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是所有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试以选自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一课为教学课例,旨在以政策标准为指引,以实践为落脚点,抛砖引玉,探索分析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创新教学。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人文性;工具性
【作者简介】刘晓娟(197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商务英语。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PDCA视域下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两性一度的耦合研究”(项目编号:Y202007)。
引言
2019年4月29日,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会上明确提出,在近三年内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文科”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通识必修课,也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部2018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跨学科学习。由此可见,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与时俱进,依托学校特色,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外语 思政”“外语 专业”的新文科专业,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 “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一、新文科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基础之上的革新和提升,其主张的文理交叉、跨学科学习,有助于打破文理学科壁垒,充分发挥英语语言功能,让语言学习有机服务于专业发展,真正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如工科高等院校主要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是工科人才引领工业企业走向国际的有力保障,可以真正满足全球化市场下跨国企业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但是,新文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一方面,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的要求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掌握各类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复合教学能力,把自身也培养成高级复合型的英语教师。另一方面,新文科还不是学科知识的叠加,需要做到有机融合,语言服务专業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合理有效组织教学,还能真正把英语和专业融会贯通,有机互助。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价值观导向问题。从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来看,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问题,就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课程思政导入内容过于死板生硬。因此,如何在教授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保证思政育人效果、做到立德树人?如何在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碰撞中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的新一代年轻人?这是目前大学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也是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所在。
2. 英语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分离的问题。从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目前教学存在英语通识教育深度、广度不够,英语教学与学科专业相分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问题。如何因材施教,特色育人;如何将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另一难点。
3.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融合不够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长大的“网络原住民”,鉴于此特征,在教学中无法根据课程特点,使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是当前教学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应不断提升信息意识,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三、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新文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教学创新中兼顾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教学创新的着眼点和突破点。
本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中的第四单元“美国梦”为例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创新,以求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教学创新的热情与灵感。
该单元的主题课文是“托尼的美国梦”,这篇文章摘自1991年的Cleveland Enterprise Magazine杂志,讲述的是一名因大萧条失业的意大利移民托尼在美国白手起家,逐步过上有车有房有农场的梦想生活的故事。美国历史学家James在他的《美国史诗》中第一次提到“美国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让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这对去美国谋生的人来说意义重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美国梦”已经逐步改变了最初的模样。如何正确引导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的青年人正确理解该主题,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全程贯穿,润物无声。思政点主要通过三个逐层深入的问题串联,激发深入思考的同时,思政育人、立德树人,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不同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价值目标。三层问题分别是:
1. 作为普通人,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2. 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3. 作为一名拥有专有技术(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例)的大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三个问题把课文主题通过缩小——恢复——扩大的方式重组主题重点,从而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首先,在导入环节将课文主题缩小为“梦想”,让同学们充分探讨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普通梦想。该环节通过线上讨论,投屏分享,词云分析,从而直观地向大家展示出大家较有共性的梦想。其次,通过一段对美国普通老百姓关于“美国梦”的采访视频,找出美国普通百姓梦想的共性。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们都有着富有、健康、和睦、团结等共有的梦想,从而引出“我们该如何实现梦想”的问题,并进入课文学习。 通过泛读、精读全面理解课文内涵后,最后总结课文主题:Tony实现梦想的故事是一个白手起家、勤劳努力、不断奋斗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却不是美国本身成就了他的梦想,他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He made it by himself)。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致辞时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不只是美国梦的实现路径,更是所有人梦想实现的必经路径。至此,第一个问题得到回答: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过幸福、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由我们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以当前一些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曲解或误解为例,引发同学们对第二层问题的深度思考。即作为青年先锋代表的大学生不仅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更是实现家国梦想的生力军。为有机融合该思政点,同时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设置一道实践型作业:以弘扬正能量,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故事为目标,用英语向外国人讲述一个中国人的正能量故事。为帮助同学们有效顺利完成该任务,我们分小组画讲述该故事的思维导图,并提供词汇和常用句式结构的帮助。该作业的有效完成就是对第二层思政问题的最好解答。思考和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是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过程。
为兼顾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教学创新中还把英语学习和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实现语言学习服务专业学习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以该单元长篇阅读I. M. Pei为线,通过多模态教学方式逐步剖析美籍华裔建筑师的家国情怀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建筑理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如何实现家国梦想?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处设置创编型作业:请结合兰州地方特色设计一个兰州的地标性建筑,并用英语进行简要介绍。同时,通过课文总结和专业词汇列表,語言结构分析及说明性文字的解说技巧视频,帮助学生更高效完成任务。该作业的顺利完成是对第三层思政问题的有力解答,也是将英语和专业有机结合,让语言真正服务于专业应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过程。
四、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效果考评体系
有效的教学考评是对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为全面有效评估教学效果,本教学创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提供清晰合理的评价规则和标准,保证测试类型的多样性,考核范围的全面性,积极创造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机会,做到合理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考核相结合;主、客观考核相结合;过成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动态考评体系,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并能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结语
整体来看,本课程教学创新重点可从五个方面寻找突破点:
1. 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政育人与教学内容有机统一,润物细无声。
2. 注重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让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兴趣驱动、课堂互动、课堂管理和学习效果监测。
3. 课程教学设计本着产出导向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实践型作业、创编型作业及合作型作业,让趣味和任务驱动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4.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适度融合,做到语言服务专业发展。
5. 动态考评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评和反馈做全方位动态考评,最后形成高度有效客观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唐阳,冯鉴,Thomas Lane.以专业为导向的工科英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85-188.
