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故事与都市面影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向黎在上海生活多年,又有品鉴物质之美的天赋和能力,对于都市经验自然少不了一番体验与领悟。她此前的小说如《白水青菜》《穿心莲》《轻触微温》等一展当下都市的众生像,让人得以窥见那些孤獨寂寞又不乏挣扎努力的都市人的心灵真实。他们朝九晚五,行色匆匆,渴望能秉持一方情感取暖,如溺水之人紧抱浮木。
   在《荷花姜》中,潘向黎再次展现了她作为都市“猎手”的敏锐和精准。她观察并呈现着都市人的生活一角,精确地还原他们之间的关系:有距离、有分寸、有礼节,交往不多却相互欣赏,彼此陌生却心有挂念。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伦理的现代都市关系,它细若游丝,婉如鸿影,却将人们始终牵连在一起。
   《荷花姜》一开篇就引入了一个紧张的悬念:“每一次看见那个女人,丁吾雍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响起:应该去报案。”这是一个简洁而颇富吸引力的开头。它将“看”与“被看”的悬疑关系拖拽而出,它包裹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一桩从过去延展而来但尚未终结的“疑案”。可以说,小说采用了悬念叙事的外壳,将“秘密”如洋葱般逐层剥落,为我们呈现出了一段迷人的都市心跳。而在这心跳之下,隐藏着的是一地心碎。
   小说通过日料店老板丁吾雍的视角,描摹了一对上海大都市的妙人儿:女人年方三十,身形外貌极为出众,娇俏、活泼而明艳;男人着一身哑光黑灰,貌不出奇,寡言谨慎,“眼睛里有清莹倦意”,举手投足间却仿如在世界的中心,就连阅人无数的丁老板也暗自赞叹他们的相配。这一对妙人儿一看就不是夫妻,却每次都坦荡磊落地坐在吧台,且不避丁吾雍,于是,这让他有了近距离倾听他们的机会。
   不得不说,作家选择了一个巧妙的叙事视角。丁吾雍与这对男女之间的“老板/顾客”的关系充分地阐释着都市人距离的合理性,也为故事支撑起了富有弹性的想象空间。丁吾雍合乎情理地“在”着,同时以隐匿和沉默展示着自己的“不在”,从而为这对妙人儿搭建起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半私密场域。小说还颇具匠心地选择了“荷花姜”这一意象:它是日料店的特色菜,其名字和来历都携带着浓浓的日式美学风,同时也因极符合女人的胃口,而自动地挪移为了丁吾雍对女人的代称。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着悖谬和矛盾,荷花的恬淡柔美与姜的辛辣暴烈合二为一,用来指称风华绝代的美女再合适不过了。
   丁吾雍的限知视角决定了他不可能将这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和盘托出,只能通过他们来店里的状况传递变化,铺展波澜。这对妙儿人的同进同出并未持续太久。不久之后,“荷花姜”开始一个人来喝酒,打扮大为异常,神情亦有变化,丁吾雍自是不问,直到“荷花姜”自己忍不住说出了她的“秘密”:“他死了。是我把他杀了。”
   读到这里,小说开头的“悬疑”有了答案。但是且慢,这并不是终结。因为潘向黎要写的并非“情杀”,而是“情伤”及其背后的都市隐秘。当丁吾雍一直为该不该报案而纠结时,女人因出差暂时不来了,那个“被杀死”的男人却出现了,带着一个穿着过分考究的中年女人。他们坐在包间,不时发出“学校”“租房子”“美金”之类的争论,还有毫不避嫌的现金来往。丁吾雍饶是再低调淡定,也止不住一头雾水,想要一探究竟。丁老板以多年应酬的功力得体而毫不费力地引出了男人的“秘密”:他多年前结婚、离婚,中年女人是他的前妻,此来是商议女儿留学的费用、房子、前妻保险等经济事体。“荷花姜”是他的正牌女友,两人相处甚好,却因一个想结婚一个不想结婚而分道扬镳。
   这“秘密”说起来并不出奇,这是一个常见的都市爱情故事,就像小说中所说,“这个城市里,盛产的就是男女间的各种相遇和离散。”《荷花姜》的叙事魅力在于,它以纹理细腻的物象呈现、异域风物的慢赏细绘、起伏迤逦的叙事节奏、浓淡相宜的情感色彩,将这个故事讲述得曲折生动。在通透圆熟、舒适度极高的都市人的交往关系中,绽放着情感故事的魅人光彩。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双线”的叙事。当丁吾雍在“观看”这对妙人儿的生活时,他自己的生活也在同步发生变化。他的人生体现着当代都市人的典型选择:不入职、不结婚、不好奇。但是,“荷花姜”的爱情故事却刺激着他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主动向同居多年的女友求婚,关心且不失巧妙地打听别人的“秘密”。“他者”的失爱经历催促着他去尽力存留爱,通过婚姻合法化地延长爱的保质期。丁吾雍的“镜像人生”与一对妙人儿的“爱情故事”共同将小说拓展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寂寞的都市面影由此氤氲出了一缕暖意,一抹有情有义的探看。
   曹霞,文学博士,著名文学评论家,南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昌耀《斯人》中所言述的这种广阔的孤独,其实并不只属于他们那一代人,更属于我们90后这一代。如果说昌耀所代表的50后、60后的生命群体所具有的孤独感,是光辉理想与庸俗现实搏斗的产物,还带有某种存在主义哲学的血腥味的话,那么,我们这代人的孤独则呈无根状,可能更甚于孤独本身,因为我们连孤独的哲学性意义都丢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溺于大众文化的快感与狂欢。似乎可以说,90后是极
