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清窑位于杭嘉湖平原,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开始烧制原始瓷,东晋时期是青瓷、黑瓷合烧的窑场。德清窑黑瓷造型饱满端正,釉面匀净,漆黑光亮。德清县博物馆收藏例如几件东晋南朝时期的德清窑黑釉瓷。
上世纪50年代,在德清县乾元镇发现丁山、焦山、小马山、城山等东晋南朝时期青瓷与黑瓷合烧的瓷窑址,并作为较早烧造黑瓷的窑址而备受古陶瓷界瞩目,始有德清窑的概念。本文介绍的器物即由德清县博物馆于八十年代初采集自上述地点。随着一系列东汉至初唐时期窑址的发现,对德清窑的年代认识在不断扩大,但东晋南朝时期确是德清窑黑瓷生产的鼎盛期。综合德清博物馆藏器物及标本情况,其种类包括盘口壶、鸡首壶、罐、灯盏、碗等日用器皿。制作方法为轮制拉坯成型,盘口壶等较大器物则分段制作后拼接而成,鸡首壶的鸡首和柄为后期堆贴。装烧方法上普遍采用直筒形垫具和锯齿形间隔具。因铁、钛含量较高,胎体呈深浅不一的紫红色或灰色,胎质粗松,较杂细砂,气孔较多,胎釉间施化妆土。施釉上以厚釉达到色黑的效果,盘口壶、鸡首壶等较大器物釉层较厚,施釉均匀,釉色纯净,接近色黑如漆;小件器物则施釉不均,厚处色黑,薄处泛酱黄色,器面斑驳。
说明:
鸡首壶
肩部前端置一鸡首流,鸡首矮胖,圆嘴中空略上翘,鸡冠高耸,圆眼外凸,并刻划橄榄形眼眶。肩部后端塑一圆形曲柄,但已大部缺损,仅在肩部和口沿有残存,可以推测柄高于壶口沿并伸入口内。肩部另两侧对称置方形桥系。外壁施黑褐色釉不及底,内壁施釉至颈部,外底露紫红色胎。口径8.5,腹径17.8,底径5.1,高19厘米。造型庄重古朴,轮廓柔和流畅,釉层光亮,釉厚处色黑如漆,与杭州老和山晋兴宁二年(364年)所出土的鸡首壶基本一致,为东晋德清窑鸡首壶精品。(图一)
盘口壶
外壁施黑釉不及底,内壁施釉至颈部,外底露紫红色胎,胎质较致密。口沿略残,缺一系。口径10.8,腹径15.3,底径6.9,高26厘米。(图二)
施黑釉不及底,釉层部分脱落露淡黄胎。口径5,腹径8.1,底径2.6,高9.5厘米。(图三)
罐
施酱色釉不及底,釉厚处颜色较深,下腹及外底露胎,呈紫红色。口略残,缺一系。口径16.5,腹径24.8,底径6,高18.5厘米。(图四)
外壁施釉及半,釉色酱黄,露胎部分为暗红色。口径9,腹径12.3,底径5.8,高13厘米。(图五)
虎子(提梁为后修)
口部呈圆筒状,与腹部相通。背部原有圆条形提梁,已缺损。外壁施黑褐色半釉,内壁施釉至口部,釉层不均匀并开裂,下腹露暗红色胎。口径4,底径4.2,残高9厘米。该器形态溜圆小巧,为明器。(图六)
灯盏
由油盏、托柱、承盘三部分粘接而成。除承盘外腹及外底外,通体施黑褐色釉,胎呈暗红色。承盘底径10.5,通高15.5厘米。该器除口略残、承盘有裂缝之外基本完整,是东晋南朝德清窑灯盏的典型器形。(图七)
托柱以上残,似小盘口状。承盘底径9.5,残高16厘米。(图八)
窑具