[3]张秋霞,邱丽君.新文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外语专业发展讨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4-58.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人文性;工具性
【作者简介】刘晓娟(197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商务英语。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PDCA视域下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两性一度的耦合研究”(项目编号:Y202007)。
引言
2019年4月29日,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会上明确提出,在近三年内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文科”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通识必修课,也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部2018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跨学科学习。由此可见,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与时俱进,依托学校特色,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外语 思政”“外语 专业”的新文科专业,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 “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一、新文科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基础之上的革新和提升,其主张的文理交叉、跨学科学习,有助于打破文理学科壁垒,充分发挥英语语言功能,让语言学习有机服务于专业发展,真正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如工科高等院校主要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是工科人才引领工业企业走向国际的有力保障,可以真正满足全球化市场下跨国企业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但是,新文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一方面,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的要求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掌握各类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复合教学能力,把自身也培养成高级复合型的英语教师。另一方面,新文科还不是学科知识的叠加,需要做到有机融合,语言服务专業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合理有效组织教学,还能真正把英语和专业融会贯通,有机互助。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价值观导向问题。从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来看,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问题,就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课程思政导入内容过于死板生硬。因此,如何在教授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保证思政育人效果、做到立德树人?如何在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碰撞中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的新一代年轻人?这是目前大学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也是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所在。
2. 英语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分离的问题。从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目前教学存在英语通识教育深度、广度不够,英语教学与学科专业相分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问题。如何因材施教,特色育人;如何将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另一难点。
3.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融合不够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长大的“网络原住民”,鉴于此特征,在教学中无法根据课程特点,使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是当前教学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应不断提升信息意识,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三、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新文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教学创新中兼顾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教学创新的着眼点和突破点。
本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中的第四单元“美国梦”为例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创新,以求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教学创新的热情与灵感。
该单元的主题课文是“托尼的美国梦”,这篇文章摘自1991年的Cleveland Enterprise Magazine杂志,讲述的是一名因大萧条失业的意大利移民托尼在美国白手起家,逐步过上有车有房有农场的梦想生活的故事。美国历史学家James在他的《美国史诗》中第一次提到“美国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让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这对去美国谋生的人来说意义重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美国梦”已经逐步改变了最初的模样。如何正确引导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的青年人正确理解该主题,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全程贯穿,润物无声。思政点主要通过三个逐层深入的问题串联,激发深入思考的同时,思政育人、立德树人,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不同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价值目标。三层问题分别是:
1. 作为普通人,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2. 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3. 作为一名拥有专有技术(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例)的大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三个问题把课文主题通过缩小——恢复——扩大的方式重组主题重点,从而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首先,在导入环节将课文主题缩小为“梦想”,让同学们充分探讨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普通梦想。该环节通过线上讨论,投屏分享,词云分析,从而直观地向大家展示出大家较有共性的梦想。其次,通过一段对美国普通老百姓关于“美国梦”的采访视频,找出美国普通百姓梦想的共性。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们都有着富有、健康、和睦、团结等共有的梦想,从而引出“我们该如何实现梦想”的问题,并进入课文学习。 通过泛读、精读全面理解课文内涵后,最后总结课文主题:Tony实现梦想的故事是一个白手起家、勤劳努力、不断奋斗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却不是美国本身成就了他的梦想,他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He made it by himself)。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致辞时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不只是美国梦的实现路径,更是所有人梦想实现的必经路径。至此,第一个问题得到回答: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过幸福、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由我们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以当前一些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曲解或误解为例,引发同学们对第二层问题的深度思考。即作为青年先锋代表的大学生不仅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更是实现家国梦想的生力军。为有机融合该思政点,同时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设置一道实践型作业:以弘扬正能量,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故事为目标,用英语向外国人讲述一个中国人的正能量故事。为帮助同学们有效顺利完成该任务,我们分小组画讲述该故事的思维导图,并提供词汇和常用句式结构的帮助。该作业的有效完成就是对第二层思政问题的最好解答。思考和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是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过程。
为兼顾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教学创新中还把英语学习和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实现语言学习服务专业学习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以该单元长篇阅读I. M. Pei为线,通过多模态教学方式逐步剖析美籍华裔建筑师的家国情怀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建筑理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如何实现家国梦想?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处设置创编型作业:请结合兰州地方特色设计一个兰州的地标性建筑,并用英语进行简要介绍。同时,通过课文总结和专业词汇列表,語言结构分析及说明性文字的解说技巧视频,帮助学生更高效完成任务。该作业的顺利完成是对第三层思政问题的有力解答,也是将英语和专业有机结合,让语言真正服务于专业应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过程。
四、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效果考评体系
有效的教学考评是对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为全面有效评估教学效果,本教学创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提供清晰合理的评价规则和标准,保证测试类型的多样性,考核范围的全面性,积极创造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机会,做到合理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考核相结合;主、客观考核相结合;过成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动态考评体系,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并能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结语
整体来看,本课程教学创新重点可从五个方面寻找突破点:
1. 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政育人与教学内容有机统一,润物细无声。
2. 注重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让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兴趣驱动、课堂互动、课堂管理和学习效果监测。
3. 课程教学设计本着产出导向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实践型作业、创编型作业及合作型作业,让趣味和任务驱动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4.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适度融合,做到语言服务专业发展。
5. 动态考评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评和反馈做全方位动态考评,最后形成高度有效客观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唐阳,冯鉴,Thomas Lane.以专业为导向的工科英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85-188.
[3]张秋霞,邱丽君.新文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外语专业发展讨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