期刊
《建设北路32号B栋》,简简单单,一个模糊的地址成为了这篇小说的标题。我们可以想象,这大概是小说女主人公L居住的那间破败逼仄的屋子。一座城市经纬错落,在不同的时代,它都可以被不同形式的符号覆盖得严严实实——不论是红底白字的横幅、大字报上的标语、略带土气的招商宣传词、还是色彩鲜亮引人遐思的内衣广告,都足以形成一种更生动更直接的印象刺激。但在喀秋莎的这篇小说中——这个奇特的笔名令我同时联想到少女和火箭
期刊
《十五岁的星空》是袁晓君创作的国内第一部描写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治愈系小说。叙述了两位因家庭原因而心灵受伤的少男少女方雷、韩西汐,在面对同学、老师、考试、友谊等问题时做出的种种扭曲性抗争行为,最后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走出心理阴影,共同成长的故事。从而给每一位曾经受过创伤的少男少女指出了一个光明出口:珍惜生命,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整部小说笔触细腻,手法明快,显得轻松温暖。  作为一个国家二
期刊
陌生的孔子  一、夺命司寇  孔子五十一岁出仕,升至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从字面上理解,寇,乃盗寇,司寇也仅仅是“管贼的”。但鲁定公时代的分工没那么细密,大司寇还兼有“国安委”“中组部”等部委的相应职能,这个印把子攥在手里是有点沉甸甸的。据明代《张楷孔子圣迹图》夹注,孔子在大宰位上三个月,“化行周道,仁及草莱”,用周天子的教化、仁义灌沃民生,致曲阜地界“道不拾遗”,社会秩序是“一片大好”。
期刊
当我坐在了飞机靠窗的位子,才明白,这是上天要我看清天山。  忘了是哪位作家朋友说的,你若是去伊犁,最好从空中看天山,看天山的骨骼如何贯穿浩瀚的大地。我未见到天山,却已被他的语言击了一下。待我真的从鹰的角度看的时候,我的呼吸有些紧,不是气压的原因,而是天山的硬朗,那种似乎从未感受过的自然的伟力,让我瞠目。此时语言是苍白的,我只能贪婪地按着快门。  昨晨启程,自江南的豪雨飞越到大西北的干燥空气里,经停
期刊
内容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而小说这种文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本文旨在从一些明清代表性小说中撷取关于儿童启蒙教育的例子,进而映射到当时社会实情、具体分析当时儿童启蒙教育的内容、方式、特点,为现今的国学启蒙教育提供经验。   关键词:蒙学 童蒙 明清小说   目前可见最早的关于“蒙学”的论述源于《周易·蒙卦》,“蒙学”在古代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在今天,广义的蒙学指儿童
期刊
一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迁徙开始了,有关周人先祖的这次移都,古代记载的书很多,尽管大多缺乏有关路线方面的具体记述,人员规模也语焉不详,但其悲壮艰巨的程度,当不亚于晋室东渡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相比《史记》《通志》《资治通鉴》等书有选择性的记述,《吴越春秋》的解读应该更为完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再说这书是南方人自己写的,读起来也可能更为亲切一些。其吴太伯传第一记云:“古公但甫修公刘后
期刊
川网队长谢君嗣说,他心里急呀,他的主力队员余阿根老婆亡故已三年,按海岛风俗,满三年可以再娶,可他一连给阿根介绍了三个对象就是不成,不是人家嫌阿根家徒四壁,就是说他有三个男孩像三只雏燕啾声张嘴,有一户女方的父母还说,有女不嫁海岛郎,怕渡船颠覆淹死人。阿根呢,像姑娘一样腼腆,又不肯主动出击。  最近嘛,阿根的表现更糟,不是将川网队的账给算错了,就是在卖货时与顾客争执了,面红耳赤的;海岛川网人夜间捕鲻鱼
期刊
方向明在《记忆里的死亡》末尾这样写道:“回到老家,餐桌上常会有村里谁又‘走了’的消息。管治保的‘老牌’,后排老屋的‘老顽固’,打篮球的‘草鞋袜’,或生病,或经不住大的变故,走了。生命因为各种原因而谢幕。”作者叙述的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逝去,令我想到的是更为宏阔的,你原本熟悉但日渐陌生的,并最终离你远去的带着生命体温及记忆的人、事、物的离去,这个更宏阔的背景,也就是乡土,也是作者在《村事五章》中以残
期刊
拉法尔·沃雅切克(Rafal Wojaczek, 1945-1971),活跃于20世纪中期的波兰诗人,生于米科洛夫,早年在克拉科夫短暂学习,不久即移居弗罗茨瓦夫,在那里干过多种工作。他长期酗酒,在医院度过了好一段时间,1971年5月11日因故跳窗自杀,年仅26岁。他生前写诗不到190首,只出版过几卷小册子(其中有些是以女性笔名出版的):《季节》(1969)、《不存在的东西》(1972)、《未完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