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强国”理念的推进,体育逐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小学《体育与健康》中明确强调了教育教学中要培育学生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能力。小学阶段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将德育落实到体育教育教学中,促使学生拥有健全心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健壮体魄等,落实德体双馨、心身共育要求[1]。本文即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足球
引言:
因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身体较为孱弱,主要与学生不爱运动、热衷油炸高糖食品有关。体育作为锻炼学生体魄、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渠道,教师理应借助于体育来加强对学生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道德意识、合作意识等的培育,助力学生实现身心共育、德体双馨的体育目标。
1.体育常规教育培育学生文明意识
德育教育不仅包含学生德行的培育,更包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文明健康等[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文明意识培育十分重要,关系着小学生言语的文明礼貌和行为上的遵纪守法、干净卫生等。借助于体育常规教育,能有效约束五六年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文明意识。
如在新学期第一节体育课中,教师即可打印本节课的《体育常规》,体育常规中包含了上课准备、课中、课后的相关规定。比如上课前学生的着装是宽松、舒适的;上课铃响时学生必须集合完毕、听从指挥;上课时不允许嬉笑打闹,需要认真听讲,学习动作要领;上课时不允许随地乱扔垃圾、吐痰、骂脏话等;自由活动时不允许回教室等。制定好“体育常规”后,学生严格按照常规要求执行,此过程培育了学生的体育文明意识,规范了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
2.正确体能锻炼强化学生健康意识
《体育与健康》中体育指学生的体质教育,即强健学生的体魄;健康指学生的身体健康,即健康意识[3]。只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意识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当前不少学生在走姿、跑姿、坐姿以及一些动作要领上不规范、不正确,进而导致学生的体能得不到充分发展,影响学生的体育健康。通过纠正学生动作要领,展开正确的体能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比如以球类运动“小足球”中的知识点“正脚背运球”为例。该课主要借助于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脚背运球动作要领的认知,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到运球中脚和足球接触的部位以及支撑脚的位置。若学生动作要领不规范,可能出现摔倒、崴脚等受伤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为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在“踢固定球”时,教师着重观察学生是否“提膝绷脚拨球”,并以2人为一组,一人踢球一人停球,停球学生观察对方的动作,遇到错误后及时纠正,教师观察全班动态,主动纠正错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姿态,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团体合作活动锻炼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合作意识也是体育竞技精神之一。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与人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方面还有待改善,借助于集体活动有助于学生融入集体,认知自我。在集体活动中有助于学生荣誉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的培育。足球是锻炼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渠道,足球也是考查团体合作意识和心理品质、抗压能力的重要体育项目。
如在学习《小足球》一课中,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足球技巧后,教师即可展开“足球对抗赛”。教师可将班级学生按性別分为两组比赛,男生两组、女生两组,以此规避了男女双方因身体素质而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学生们自己私底下选择前锋、中锋、边锋等,选择好后即可直接开始。教师则作为裁判观察男女双方的比赛情况,并记录下合作意识强、健康意识强的学生,比赛完毕后予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榜样精神和团体意识。
4.障碍体育训练加强学生道德意识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心理承受能力、道德意识等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安全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比如学生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身体不舒服时及时上报意识,游戏活动时注重保护身边同学等等;心理承受能力则是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之一,是学生不怕吃苦、勇敢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道德意识即学生的体育道德,是遵守体育规则、落实体育竞技精神的德行与操守,亦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重点内容。障碍体育训练有助于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
如在学习《基本身体活动》“跑、跳跃、投掷”等体育内容时,教师即可设置障碍体育项目,引导学生障碍跑、障碍跳跃。当然在设置时教师可用泡沫垫等工具来确保小学生的安全。随后可将学生以一组5-6人的形式分为若干组,展开障碍单人跑、障碍接力等活动。在该体育活动中,教师也需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力竭时要及时换下休息。这一障碍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勇敢拼搏的良好心理素养和优秀道德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强国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小学体育教学要朝着该目标不断前进。实现体育强国目标需要体育教师借助于体育常规教育、正确体能锻炼、团体合作活动和障碍体育教学等,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合作意识、道德意识等,助力学生德体双馨发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芳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5):54-55.
