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班主任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了使学生们形成较强的道德感和荣誉感,使他们的爱心更经常的表现出来,我们必须结合班级各个阶段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全体师生一道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现在回顾起来,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们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在本班,以班委会为主体,我们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出发点,将班级生活中的“硬环境”作了一些布置。
1.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
“班级外表”包括班级中人和物的清洁和整齐。我们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我们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包括桌椅等)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
除此以外,我们结合“英语月”、“艺术月”等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墙上的张贴画由学生自己画,教室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办,教室的挂饰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物品的摆放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
2.充分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
在讨论、设计、布局班级“硬环境”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免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捣乱,因此,监督机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班委会中临时设立了“督导小组”,由班长牵头开展工作,直接接替班委会负责。对于违反既定规则的学生,班委会和督导小组商议后给予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一些公益性的“体力活”。这样,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其次,指导学生完善班级的“软环境”。
还是在集思广益和民主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议题提出与论证,提案的拟订与修改,决议的形成与实施等步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建设好学习生活的纪律保障和秩序保障。
在本班,从班徽、班旗、班训到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安全公约的制定,无不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从最初的观察他人的作品或经验开始,到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或经验为止,师生们都是本着营造一个有秩序、有纪律保障的班级环境的观点来积极参与的。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2.分阶段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
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新生,我们把七年级上学期的班级文化主题定为“端正、团结”。围绕这个主题,我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把这个主题与“三操三餐两寝,课堂、自习、集会活动、交往”等几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
到七年级下学期,“积极、上进”被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在于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榜样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我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积极”做文章。
到了八年级,集体生活比较正常的氛围形成了,但学生心态上的自私、狭隘以及追新猎奇等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绊脚石。此时情感教育,即在人格、意志、品质、健康心态、情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了,所以班主任工作方向也相应转到关注个体的情商培养上,此时我们的班级文化主题为“坚强、热情、乐观、塌实、勤奋”。
最后,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倍感孤独和自卑,也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形成障碍。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方面,我们用一个“爱”字来转化他们。
1.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和了解这些弱势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到行为状况、学习状况,加以调查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重视人格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放大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重拾信心。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其他非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创设不同的场景和任务,放手让这些学生去做、去发挥。
我们班级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初中阶段的后半程里,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逐步的完善。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全体师生一道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现在回顾起来,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们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在本班,以班委会为主体,我们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出发点,将班级生活中的“硬环境”作了一些布置。
1.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
“班级外表”包括班级中人和物的清洁和整齐。我们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我们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包括桌椅等)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
除此以外,我们结合“英语月”、“艺术月”等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墙上的张贴画由学生自己画,教室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办,教室的挂饰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物品的摆放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
2.充分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
在讨论、设计、布局班级“硬环境”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免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捣乱,因此,监督机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班委会中临时设立了“督导小组”,由班长牵头开展工作,直接接替班委会负责。对于违反既定规则的学生,班委会和督导小组商议后给予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一些公益性的“体力活”。这样,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其次,指导学生完善班级的“软环境”。
还是在集思广益和民主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议题提出与论证,提案的拟订与修改,决议的形成与实施等步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建设好学习生活的纪律保障和秩序保障。
在本班,从班徽、班旗、班训到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安全公约的制定,无不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从最初的观察他人的作品或经验开始,到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或经验为止,师生们都是本着营造一个有秩序、有纪律保障的班级环境的观点来积极参与的。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2.分阶段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
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新生,我们把七年级上学期的班级文化主题定为“端正、团结”。围绕这个主题,我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把这个主题与“三操三餐两寝,课堂、自习、集会活动、交往”等几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
到七年级下学期,“积极、上进”被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在于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榜样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我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积极”做文章。
到了八年级,集体生活比较正常的氛围形成了,但学生心态上的自私、狭隘以及追新猎奇等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绊脚石。此时情感教育,即在人格、意志、品质、健康心态、情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了,所以班主任工作方向也相应转到关注个体的情商培养上,此时我们的班级文化主题为“坚强、热情、乐观、塌实、勤奋”。
最后,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倍感孤独和自卑,也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形成障碍。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方面,我们用一个“爱”字来转化他们。
1.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和了解这些弱势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到行为状况、学习状况,加以调查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重视人格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放大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重拾信心。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其他非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创设不同的场景和任务,放手让这些学生去做、去发挥。
我们班级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初中阶段的后半程里,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逐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