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讲故事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规划,从扭转学生观念开始,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挑选感知故事,再而讲解讲述故事中的必备技巧,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与整体指导,从而完成对学生讲故事专项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关键词: 幼儿文学 讲故事 学前教育
据笔者所在中专学校的幼教生讲故事情况来看,学生不仅观念上对讲故事不重视,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身口语表达上还存在普遍问题:比如,吐字发音含混不清,普通话不标准。讲故事时犹如念书索然无味,易读错读漏字,体态语生硬呆板。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规划,从扭转学生观念开始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下面笔者对讲故事专项训练的教学环节一一展开叙述。
(一)讲故事前的准备
一,挑选故事,理解故事
挑选故事的大体原则便是符合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特点。因为教师的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所以首先必须分析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像安徒生童话,虽然安徒生童话闻名遐迩,但安徒生童话普遍篇幅较长,有一定思想深度,比较适合大龄孩童,中小学生阅读。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注意力短暂,想象力丰富,所以应该挑选篇幅较为短小,口语性强,情节简单,角色分明,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较为合适。
不过中专生文字语言基础能力薄弱,对故事内容及思想的理解能力,故事情节的梳理能力都比较差。所以笔者一开始是挑选四个故事( 《整条街最胖的妈妈》《小熊买糖果》《小黑猪看瓜》《雪孩子》 )作为教学例子对学生进行反复剖析和讲解。通过反复引导,让学生懂得拿到一个故事,首先便是认真反复阅读,把握故事主题思想。像《整条街最胖的妈妈》 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给孩子讲述一个生理常识:怀孕。再者确定故事的感情基调。如《雪孩子》一开始的基调是柔美而缓慢的,但到了着火部分基调是万分焦急的。让学生明白情节变化,语言表达时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不能说一篇作品从头到尾都用一种腔调或情绪来表现。
二,语音语调基本技巧训练
语音方面,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很关键。幼师如能为幼儿示范标准纯正的语音,会让幼儿受益无穷。另,气息需饱满,字音需清晰。笔者让学生结合胸腹式呼吸法学会在讲故事时控制气息,咬字要准,力达字正腔圆,干净利落之效果。
语调方面,生活中人们在说话时声音是有升降变化的。
讲故事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来自于生活,又异于生活。所以它的语调必须是自然的,又要比生活语调夸张。一般来说有四个调型:平升降曲。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所表达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同样的文字不同语调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语调不同,表达的语意会完全不同。明白人们在表情达意时,不仅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呈现,有时也会为了表达的目的,会加重某些字词的表达效果。
另外,幼儿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期集中,为了让孩子能比较高效地听故事,幼师讲故事时的停顿和语速也很重要。一个句子很长,要适当地进行缩短或间歇。如果机械地按照标点和段落来停顿,表达效果差强人意就必须灵活调整,甚至有些看似该停顿的地方却要连着读。
语速的快慢则会影响小朋友对故事的感觉。如果故事是欢快的,语速可以偏快。如果故事基调是悲伤或是柔美的,可以放慢。但一个故事里不能用同一速度来演绎,就像不能从头到尾都是平调,必须根据故事情节起伏及人物设定及情绪变化来调整语速。
我们除了利用语调语速变化,重音停顿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还要利用音色的不同来增强表达的魅力。
人声音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引发声带和共鸣腔震动的结果。所以改变音色,可以在气息的强弱,发音器官的震动频率上下功夫。比如作品要表现出比较活泼愉快的地方,可以适当用力,拉紧声带,做到气满声高。在表达悲痛沉重的地方,则做到气沉声低,声音放低,用胸腔共鸣。气与声的灵活组合,可以使音色有明暗实虚柔刚几种变化,也使得我们讲故事时的表演效果更加精彩丰富。
实际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讲故事的技巧,采取了比较机械的方法为学生分类举例,但实际讲述时一个句子里有时糅合了几种不同的技巧,并非一个句子就只应用一个固定的技巧。只要抓住一个本质,这些技巧的产生目的都是为了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讲述者的表达更为准确,让幼儿更轻易地明确作品的含义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课堂实训及点拨原则
受实际教学课时以及班级人数的条件限制,笔者让学生以自由报名的方式参与为期几周的讲故事实训。
首先,给学生提供四个故事(《整条街最胖的妈妈》《小熊买糖果》《小黑猪看瓜》《雪孩子》),布置学生运用上述所教表达技巧思考四个故事每句话该怎么讲述,课堂上再为学生讲解并做讲述示范。然后再让学生从这四个故事里挑选一个比较喜欢的来进行接下来几周的讲述练习。
讲述前让学生学习设计开场白。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或设置关于故事内容的悬念或实物(如玩偶玩具等),引发小孩子的兴趣。如果想让故事显得更精心,还可以设计或查找关于故事主题的PPT,背景音乐以及道具,丰富视觉听觉效果。
