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十几年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1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之一。在教学中,一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各种内容的认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研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起创新冲动。
  2 鼓励质疑,保持创新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一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二要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每节课的重点、关键处,要给学生提供引起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疑问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递进式的质疑问难。三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维持其探索的动机,不断唤起新的创新意识。如,一位老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 2=2×2,而4 4不等于4×4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师及时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样,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热情。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体现了这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只要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指导下都具有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的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不可能单靠学习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比如,在教倒数的概念时,首先设计这样一组题:6/7×〇=8×〇=3/4×〇=1,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纷纷跃跃欲试,学生尝试计算之后,教师又补充说:“谁会出这类题,你随时出完,我随时填完。”学生争着出题,全班学生达到了参与高潮:“老师,为什么填得这么快呢?”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心理。这时,小组讨论、观察计算,最后终于得出:每组数的乘积都等于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以及倒数的求法。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结论,更要侧重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表象形成过程、计量单位教学中的单位观念的建立过程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意识,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1 激活思维动机,促进积极思维。维持学生完成思维的内部力量是思维的动机。只有思维的目的符合个人的欲望或兴趣时,才会产生这种内在的积极性。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儿童特点激发思维兴趣。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与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有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使他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进而产生学习的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二是,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且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围绕其展开思维,通过“跳一跳”能得到一定的收获。三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每次活动除安排集体探索,小组讨论等形式外,还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思维方式展开思考,并不断有新的想法产生。以保证学生思维兴趣,逐步养成勤思、善思的习惯,萌发创新意识。
  2 发展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的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觀察问题。如教学乘法口诀、运算定律和计算法则都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探索,进而发现知识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二是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可选择出最佳思路。三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让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创新,敢于标新立异。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激励学生突发奇想,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四是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例如,王师傅计划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28个,5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要4小时完成任务,每小时要多加工几个零件?根据题意,学生一般列式为28×5÷4—28=7(个)。也有的同学直接列式为28÷4=7(个),坚持后一种解法的同学认为,把原来每小时要加工的28个零件,平均分配到4小时里面,就是每小时要多加工的零件数。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
【摘要】利用日常的生活素材,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树立数学意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意识 数学问题 数学实践 数学兴趣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旨在提高其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学数学的目的就在于要运用它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問不仅可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想“问”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课时,讲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经一片瓜地时,感到口渴,便向瓜农买了一个西瓜。猴哥
期刊
本文回顾了国家科技计划功能与结构的变迁,分析了黑龙江省科技计划功能与结构的现状及其在对象要素层面、主体要素层面及计划层面存在的问题,运用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及区域创新
【摘要】新课改下,我国的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当前的农村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面对当前学生基础薄弱,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危机,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环境 兴趣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小学发展水平
对高校来说,教师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人才,影响着高校综合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高校科研创新职能的实现。专家学者对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对教师的工
【摘要】本文立足新课标要求,对比新旧课标的差异,以分析中考数学命题趋势为依托,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考 数学 命题方向  一、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考数学命题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依据,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试题内容强调生活实际经验与知识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的理念,体现数学学习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国华裔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国际微分几何大师。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数学家,开创并领导了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几何学家,曾参与过美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对中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的設置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陈省身的数学教育思想与高中数学新课标有许多结合点,他的数学教育思想对于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将会起到一个居高临下的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