间隔窑具,采集自德清乾元镇焦山窑址,圆形托面,托面中央镂五个小圆孔,底锯齿形,锯齿略外撇。无釉,施浅红色化妆土,胎色青灰。托面直径11,高1.5厘米。(图九)
上世纪50年代,在德清县乾元镇发现丁山、焦山、小马山、城山等东晋南朝时期青瓷与黑瓷合烧的瓷窑址,并作为较早烧造黑瓷的窑址而备受古陶瓷界瞩目,始有德清窑的概念。本文介绍的器物即由德清县博物馆于八十年代初采集自上述地点。随着一系列东汉至初唐时期窑址的发现,对德清窑的年代认识在不断扩大,但东晋南朝时期确是德清窑黑瓷生产的鼎盛期。综合德清博物馆藏器物及标本情况,其种类包括盘口壶、鸡首壶、罐、灯盏、碗等日用器皿。制作方法为轮制拉坯成型,盘口壶等较大器物则分段制作后拼接而成,鸡首壶的鸡首和柄为后期堆贴。装烧方法上普遍采用直筒形垫具和锯齿形间隔具。因铁、钛含量较高,胎体呈深浅不一的紫红色或灰色,胎质粗松,较杂细砂,气孔较多,胎釉间施化妆土。施釉上以厚釉达到色黑的效果,盘口壶、鸡首壶等较大器物釉层较厚,施釉均匀,釉色纯净,接近色黑如漆;小件器物则施釉不均,厚处色黑,薄处泛酱黄色,器面斑驳。
说明:
鸡首壶
肩部前端置一鸡首流,鸡首矮胖,圆嘴中空略上翘,鸡冠高耸,圆眼外凸,并刻划橄榄形眼眶。肩部后端塑一圆形曲柄,但已大部缺损,仅在肩部和口沿有残存,可以推测柄高于壶口沿并伸入口内。肩部另两侧对称置方形桥系。外壁施黑褐色釉不及底,内壁施釉至颈部,外底露紫红色胎。口径8.5,腹径17.8,底径5.1,高19厘米。造型庄重古朴,轮廓柔和流畅,釉层光亮,釉厚处色黑如漆,与杭州老和山晋兴宁二年(364年)所出土的鸡首壶基本一致,为东晋德清窑鸡首壶精品。(图一)
盘口壶
外壁施黑釉不及底,内壁施釉至颈部,外底露紫红色胎,胎质较致密。口沿略残,缺一系。口径10.8,腹径15.3,底径6.9,高26厘米。(图二)
施黑釉不及底,釉层部分脱落露淡黄胎。口径5,腹径8.1,底径2.6,高9.5厘米。(图三)
罐
施酱色釉不及底,釉厚处颜色较深,下腹及外底露胎,呈紫红色。口略残,缺一系。口径16.5,腹径24.8,底径6,高18.5厘米。(图四)
外壁施釉及半,釉色酱黄,露胎部分为暗红色。口径9,腹径12.3,底径5.8,高13厘米。(图五)
虎子(提梁为后修)
口部呈圆筒状,与腹部相通。背部原有圆条形提梁,已缺损。外壁施黑褐色半釉,内壁施釉至口部,釉层不均匀并开裂,下腹露暗红色胎。口径4,底径4.2,残高9厘米。该器形态溜圆小巧,为明器。(图六)
灯盏
由油盏、托柱、承盘三部分粘接而成。除承盘外腹及外底外,通体施黑褐色釉,胎呈暗红色。承盘底径10.5,通高15.5厘米。该器除口略残、承盘有裂缝之外基本完整,是东晋南朝德清窑灯盏的典型器形。(图七)
托柱以上残,似小盘口状。承盘底径9.5,残高16厘米。(图八)
窑具
间隔窑具,采集自德清乾元镇焦山窑址,圆形托面,托面中央镂五个小圆孔,底锯齿形,锯齿略外撇。无釉,施浅红色化妆土,胎色青灰。托面直径11,高1.5厘米。(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