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71-01
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兴趣情境,增强自信,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营造情景,引发质疑,萌发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唤起他们强烈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
好奇、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卡罗琳·原伯说过: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好的环境,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境的创设包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树立信心,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要让每一个孩子懂得自己能学好数学,树立自己的学习信心。当然老师要善于观察和鼓励,对每位学生的优点,予以及时表扬。要知道每个学生内心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他们将会感受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激发潜能,合理引导,训练学生发展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大胆猜测
直觉思维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它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中,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直觉思维要求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情境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种的相关信息对问题实质做出大胆的假设和探试。
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屡见不鲜,如做出重要结论前的猜度、估算以及解决后的知觉检验等等,都是直觉思维的内容。教师若能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就能不断的捕捉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时机。
(二)诱导联想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它是思维活动的必然产物,也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联想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展,是使不同概念相连接,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常常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完成新知的认知过程。充分让学生运用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联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思维的障碍处去疏通和诱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找到契机,解决问题。
三、突破常规,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一)教育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
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唯一的。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设计多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一般来说,小学生课本上的练习题,答案都是唯一的,这样处理容易形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率先突破思维定式,自编开放式练习题,通过条件不充分、过程不确定、结论多种的习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开放性习题的兴趣非常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己选择条件、设计问题、思考方法,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思维中动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此可知,亲自参与、亲自操作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效、有力。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爱学、会学、学得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兴趣情境,增强自信,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营造情景,引发质疑,萌发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唤起他们强烈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
好奇、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卡罗琳·原伯说过: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好的环境,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境的创设包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树立信心,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要让每一个孩子懂得自己能学好数学,树立自己的学习信心。当然老师要善于观察和鼓励,对每位学生的优点,予以及时表扬。要知道每个学生内心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他们将会感受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激发潜能,合理引导,训练学生发展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大胆猜测
直觉思维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它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中,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直觉思维要求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情境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种的相关信息对问题实质做出大胆的假设和探试。
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屡见不鲜,如做出重要结论前的猜度、估算以及解决后的知觉检验等等,都是直觉思维的内容。教师若能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就能不断的捕捉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时机。
(二)诱导联想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它是思维活动的必然产物,也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联想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展,是使不同概念相连接,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常常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完成新知的认知过程。充分让学生运用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联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思维的障碍处去疏通和诱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找到契机,解决问题。
三、突破常规,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一)教育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
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唯一的。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设计多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一般来说,小学生课本上的练习题,答案都是唯一的,这样处理容易形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率先突破思维定式,自编开放式练习题,通过条件不充分、过程不确定、结论多种的习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开放性习题的兴趣非常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己选择条件、设计问题、思考方法,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思维中动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此可知,亲自参与、亲自操作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效、有力。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爱学、会学、学得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