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致力于“创生教育育人模式”的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创生教育育人模式”的五个重要分课题。“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就是其中之一。
对“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的解读
所谓生命美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审美教育。通过相应的审美教育载体和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地发展,引领学生生命走向美好、完善和崇高,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引领个体在审美的感受与体验中获得生命的满足。
所谓“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是指在开展以生命发展为宗旨的美育工作中,把艺术教育作为重点,融合与美育相关联的学科,整合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美育资源,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综合课程体系。
生命美育重在审美体验
生命美育的实施重在生命的审美体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把审美体验作为艺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
一要厘清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我们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审美心理体验过程,应该围绕“审美对象的选择→审美形态的确定→审美情感的激发→审美追求的生发”四个环节展开。其中,“审美对象的选择”就是对审美客体的确定。审美对象的范围很广,大处讲,可以是自我、他人、大自然、生活、社會、国家;小处讲,可以是一件作品、一个活动、一次演出、一种经历、一次创作等。只有确定了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的确定”才能出现。在美学中,审美形态一般分为优美、和美、壮美、柔美、秀美、悲美几个方面。例如,看到一些类似“坐着高铁看祖国”的纪录片,人们的心中就会洋溢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这是典型的“和美”形态。确定了审美形态之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审美情感的激发”——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体验的最后一个心理过程是“审美追求的生发”,追求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祖国美好的巡礼纪实,可以强化观者的爱国信仰。
二要搞清审美体验的几种类型。审美体验可分为直接性体验、过程性体验、反向性体验三种基本类型。直接性体验,也叫知觉体验。当主体的感性器官受到外界刺激时,主体就会自发地产生生理反应。直接体验的最大作用,是可以调节人的心态,丰富人的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过程性体验,指的是主体所接触的体验对象并不直接符合生命的需要,而是在直观上对生命个体可能造成某种压力、否定,但经过时间推移或者思考之后,主体会慢慢感受到体验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感受到美的存在或心理上的满足;反向性体验,多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对“假恶丑”的体验。这种体验让人生发一种“坚决把它消灭掉,还人间美好”的强烈欲望,以此达到生命的满足。
三要关注审美体验的差异性。一是要关注生命结构的差异性。生命结构的差异在于,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部分,由于审美理想不同,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也不尽相同。二是要关注审美意向的差异。审美意向的差异性缘于生命结构中的审美体验差异,指对同一审美对象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例如,同时欣赏梅花,有的人会倾向于它的味道和颜色,这是满足人的自然生命的意向;有的人则倾向梅花的姿态和象征意义,这是满足人的精神生命的意向。
审美体验允许存在差异,但在学校的审美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减少差异,要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一样,让生命的审美体验变得全面而丰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周丽
对“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的解读
所谓生命美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审美教育。通过相应的审美教育载体和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地发展,引领学生生命走向美好、完善和崇高,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引领个体在审美的感受与体验中获得生命的满足。
所谓“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是指在开展以生命发展为宗旨的美育工作中,把艺术教育作为重点,融合与美育相关联的学科,整合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美育资源,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综合课程体系。
生命美育重在审美体验
生命美育的实施重在生命的审美体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把审美体验作为艺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
一要厘清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我们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审美心理体验过程,应该围绕“审美对象的选择→审美形态的确定→审美情感的激发→审美追求的生发”四个环节展开。其中,“审美对象的选择”就是对审美客体的确定。审美对象的范围很广,大处讲,可以是自我、他人、大自然、生活、社會、国家;小处讲,可以是一件作品、一个活动、一次演出、一种经历、一次创作等。只有确定了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的确定”才能出现。在美学中,审美形态一般分为优美、和美、壮美、柔美、秀美、悲美几个方面。例如,看到一些类似“坐着高铁看祖国”的纪录片,人们的心中就会洋溢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这是典型的“和美”形态。确定了审美形态之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审美情感的激发”——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体验的最后一个心理过程是“审美追求的生发”,追求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祖国美好的巡礼纪实,可以强化观者的爱国信仰。
二要搞清审美体验的几种类型。审美体验可分为直接性体验、过程性体验、反向性体验三种基本类型。直接性体验,也叫知觉体验。当主体的感性器官受到外界刺激时,主体就会自发地产生生理反应。直接体验的最大作用,是可以调节人的心态,丰富人的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过程性体验,指的是主体所接触的体验对象并不直接符合生命的需要,而是在直观上对生命个体可能造成某种压力、否定,但经过时间推移或者思考之后,主体会慢慢感受到体验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感受到美的存在或心理上的满足;反向性体验,多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对“假恶丑”的体验。这种体验让人生发一种“坚决把它消灭掉,还人间美好”的强烈欲望,以此达到生命的满足。
三要关注审美体验的差异性。一是要关注生命结构的差异性。生命结构的差异在于,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部分,由于审美理想不同,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也不尽相同。二是要关注审美意向的差异。审美意向的差异性缘于生命结构中的审美体验差异,指对同一审美对象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例如,同时欣赏梅花,有的人会倾向于它的味道和颜色,这是满足人的自然生命的意向;有的人则倾向梅花的姿态和象征意义,这是满足人的精神生命的意向。
审美体验允许存在差异,但在学校的审美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减少差异,要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一样,让生命的审美体验变得全面而丰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