中表现为对人性的全面关怀,他对于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在理性的批判之后通常又寄予理解和同情,同时在作品中又充满了对人性美的追求和人心“向善”的期待。他的作品常通過对人性深处血腥残忍的痼疾的揭露和批判,对生存于民间的道德规则进行重新的审视。人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是他试图探索的方向,刘庆邦的创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精神失落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也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3]
  参考文献:
  [1] 华志辉:《直面底层 探究人性——论刘庆邦小说创作》,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 于仲达:《当代中国作家的灵魂突围》,http://www.douban.com/note/35432098/。
  [3] 荀羽琨:《刘庆邦小说的人文关怀》,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作者简介:赵爱华,女,1969—,河北固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明清小说,工作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家族有一种精细的棉质“ 布”,这种做工精细的棉布又被称为“兰干细布”,堪称纯手工艺品中的民艺一绝;唐朝又称其为“溪峒布”。直至宋代,日渐成熟的土家族纺织技艺除了纺织一般的土布之外,还有用青丝棉织造的织锦,被称为是“西兰卡普”。由于这种纹饰图案拥有显著的生活特点,色彩绚烂,造型纯朴,造型图案体现了丰富的生活情趣,实可谓是民族图案艺术的奇葩。因在《溪蛮丛笑》
期刊
摘要 中国园林是以山水画的构图为蓝本,以山水诗的意境为内涵,融合了美学、哲学、诗词、绘画以及雕塑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艺术。“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形象的塑造所要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情调,是中国园林的最高艺术境界。园林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作为空间艺术的画与作为时间艺术的诗被十分协调地统一在了一起。  关键词:中国园林 谢赫六法 意境 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同质化的城市竞争中,展现地方特色、探索传统文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公共艺术涵盖历史的概念和地域的范畴,它是根植于特定环境中的艺术形态。发挥城市公共艺术“文化名片”的标示作用,是营造现代城市人文艺术氛围的可行途径。本文主要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徐州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尝试探索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结合地域文化、表达场所精神方面的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
期刊
摘要 重庆南山是重庆知名的风景区,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在经济发展时期,南山的人文景观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南山人文景观现状的分析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结合地域性特点和科学发展的观点提出合理的保护发展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人文景观 保护 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 重庆南山概述  
期刊
摘要 弗朗西斯·培根摧毁了画面与观众相关的真实,“禁闭”的空间扭曲、碎裂,打碎了逻辑思维的整体连续性,瓦解了文艺复兴以来建构的视觉真实,画出“不”、“非”、“无”等否定观念,非历史主义的语言形式揭露了对文明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传统的质疑,具有强烈的荒诞性、非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精神实质。但是,培根赋予“虚无”以意义,揭示生活的真实,培根曾经这样说:“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
期刊
摘要 在余华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始终如一地书写着人的生存境遇,关注着人的精神空间,思考和探寻着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存方式。本文从主题意义、叙述结构、叙述方式、话语特点等层面对《兄弟》的具体文本进行整体关照,系统地分析了余华以“狂欢”的思维与方式再现现实的策略,探寻了《兄弟》隐藏在外在形式背后的创作意识及颇具狂欢色彩的叙事特质和意义追求。  关键词:兄弟 再现现实 狂欢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贾平凹的小说始终关注女性的生存,在对三秦(陕西)大地社会变迁的整体描绘中,秦地女性生存的历史和现状带着氤氲的地气浮出地表,作品中女性命运和遭际的历史变迁,女性困顿的生存现状,说明了女性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沉重与尴尬。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 困顿的生命 女性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北依秦岭,南接荆楚,西邻巴蜀的陕南,处于秦汉文化、巫楚文化和巴蜀
期刊
摘要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由观念守旧的传统女性,走向逐渐觉醒的叛逆女性,再到具有较强自主自立意识的现代女性,可以说是经历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嬗变。  关键词:池莉 小说 女性形象 变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一直是人们谈论池莉小说时常提到的话题,其实,池莉的小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明显
期刊
摘要 浙籍新移民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关于“地震”的故事,在叙事手法上颇具独到之处,时空主线与情感主线相互交织,展示了当代海外新移民作家在突破中西敘事传统、历史与现实等方面所作的探索,预示了海外华人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 张翎 《余震》 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近年来,海外华人新移民作
期刊
摘要 新时期以来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使一直以史诗、诗歌见长的蒙古民族文学开拓了多元的创作领域。蒙古族文学由蒙古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家群体组成,他们共同见证着蒙古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内核。蒙古族汉语小说的创作者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及文化融合的背景中,在跨民族、跨文化,甚至跨语言的创作中产生了与主体汉民族文学和所属蒙古族文学不同的异质性。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心理的漂泊状态下,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