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德育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才而服务,必须坚持德育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师领导作用,利用精选的优秀课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五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提高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生 语文教学 品德教育 渗透
在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要分清楚,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关键的还是学生,学生才是主角。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龄段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言行去感化学生,不能采用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
根据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更要培养学生美德、人格。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做一名有仁爱之心,做学生的引路人,这才是为人师表的应有的素质。
在教学中,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老师在课堂上极富感情地朗读、解读,把学生引入那美妙的境界中,对学生的情操无疑是一种陶冶。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一种兴趣,只有使学生产生兴趣后,才能真正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当中,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怎样才能将思想品德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主要由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十分好奇的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善
于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当中,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就会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长心中的“小皇帝”,他们没有挨过苦,哪里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孩子们普遍都是衣食无忧,讲究吃穿,随意浪费,而且独立性差,自我为中心强,嫉妒心、自尊心强的性格。这就注定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针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德育教材,巧妙地将德育渗透进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理解这边课文的重点,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领悟卖火柴这位小姑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情她的遭遇,批判黑社会的残酷,并学习她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和现在和平年代相比我们这代人是多么幸福的啊!使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好好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是中国传统美德。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大力度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喜欢学,有强迫的学习愿望时,才会自觉积极地投入,更好地把思想道德教学渗透。这时,老师设计的课堂不能单一化,要灵活多样,多创新,可以运用一些游戏,激活学生的兴趣。如:《陶罐和铁罐》这一课,可设计游戏:“朗诵比赛,”请几名学生做评判学生对于做游戏都是十分喜爱的,只有学生喜爱了,才能有效地进行,为了使学生的兴趣浓度高,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些头饰,为上课做好准备,然后请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其他同学做观众,等学生表演完后再评一评。这篇文章虽是童话故事,但内容很生动,把它们都拟人化了。老师可要抓住这些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通过生动的对话,让学生从中体会,感受两种东西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从而将思想道德溶入学生脑中,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美德
中国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可以
通过精美的语文,培养学生的习惯,从小养成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爱劳动、讲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感,加强学生品德行为的具体化。多让学生参加实践,学校可以组织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找到快乐,学到知识,充足学生的生活。
每一篇课文的课题,都是全篇课文的眼睛。就好像人一样没有了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东西一样,它的重要是非常大的。老师要抓住文眼,并揭开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春蚕》这篇文章,在教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你们看到这个题目回想到什么呢?你们能从哪些词语和句子知道母亲养蚕时很辛苦的呢?先让学生带着悬念去读课文、去找答案。老师多指导学生阅读、多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反复让学生阅读,从句子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朗读比赛的游戏,看谁更有体会、更有感情读出母亲的辛酸。学生一边听、一边读、一边幻想母亲养蚕时的情况,教师适当地用多媒体播放养蚕的一些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例:从“渗着汗”学生们感受到母亲每次累得都流汗,从“两鬓又添一些银丝”知道母亲每一次养蚕,都会添白发。每养一年蚕,就会越显越老,越做就會越辛苦,仅靠这农活供我们读书,可真不容易啊!母亲虽然很辛苦但她从没有埋怨过,还是继续做,可见她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如果用在她的身上是当之不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如果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他还会爱别人的父母吗?”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老师总结,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多爱自己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懂得尊老爱幼,爱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综合所述,思想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时多么重要的,要想真正实行,就不能离开书本去实施教育,离开书本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两者要合二为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语言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7(03):10-10.
[2]刘晶 王凯.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9):234-234.
(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中心小学西一教学点 广东省 阳西县 529800)
【关键词】 学生 语文教学 品德教育 渗透
在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要分清楚,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关键的还是学生,学生才是主角。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龄段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言行去感化学生,不能采用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
根据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更要培养学生美德、人格。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做一名有仁爱之心,做学生的引路人,这才是为人师表的应有的素质。
在教学中,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老师在课堂上极富感情地朗读、解读,把学生引入那美妙的境界中,对学生的情操无疑是一种陶冶。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一种兴趣,只有使学生产生兴趣后,才能真正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当中,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怎样才能将思想品德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主要由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十分好奇的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善
于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当中,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就会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长心中的“小皇帝”,他们没有挨过苦,哪里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孩子们普遍都是衣食无忧,讲究吃穿,随意浪费,而且独立性差,自我为中心强,嫉妒心、自尊心强的性格。这就注定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针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德育教材,巧妙地将德育渗透进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理解这边课文的重点,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领悟卖火柴这位小姑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情她的遭遇,批判黑社会的残酷,并学习她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和现在和平年代相比我们这代人是多么幸福的啊!使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好好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是中国传统美德。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大力度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喜欢学,有强迫的学习愿望时,才会自觉积极地投入,更好地把思想道德教学渗透。这时,老师设计的课堂不能单一化,要灵活多样,多创新,可以运用一些游戏,激活学生的兴趣。如:《陶罐和铁罐》这一课,可设计游戏:“朗诵比赛,”请几名学生做评判学生对于做游戏都是十分喜爱的,只有学生喜爱了,才能有效地进行,为了使学生的兴趣浓度高,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些头饰,为上课做好准备,然后请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其他同学做观众,等学生表演完后再评一评。这篇文章虽是童话故事,但内容很生动,把它们都拟人化了。老师可要抓住这些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通过生动的对话,让学生从中体会,感受两种东西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从而将思想道德溶入学生脑中,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美德
中国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可以
通过精美的语文,培养学生的习惯,从小养成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爱劳动、讲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感,加强学生品德行为的具体化。多让学生参加实践,学校可以组织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找到快乐,学到知识,充足学生的生活。
每一篇课文的课题,都是全篇课文的眼睛。就好像人一样没有了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东西一样,它的重要是非常大的。老师要抓住文眼,并揭开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春蚕》这篇文章,在教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你们看到这个题目回想到什么呢?你们能从哪些词语和句子知道母亲养蚕时很辛苦的呢?先让学生带着悬念去读课文、去找答案。老师多指导学生阅读、多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反复让学生阅读,从句子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朗读比赛的游戏,看谁更有体会、更有感情读出母亲的辛酸。学生一边听、一边读、一边幻想母亲养蚕时的情况,教师适当地用多媒体播放养蚕的一些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例:从“渗着汗”学生们感受到母亲每次累得都流汗,从“两鬓又添一些银丝”知道母亲每一次养蚕,都会添白发。每养一年蚕,就会越显越老,越做就會越辛苦,仅靠这农活供我们读书,可真不容易啊!母亲虽然很辛苦但她从没有埋怨过,还是继续做,可见她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如果用在她的身上是当之不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如果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他还会爱别人的父母吗?”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老师总结,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多爱自己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懂得尊老爱幼,爱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综合所述,思想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时多么重要的,要想真正实行,就不能离开书本去实施教育,离开书本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两者要合二为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语言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7(03):10-10.
[2]刘晶 王凯.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9):234-234.
(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中心小学西一教学点 广东省 阳西县 52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