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跨学科,跨年级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关键词】 品冠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同宗同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82-020
2018年7月24日,浙江卫视近日播出的文化教育类节目《同一堂课》里,马来西亚歌手品冠出现在厦门人民小学鼓浪屿校区,给四年级学生上课。课题名称是《诗词与音乐》。
《百度百科》对综艺节目《同一堂课》的介绍如下:
《同一堂课》是二十二堂语文课的传承。节目之所以能够在井喷般涌现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除了有创意的节目形式,更重要的法宝恰是把“同文同宗,同根同脉”的价值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主流价值的所在。(人民日报评)
《同一堂课》聚焦文化传承、唤醒两岸同胞的情感,令观众耳目一新。节目在文化传承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全新尝试;在传递主流价值、引导精神风貌、唤醒两岸同胞亲情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探索,传承文化立意崇高,从“作诗”“排戏”“民歌”等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课堂作业形式上可见一斑。《同一堂课》用“温度”再现“气度”,用“情感书写”观照“价值传播”,在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文化传承让更多两岸同胞产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光明网评)
为了更有利于实施课堂观察,我们从以下方面对品冠的的《诗词与音乐》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一、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的定位
首先,该课程的学科定位。虽然课程引入了音乐教学,但是课程中的朗读古诗词、写100—200字小作文、为歌曲《同年》重新填词等活动,反映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将品冠的《诗词与音乐》课程定位为小学四年级语文课。
其次,该课程的教学范围定位。由于课程有三节课组成,教學内容呈现层层递进关系,因此暂将课程定位为单元教学。
二、分析我国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和课程标准(四年级)
(一)我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1.人格雏形的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我们老师不敢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包下来,但可进行小范畴的培养。大德是爱国,小德是爱、善、礼貌,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
2.关键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书写 写字),这是今后学语文的基础,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小学阶段夯实学生的这些基础)
3.提高阅读素养。(为什么又强调读,因为读太重要了,这是世界各国都公认的少不了阅读,这包括读书兴趣、方法指导、习惯养成。
4.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其背后是内生力(解读:内在生命力量)的觉醒、唤醒。美国就非常重视中小学生坚毅品格的塑造。其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掌握一门兴趣爱好,发展兴趣、爱好。如:有用、射箭、打球等。这里面的的赏识、陪护、激励教育很重要。
5.沉淀文化、提高审美教育。如陈琴老师的吟诵课,她就是在传承中华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不能断,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台湾洪秀柱访问大陆就设下共同的约定: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纽带,台湾是分裂不出去的,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基因。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课程标准
《课标》对低段古诗词教学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高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的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因此在设计核心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课标对每一学段不同的要求。
比如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中《所见》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一课的核心目标则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五年级《春日》的核心目标:抓住关键词句,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内容
四、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目标特征
五、多维度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 参
【关键词】 品冠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同宗同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82-020
2018年7月24日,浙江卫视近日播出的文化教育类节目《同一堂课》里,马来西亚歌手品冠出现在厦门人民小学鼓浪屿校区,给四年级学生上课。课题名称是《诗词与音乐》。
《百度百科》对综艺节目《同一堂课》的介绍如下:
《同一堂课》是二十二堂语文课的传承。节目之所以能够在井喷般涌现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除了有创意的节目形式,更重要的法宝恰是把“同文同宗,同根同脉”的价值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主流价值的所在。(人民日报评)
《同一堂课》聚焦文化传承、唤醒两岸同胞的情感,令观众耳目一新。节目在文化传承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全新尝试;在传递主流价值、引导精神风貌、唤醒两岸同胞亲情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探索,传承文化立意崇高,从“作诗”“排戏”“民歌”等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课堂作业形式上可见一斑。《同一堂课》用“温度”再现“气度”,用“情感书写”观照“价值传播”,在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文化传承让更多两岸同胞产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光明网评)
为了更有利于实施课堂观察,我们从以下方面对品冠的的《诗词与音乐》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一、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的定位
首先,该课程的学科定位。虽然课程引入了音乐教学,但是课程中的朗读古诗词、写100—200字小作文、为歌曲《同年》重新填词等活动,反映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将品冠的《诗词与音乐》课程定位为小学四年级语文课。
其次,该课程的教学范围定位。由于课程有三节课组成,教學内容呈现层层递进关系,因此暂将课程定位为单元教学。
二、分析我国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和课程标准(四年级)
(一)我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1.人格雏形的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我们老师不敢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包下来,但可进行小范畴的培养。大德是爱国,小德是爱、善、礼貌,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
2.关键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书写 写字),这是今后学语文的基础,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小学阶段夯实学生的这些基础)
3.提高阅读素养。(为什么又强调读,因为读太重要了,这是世界各国都公认的少不了阅读,这包括读书兴趣、方法指导、习惯养成。
4.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其背后是内生力(解读:内在生命力量)的觉醒、唤醒。美国就非常重视中小学生坚毅品格的塑造。其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掌握一门兴趣爱好,发展兴趣、爱好。如:有用、射箭、打球等。这里面的的赏识、陪护、激励教育很重要。
5.沉淀文化、提高审美教育。如陈琴老师的吟诵课,她就是在传承中华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不能断,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台湾洪秀柱访问大陆就设下共同的约定: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纽带,台湾是分裂不出去的,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基因。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课程标准
《课标》对低段古诗词教学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高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的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因此在设计核心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课标对每一学段不同的要求。
比如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中《所见》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一课的核心目标则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五年级《春日》的核心目标:抓住关键词句,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内容
四、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目标特征
五、多维度分析品冠《诗词与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