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深层次思考,本文从“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谈起,进而提出进出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风险防范;富士康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件。” 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阴云渐渐散去,我国经济迅速复苏、回暖,企业接到大批订单,企业的管理规模也不断扩大。于此同时,对于员工而言,由于劳动强度,势力会影响身心健康,最为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富士康十三连跳”——号称世界“最大代工工厂”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接连发生了十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令人震惊。年轻的生命转瞬即逝,让我们在企业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死亡悲剧为何一再重演? ——富士康的安全管理和风险出现问题,给“富士康们”的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一、企业安全管理与“血汗工厂”
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所谓“企业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件而采取相应的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管理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保证安全,不是单纯为安全而安全,不能脱离管理活动讲安全。保证安全管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之一。
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今年以来屡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面对外界对于富士康的种种质疑,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5月26日首次公开作出回应,他数度鞠躬致歉,称富士康绝非只要钱不要命的 “血汗工厂”,“血汗工厂” (sweatshop) 这个字起源于西方社会,是指一些给付劳工低薪资, 长工时、高强度, 近乎虐待劳工的资方,其生产过程完全丧失了精神性,仅仅为了完成指标而工作,心智因此而日趋退化,最终退化成纯粹的血汗载体,而不再是完整的人。然而,就在郭总裁带领记者参观厂区后9个小时,富士康又曝出“第十二跳”……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回暖,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管理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富士康事件”为例,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
(一)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企业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然而许多企业安全认识不到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法律观念和意识淡薄,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
一位富士康的内部人士称:“富士康当年创业初期,从事的是低端制造业,所以最早跟随郭台铭创业的那批员工,后来作为台干跟随富士康来到内地,担任各级主管职务,多年的艰苦创业,郭台铭与这些台干结成了深厚的战斗情谊。‘打是亲,骂是爱’已不会有什么心理创伤。但是,这种文化却从高层一直沿袭下来,到了底层就会变了味道。”
而有的单位甚至有“死人算什么,不就是赔几万十几万嘛,有什么了不起。”的非人道的错误思想。在拼成本、拼价格的商业模式中,对工人的“剥削”水平必将成为企业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这绝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应有的状态。从政治上讲,安全管理是保障人权和保护人们的一项基本策略,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通过劳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国家把劳动人民的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来保护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根本权益,实现人权保障。
(二)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面临生存的历程,压力会一层层向下传递,最终压在生产线的工人头上,而这些生产线的工人,早已不是在吃苦环境中长大的那一代,相反他们是独生子女,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我的生命我作主”的一批人,这就像把强大的压力压给最危弱的部分一样,富士康的困局犹然而生。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有些企业建立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不仅不重视制度的建设更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就是制度,企业负责人就是管理”,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富士康公司在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富士康是代工型制造企业,一线员工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简单劳动,在管理者的潜意识里,他们就是“机器人”。而他们恰恰是为富士康创造财富的主体。富士康的管理理念应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要把他们真正当作人对待,给以人性的尊重与关怀。
安全管理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传统美德,重视家庭生活的国家来说,如果某个家庭的一名成员因管理事件而伤残或死亡,将造成这个家庭的极大不幸,伤亡一名职工,对其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都会是极大的损失,必将造成心灵的创伤,带来不安定因素。
(三)安全管理事件的预警机制不足
企业预警管理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认为事物的发展存在正负两个方向,负向发展的原因和机理可以被人们认识并把握,可以用来制定措施和方案,保障并维系正向发展的有序进行。通过预警预控来规范管理行为和管理周期,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安全机理和成功机理。遗憾的是我国许多企业应对安全管理事件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件的发生,提高事件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管理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在事件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企业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在变与不变之间,富士康等企业走到发展关键点——或许改变管理模式并不能立刻消除一跳再跳的悲剧。当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的时候,任何一个富士康类型的企业,可能都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增强安全意识与职工韧性意识
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管理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从管理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小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政府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督,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二)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
健全安全管理监管机构,加强各级安全管理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管理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件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件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件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是符合追究范围规定的一律严格按文件进行责任追究,按文件规定严格落实处罚,该是什么责任就是什么责任,绝不姑息迁就。通过责任追究,提高了管理人员责任心。
(三)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一个单位安全的现状和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及程度进行评估,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件。为了避免或减少事件,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件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针对人们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管理过程中人与人的和谐,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历程中,企业由计划经济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向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管理过渡。其中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是企业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的唯一路径。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悲剧事件的原因多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为了避免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之类的社会问题的更多的发生,我们应当在注重经济效率的同时,也更多地加强安全管理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事件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遵循 “以人为本”的方针,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环境。实现安全管理是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保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曼.富士康“连跳门”拷问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分析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7).
[2]董静.企业创新的制度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4.