讲故事的周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前几周让学生做纯粹讲述的练习,后几周让他们搭配体态语,循序渐进,让学生全方位掌握和领悟讲故事。
学生的课堂练习笔者做了相应的记录。
第一次上讲台讲故事时,学生普遍紧张,表现自然大方者实在少数。所以第一次讲故事笔者不做过多的挑毛病,以鼓励和肯定为主,目的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般教师在学生紧张时进行及时而温和地鼓励肯定,学生下次就会表现得更好。第二次大部分学生就不再紧张了,接下来几次就一次比一次放松。在学生放松的同时就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對细节越抠越细,有利于学生进步。
实训中还有一个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资质相对会好些,拥有良好的语言天赋。这部分学生在整体朗读中是不存在大问题的,只需要在角色扮演,故事的夸张处提示他们下功夫调整还有体态语给予一些建议就可以了。
然而还有大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的表达习惯问题。吐字发音含混不清,普通话不标准,发音不饱满。习惯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纠正,而教学课时有限,只能功夫在课外。所以,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里安排语音表达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但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均匀,有些班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很多,有些班级却极少,分组帮扶活动的开展不是很理想。
还有一个问题是,体态语生硬的问题。我首先让学生学会放松,然后联系生活。比如故事情节是开心的,就让他们回想最开心的时候他们生活中的表现,然后直接在表演故事时做出来就可以了。放松做得好的学生很快就克服了。
几周的课堂实训下来,很多学生进步很明显。笔者的感触是,教师的作用无非引导,用适当的方法点拨下学生而已,学生的进步主要还是归结为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采用一些方法把不同学生的表演欲诱导出来,让他们在讲故事里寻找到乐趣,自然会讲得好。
讲故事也因人而异,不同讲述者由于性格、音色还有对作品理解的差异,讲述时也可以灵活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变化,形成个人风格。只要不要演绎得与原作出入太大,南辕北辙面目全非即可。不过对初学讲故事者建议将基础技巧运用熟练,不建议一开始过分追求个人风格特色。
篇幅限制,在此不作论述。
参考书目:[1]舒平,高格褆.幼儿文学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跟孙敬修爷爷学讲故事.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讲故事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规划,从扭转学生观念开始,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挑选感知故事,再而讲解讲述故事中的必备技巧,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与整体指导,从而完成对学生讲故事专项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关键词: 幼儿文学 讲故事 学前教育
据笔者所在中专学校的幼教生讲故事情况来看,学生不仅观念上对讲故事不重视,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身口语表达上还存在普遍问题:比如,吐字发音含混不清,普通话不标准。讲故事时犹如念书索然无味,易读错读漏字,体态语生硬呆板。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规划,从扭转学生观念开始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下面笔者对讲故事专项训练的教学环节一一展开叙述。
(一)讲故事前的准备
一,挑选故事,理解故事
挑选故事的大体原则便是符合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特点。因为教师的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所以首先必须分析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像安徒生童话,虽然安徒生童话闻名遐迩,但安徒生童话普遍篇幅较长,有一定思想深度,比较适合大龄孩童,中小学生阅读。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注意力短暂,想象力丰富,所以应该挑选篇幅较为短小,口语性强,情节简单,角色分明,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较为合适。
不过中专生文字语言基础能力薄弱,对故事内容及思想的理解能力,故事情节的梳理能力都比较差。所以笔者一开始是挑选四个故事( 《整条街最胖的妈妈》《小熊买糖果》《小黑猪看瓜》《雪孩子》 )作为教学例子对学生进行反复剖析和讲解。通过反复引导,让学生懂得拿到一个故事,首先便是认真反复阅读,把握故事主题思想。像《整条街最胖的妈妈》 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给孩子讲述一个生理常识:怀孕。再者确定故事的感情基调。如《雪孩子》一开始的基调是柔美而缓慢的,但到了着火部分基调是万分焦急的。让学生明白情节变化,语言表达时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不能说一篇作品从头到尾都用一种腔调或情绪来表现。
二,语音语调基本技巧训练
语音方面,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很关键。幼师如能为幼儿示范标准纯正的语音,会让幼儿受益无穷。另,气息需饱满,字音需清晰。笔者让学生结合胸腹式呼吸法学会在讲故事时控制气息,咬字要准,力达字正腔圆,干净利落之效果。
