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意义重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道德叙事法进行道德渗透教育,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叙事法”;教学策略
道德叙事法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方式,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标背景下,运用道德叙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叙事要多元化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对于教育者的地位非常重视,施行教育权利的老师具有绝对权威,容不得学生挑战,说一不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老师的教诲,这种教育状态下的师生关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也只是被动进行授课,教学效率低下,德育效果不明显,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不再是填鸭式教育方式下的受害者,不再被动地接受灌输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道德叙事法,开发多元化的叙事主体,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打破一言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和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自我讲述和表达的过程中,提高情感体验,达到德育的目标。道德叙事的多元化策略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应有的话语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爱的时光》一节内容时,老师课前要精心研究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以分享自己身边爱的故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选取一两个小组,将与自己有关的爱的故事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最后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在这样的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学生关于“爱的时光”的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渗透,润物无声,激起了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激发了学生“回报爱”的道德情感的升华。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叙事要生活化
德育素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开发生活化的道德叙事法,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效果,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经验所限,一些抽象的说教无法实现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一方面,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德育素材,将生活与德育联结在一起,生活中一个小故事、点滴小事,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可作为德育叙事教育的资源,在备课中,将收集到的德育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加工,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来,让学生时时感受到,德育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当然,也可以把生活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以达到在交流、讨论中渗透德育的目标。比如在讲到《友邻和睦关系》时,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邻里故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邻里交往的情形,并讨论如何学会正确地处理邻里关系,从而提高自我认识。
一方面,老师选取德育叙事的素材时,要有针对性,要在道德叙事中实现德育目标,这样的叙事才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育化的目的。所以,在选取素材时,一定要避免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事件,这样不利于渗透德育。比如单纯地给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往往不会收到德育的效果,而要进行精心设计,如何让这些老故事焕发出新的德育价值。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叙事要深层化
道德叙事法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达到德育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德育叙事实现德育素养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在提出德育叙事內容之后,要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交流,内化自己的品德修养,在交流、分享时要给学生提供平台,以锻炼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升德育的深层次价值观,这是道德叙事法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学习《学会谦让》一节内容时,老师可提供《孔融让梨》的德育故事,然后老师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是孔融,你会给弟弟妹妹让梨吗?”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可能是多样化的,因而答案也具有不确定性,老师一定要做好预设,学生中可能有人会回答“不让”,这与常态答案相悖,如果出现了这些生成性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认真倾听学生的理由,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观认识。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叙事法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老师一定要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好道德叙事法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玲玲.道德叙事法在家庭道德情感教育中的运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0.
[2]曹亚琴.再论道德叙事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曾艳.道德叙事法: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合理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叙事法”;教学策略
道德叙事法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方式,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标背景下,运用道德叙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叙事要多元化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对于教育者的地位非常重视,施行教育权利的老师具有绝对权威,容不得学生挑战,说一不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老师的教诲,这种教育状态下的师生关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也只是被动进行授课,教学效率低下,德育效果不明显,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不再是填鸭式教育方式下的受害者,不再被动地接受灌输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道德叙事法,开发多元化的叙事主体,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打破一言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和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自我讲述和表达的过程中,提高情感体验,达到德育的目标。道德叙事的多元化策略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应有的话语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爱的时光》一节内容时,老师课前要精心研究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以分享自己身边爱的故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选取一两个小组,将与自己有关的爱的故事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最后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在这样的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学生关于“爱的时光”的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渗透,润物无声,激起了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激发了学生“回报爱”的道德情感的升华。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叙事要生活化
德育素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开发生活化的道德叙事法,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效果,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经验所限,一些抽象的说教无法实现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一方面,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德育素材,将生活与德育联结在一起,生活中一个小故事、点滴小事,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可作为德育叙事教育的资源,在备课中,将收集到的德育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加工,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来,让学生时时感受到,德育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当然,也可以把生活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以达到在交流、讨论中渗透德育的目标。比如在讲到《友邻和睦关系》时,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邻里故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邻里交往的情形,并讨论如何学会正确地处理邻里关系,从而提高自我认识。
一方面,老师选取德育叙事的素材时,要有针对性,要在道德叙事中实现德育目标,这样的叙事才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育化的目的。所以,在选取素材时,一定要避免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事件,这样不利于渗透德育。比如单纯地给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往往不会收到德育的效果,而要进行精心设计,如何让这些老故事焕发出新的德育价值。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叙事要深层化
道德叙事法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达到德育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德育叙事实现德育素养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在提出德育叙事內容之后,要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交流,内化自己的品德修养,在交流、分享时要给学生提供平台,以锻炼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升德育的深层次价值观,这是道德叙事法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学习《学会谦让》一节内容时,老师可提供《孔融让梨》的德育故事,然后老师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是孔融,你会给弟弟妹妹让梨吗?”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可能是多样化的,因而答案也具有不确定性,老师一定要做好预设,学生中可能有人会回答“不让”,这与常态答案相悖,如果出现了这些生成性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认真倾听学生的理由,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观认识。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叙事法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老师一定要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好道德叙事法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玲玲.道德叙事法在家庭道德情感教育中的运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0.
[2]曹亚琴.再论道德叙事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曾艳.道德叙事法: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合理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