[3]王建民.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有荣.企业创新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金玉阶.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风险防范;富士康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件。” 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阴云渐渐散去,我国经济迅速复苏、回暖,企业接到大批订单,企业的管理规模也不断扩大。于此同时,对于员工而言,由于劳动强度,势力会影响身心健康,最为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富士康十三连跳”——号称世界“最大代工工厂”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接连发生了十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令人震惊。年轻的生命转瞬即逝,让我们在企业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死亡悲剧为何一再重演? ——富士康的安全管理和风险出现问题,给“富士康们”的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一、企业安全管理与“血汗工厂”
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所谓“企业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件而采取相应的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管理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保证安全,不是单纯为安全而安全,不能脱离管理活动讲安全。保证安全管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之一。
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今年以来屡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面对外界对于富士康的种种质疑,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5月26日首次公开作出回应,他数度鞠躬致歉,称富士康绝非只要钱不要命的 “血汗工厂”,“血汗工厂” (sweatshop) 这个字起源于西方社会,是指一些给付劳工低薪资, 长工时、高强度, 近乎虐待劳工的资方,其生产过程完全丧失了精神性,仅仅为了完成指标而工作,心智因此而日趋退化,最终退化成纯粹的血汗载体,而不再是完整的人。然而,就在郭总裁带领记者参观厂区后9个小时,富士康又曝出“第十二跳”……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回暖,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管理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富士康事件”为例,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
(一)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企业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然而许多企业安全认识不到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法律观念和意识淡薄,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
一位富士康的内部人士称:“富士康当年创业初期,从事的是低端制造业,所以最早跟随郭台铭创业的那批员工,后来作为台干跟随富士康来到内地,担任各级主管职务,多年的艰苦创业,郭台铭与这些台干结成了深厚的战斗情谊。‘打是亲,骂是爱’已不会有什么心理创伤。但是,这种文化却从高层一直沿袭下来,到了底层就会变了味道。”
而有的单位甚至有“死人算什么,不就是赔几万十几万嘛,有什么了不起。”的非人道的错误思想。在拼成本、拼价格的商业模式中,对工人的“剥削”水平必将成为企业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这绝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应有的状态。从政治上讲,安全管理是保障人权和保护人们的一项基本策略,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通过劳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国家把劳动人民的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来保护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根本权益,实现人权保障。
(二)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面临生存的历程,压力会一层层向下传递,最终压在生产线的工人头上,而这些生产线的工人,早已不是在吃苦环境中长大的那一代,相反他们是独生子女,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我的生命我作主”的一批人,这就像把强大的压力压给最危弱的部分一样,富士康的困局犹然而生。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有些企业建立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不仅不重视制度的建设更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就是制度,企业负责人就是管理”,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富士康公司在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富士康是代工型制造企业,一线员工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简单劳动,在管理者的潜意识里,他们就是“机器人”。而他们恰恰是为富士康创造财富的主体。富士康的管理理念应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要把他们真正当作人对待,给以人性的尊重与关怀。
安全管理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传统美德,重视家庭生活的国家来说,如果某个家庭的一名成员因管理事件而伤残或死亡,将造成这个家庭的极大不幸,伤亡一名职工,对其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都会是极大的损失,必将造成心灵的创伤,带来不安定因素。
(三)安全管理事件的预警机制不足
企业预警管理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认为事物的发展存在正负两个方向,负向发展的原因和机理可以被人们认识并把握,可以用来制定措施和方案,保障并维系正向发展的有序进行。通过预警预控来规范管理行为和管理周期,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安全机理和成功机理。遗憾的是我国许多企业应对安全管理事件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件的发生,提高事件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管理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在事件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企业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在变与不变之间,富士康等企业走到发展关键点——或许改变管理模式并不能立刻消除一跳再跳的悲剧。当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的时候,任何一个富士康类型的企业,可能都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增强安全意识与职工韧性意识
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管理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从管理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小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政府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督,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二)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
健全安全管理监管机构,加强各级安全管理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管理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件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件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件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是符合追究范围规定的一律严格按文件进行责任追究,按文件规定严格落实处罚,该是什么责任就是什么责任,绝不姑息迁就。通过责任追究,提高了管理人员责任心。
(三)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一个单位安全的现状和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及程度进行评估,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件。为了避免或减少事件,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件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针对人们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管理过程中人与人的和谐,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历程中,企业由计划经济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向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管理过渡。其中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是企业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的唯一路径。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悲剧事件的原因多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为了避免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之类的社会问题的更多的发生,我们应当在注重经济效率的同时,也更多地加强安全管理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事件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遵循 “以人为本”的方针,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环境。实现安全管理是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保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曼.富士康“连跳门”拷问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分析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7).
[2]董静.企业创新的制度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4.
[3]王建民.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有荣.企业创新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金玉阶.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