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 联系 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2、开展数学生活实践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數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 联系 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2、开展数学生活实践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數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