语调方面,生活中人们在说话时声音是有升降变化的。
讲故事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来自于生活,又异于生活。所以它的语调必须是自然的,又要比生活语调夸张。一般来说有四个调型:平升降曲。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所表达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同样的文字不同语调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语调不同,表达的语意会完全不同。明白人们在表情达意时,不仅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呈现,有时也会为了表达的目的,会加重某些字词的表达效果。
另外,幼儿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期集中,为了让孩子能比较高效地听故事,幼师讲故事时的停顿和语速也很重要。一个句子很长,要适当地进行缩短或间歇。如果机械地按照标点和段落来停顿,表达效果差强人意就必须灵活调整,甚至有些看似该停顿的地方却要连着读。
语速的快慢则会影响小朋友对故事的感觉。如果故事是欢快的,语速可以偏快。如果故事基调是悲伤或是柔美的,可以放慢。但一个故事里不能用同一速度来演绎,就像不能从头到尾都是平调,必须根据故事情节起伏及人物设定及情绪变化来调整语速。
我们除了利用语调语速变化,重音停顿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还要利用音色的不同来增强表达的魅力。
人声音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引发声带和共鸣腔震动的结果。所以改变音色,可以在气息的强弱,发音器官的震动频率上下功夫。比如作品要表现出比较活泼愉快的地方,可以适当用力,拉紧声带,做到气满声高。在表达悲痛沉重的地方,则做到气沉声低,声音放低,用胸腔共鸣。气与声的灵活组合,可以使音色有明暗实虚柔刚几种变化,也使得我们讲故事时的表演效果更加精彩丰富。
实际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讲故事的技巧,采取了比较机械的方法为学生分类举例,但实际讲述时一个句子里有时糅合了几种不同的技巧,并非一个句子就只应用一个固定的技巧。只要抓住一个本质,这些技巧的产生目的都是为了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讲述者的表达更为准确,让幼儿更轻易地明确作品的含义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课堂实训及点拨原则
受实际教学课时以及班级人数的条件限制,笔者让学生以自由报名的方式参与为期几周的讲故事实训。
首先,给学生提供四个故事(《整条街最胖的妈妈》《小熊买糖果》《小黑猪看瓜》《雪孩子》),布置学生运用上述所教表达技巧思考四个故事每句话该怎么讲述,课堂上再为学生讲解并做讲述示范。然后再让学生从这四个故事里挑选一个比较喜欢的来进行接下来几周的讲述练习。
讲述前让学生学习设计开场白。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或设置关于故事内容的悬念或实物(如玩偶玩具等),引发小孩子的兴趣。如果想让故事显得更精心,还可以设计或查找关于故事主题的PPT,背景音乐以及道具,丰富视觉听觉效果。
讲故事的周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前几周让学生做纯粹讲述的练习,后几周让他们搭配体态语,循序渐进,让学生全方位掌握和领悟讲故事。
学生的课堂练习笔者做了相应的记录。
第一次上讲台讲故事时,学生普遍紧张,表现自然大方者实在少数。所以第一次讲故事笔者不做过多的挑毛病,以鼓励和肯定为主,目的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般教师在学生紧张时进行及时而温和地鼓励肯定,学生下次就会表现得更好。第二次大部分学生就不再紧张了,接下来几次就一次比一次放松。在学生放松的同时就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對细节越抠越细,有利于学生进步。
实训中还有一个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资质相对会好些,拥有良好的语言天赋。这部分学生在整体朗读中是不存在大问题的,只需要在角色扮演,故事的夸张处提示他们下功夫调整还有体态语给予一些建议就可以了。
然而还有大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的表达习惯问题。吐字发音含混不清,普通话不标准,发音不饱满。习惯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纠正,而教学课时有限,只能功夫在课外。所以,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里安排语音表达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但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均匀,有些班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很多,有些班级却极少,分组帮扶活动的开展不是很理想。
还有一个问题是,体态语生硬的问题。我首先让学生学会放松,然后联系生活。比如故事情节是开心的,就让他们回想最开心的时候他们生活中的表现,然后直接在表演故事时做出来就可以了。放松做得好的学生很快就克服了。
几周的课堂实训下来,很多学生进步很明显。笔者的感触是,教师的作用无非引导,用适当的方法点拨下学生而已,学生的进步主要还是归结为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采用一些方法把不同学生的表演欲诱导出来,让他们在讲故事里寻找到乐趣,自然会讲得好。
讲故事也因人而异,不同讲述者由于性格、音色还有对作品理解的差异,讲述时也可以灵活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变化,形成个人风格。只要不要演绎得与原作出入太大,南辕北辙面目全非即可。不过对初学讲故事者建议将基础技巧运用熟练,不建议一开始过分追求个人风格特色。
篇幅限制,在此不作论述。
参考书目:[1]舒平,高格褆.幼儿文学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跟孙敬修爷爷学讲故事.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