[2]梁崇本.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探讨[J].科学咨询,2020,(7):113.
[3]刘国强.浅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不足与改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50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 广东省 佛山市 528200)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足球
引言:
因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身体较为孱弱,主要与学生不爱运动、热衷油炸高糖食品有关。体育作为锻炼学生体魄、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渠道,教师理应借助于体育来加强对学生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道德意识、合作意识等的培育,助力学生实现身心共育、德体双馨的体育目标。
1.体育常规教育培育学生文明意识
德育教育不仅包含学生德行的培育,更包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文明健康等[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文明意识培育十分重要,关系着小学生言语的文明礼貌和行为上的遵纪守法、干净卫生等。借助于体育常规教育,能有效约束五六年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文明意识。
如在新学期第一节体育课中,教师即可打印本节课的《体育常规》,体育常规中包含了上课准备、课中、课后的相关规定。比如上课前学生的着装是宽松、舒适的;上课铃响时学生必须集合完毕、听从指挥;上课时不允许嬉笑打闹,需要认真听讲,学习动作要领;上课时不允许随地乱扔垃圾、吐痰、骂脏话等;自由活动时不允许回教室等。制定好“体育常规”后,学生严格按照常规要求执行,此过程培育了学生的体育文明意识,规范了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
2.正确体能锻炼强化学生健康意识
《体育与健康》中体育指学生的体质教育,即强健学生的体魄;健康指学生的身体健康,即健康意识[3]。只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意识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当前不少学生在走姿、跑姿、坐姿以及一些动作要领上不规范、不正确,进而导致学生的体能得不到充分发展,影响学生的体育健康。通过纠正学生动作要领,展开正确的体能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比如以球类运动“小足球”中的知识点“正脚背运球”为例。该课主要借助于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脚背运球动作要领的认知,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到运球中脚和足球接触的部位以及支撑脚的位置。若学生动作要领不规范,可能出现摔倒、崴脚等受伤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为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在“踢固定球”时,教师着重观察学生是否“提膝绷脚拨球”,并以2人为一组,一人踢球一人停球,停球学生观察对方的动作,遇到错误后及时纠正,教师观察全班动态,主动纠正错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姿态,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团体合作活动锻炼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合作意识也是体育竞技精神之一。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与人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方面还有待改善,借助于集体活动有助于学生融入集体,认知自我。在集体活动中有助于学生荣誉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的培育。足球是锻炼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渠道,足球也是考查团体合作意识和心理品质、抗压能力的重要体育项目。
如在学习《小足球》一课中,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足球技巧后,教师即可展开“足球对抗赛”。教师可将班级学生按性別分为两组比赛,男生两组、女生两组,以此规避了男女双方因身体素质而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学生们自己私底下选择前锋、中锋、边锋等,选择好后即可直接开始。教师则作为裁判观察男女双方的比赛情况,并记录下合作意识强、健康意识强的学生,比赛完毕后予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榜样精神和团体意识。
4.障碍体育训练加强学生道德意识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心理承受能力、道德意识等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安全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比如学生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身体不舒服时及时上报意识,游戏活动时注重保护身边同学等等;心理承受能力则是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之一,是学生不怕吃苦、勇敢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道德意识即学生的体育道德,是遵守体育规则、落实体育竞技精神的德行与操守,亦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重点内容。障碍体育训练有助于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
如在学习《基本身体活动》“跑、跳跃、投掷”等体育内容时,教师即可设置障碍体育项目,引导学生障碍跑、障碍跳跃。当然在设置时教师可用泡沫垫等工具来确保小学生的安全。随后可将学生以一组5-6人的形式分为若干组,展开障碍单人跑、障碍接力等活动。在该体育活动中,教师也需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力竭时要及时换下休息。这一障碍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勇敢拼搏的良好心理素养和优秀道德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强国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小学体育教学要朝着该目标不断前进。实现体育强国目标需要体育教师借助于体育常规教育、正确体能锻炼、团体合作活动和障碍体育教学等,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合作意识、道德意识等,助力学生德体双馨发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芳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5):54-55.
[2]梁崇本.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探讨[J].科学咨询,2020,(7):113.
[3]刘国强.浅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不足与改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50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 广东省 佛山市 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