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教语段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应重视“段落教学”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如何优化第二学段的“段落教学”,让学生在段落学习中发展语言和思维,习得方法和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上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支架,能有效落实段落教学。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具体阐述支架式教学在第二学段“段落教学”中的应用。
  一、搭建支架,激发兴趣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指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提供扶持。学习支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提倡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有助于理解知识的概念框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可以把握的操作步骤。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我借助生活经验搭建情境支架——以名片的方式进行导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出示名片,搭建支架
  教师:你从名片中知道了我的哪些信息?学生1:我知道了您叫孙丽丽,您的职业是教师。学生2:我还知道了您喜欢阅读、写作和旅行。教师:通过一张小小的名片,你们就获取了关于我这么多信息,看来名片是互相认识、自我介绍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上课一开始,以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名片作为支架,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大致知道了名片的格式和组成的元素,为设计名片提供了范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片段二: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风、水和动物要来参加这场最美音乐选拔赛。不过,大自然爷爷说,参加者需要递交一张名片,让大家都能认识这几位音乐家和歌手。现在就让我们来帮他们设计,怎么样?学生:好!(情绪高涨)教师:让我们先来帮风设计名片吧!
  在教学中巧设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作为教学支架,不仅拉近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求知心理,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这样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停靠点,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独立探究,习得方法
  独立探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开放地发现、探究、创造。这时教师不是放任不管,而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策略,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的概念框架,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
  (一)教给方法,提取信息
  教学片段三:
  出示描写“风”的语段,指名三位学生接读。
  教师:我们总不能把这么长的一段话全写到名片里吧?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呢?先看第一句,你读之后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圈一圈,画一画。学生1:它会在森林里弹手风琴。教师:它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我们可以把这个信息写到名片中。(板书:演奏乐器手风琴)你们可以把“手风琴”这三个字圈一圈。学生2:它的职业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教师:你真会读书!(板书:职业音乐家)学生3:它的姓名叫风。教师:(板书:姓名风)真了不起!一下子把风的重要信息都找到了。谁能看着黑板,连起来介绍风呢?学生介绍(略)。教师:后面几个句子又在介绍风的什么呢?请大家试着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找出关键的信息。
  词组句,句组段,一个语段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句子组合而成,读懂每个句子是学好段的关键。支架式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支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开展学习探索,形成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刚开始探究时,以第一句为例,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读懂一句话。在教师的“搀扶”下,学生掌握了抓关键词、提取信息、读懂句子的方法。然后,学生就能借助这根“拐棍”独立探究。
  (二)整理信息,构思名片
  学生的层次不尽相同,他们独立探究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当一部分学生完成后,可以要求他们把圈画的信息进行整理,在脑子里构思“音乐家名片”,以便在小组里交流。
  三、协作学习,拓展思维
  (一)小组合作,设计名片
  自主探究告一段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在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长负责,组织每位组员交流学习成果。
  2.根据组员意见,由一名组员执笔完成学习单。
  (二)集体评议,优化名片
  教学片段四:
  教师:刚才这两个小组给我们分享了各自设计的音乐家名片,大家比较一下两张名片,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或给他们提提意见,帮助他们把名片设计得更好。
  出示名片:
  学生1:我觉得第二张名片“翻动树叶”和“不同的歌曲”写在一起不好,第一张名片和我们小组写的是一样的,我觉得这样写好。教师:能不能把认为这样写得好的理由说给我们听听呢?学生1:因为风是演奏家,上面说它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我们觉得“翻动树叶”是它演奏的方法。教师:说得有理有据,掌声送给他。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意见吗?学生2:第一张名片的“声音”改成“演奏乐曲”更好,作者把风当作人来写了。教师:你还关注了作者的写法,真了不起!学生3:我觉得第二张名片应该把“呢喃细语”和“雄伟的乐曲”写上去,这样就比较具体了。教师:“呢喃细语”是一个新词,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4:小声地说话。教师:你能联系相近意思的词来理解,不错。文中哪个词也能解释它的意思?学生5:轻轻柔柔。教师:是啊!呢喃细语就是指轻轻柔柔,很温柔地说话。来,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学生齐读)教师:刚才同学们对两张名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且有理有据。现在各小组再修正一下,优化音乐家名片。
  本环节以两个小组设计的名片为靶子,在教師的调控、点拨下,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发表见解。在这种互评模式下,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同时,可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一些关键性词语的教学,如“呢喃细语”,引导学生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通过适时的朗读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四、积累语言,总结提升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支架的搭建有助于积累、内化文本语言,并且能透过语言现象发现语言密码。
  (一)借助支架,积累语言
  在支架的帮助下,大大降低了积累语言的难度,使学生消除了死记硬背的恐惧心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语言积累水到渠成。
  (二)总结提升,渗透写法
  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是怎样写的。虽然第三学段才提出“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并不意味着第二学段就不能提及,我认为可以适当“渗透”,积累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在第二学段“段落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找准切入口,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支架,能让学生在宽松、有趣、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触摸、感知、品味,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习得方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袁 霜)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阅读的目标要求为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文章中一些灵动之词句,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精妙。  换句辨析,体会文章之精妙  有些词句,初看不是很重要,学生往往也不会注意。这时,教师就必须有一双慧眼来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用换词辨析的方法揭开这些字词神
假设我们以园丁来比喻教师,幼儿教师可能只是做了基本的“育苗”职责,而一入幼师便做好了终身做“无名英雄”的准备。天津河东区第一幼儿园(简称“河东一幼”)的高歌今却将这一职业诠释得另类色彩,她不畏学前教育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不轻浮不焦躁,耐心、细心,在润物细无声中默默奉献,进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称赞、幼童的信任。作为河东一幼的党支部书记,高园长身上有着多副担子,成功打造了天津市第一批示范幼儿园
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为英语学习创设环境  学生每天都处在校园这个大环境和班级这个小环境中。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出来,引导学生朝正面方向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让他们不知不觉于生活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让班级和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利场所。  学生每天都在学校
【摘 要】大单元整体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系统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单元结构分析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依托。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为例,阐述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结构分析的操作路径,希望为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结构;认识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6-0170-02  【
有幸聆听了潘建明、钱云翔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专题报告,两位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课堂从师本走向生本、教师从主导走向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教育理念。潘建明教师在《找规律》一课中体现了其因材循导、让学生自觉体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思想理念。  在本节课中,潘建明教师遵循学生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情感成长逻辑链的规律,抓住核心知识发展的根本,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组织了学习活动
【摘 要】《义务教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运用思维导图则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思维导图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博赞发明,它是一种大脑图式思维工具,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更加具体化的思维方式。导图突出思维的重心和层次,强化联想功能,适用于呈现研读教材的过程,能非常直观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华夏子孙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璀璨文化瑰宝,而武术教学是继承和发扬武术的重要途径。学校武术开展与普及的多样化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兴趣、人数以及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及武术文化的传承。探究开展武术教学的多元化,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武术课,了解武术知识技能,养成尚武习德精神,弘扬武术国粹文化。大部分小学生存在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这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
“人生能有几回博。”小学六年级可谓人生第一博,这第一博就由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与之相伴,这是一种缘分。待孩子们成人之后,能记起的第一任教师恐怕就是送其毕业的我们。仅此一点,我们的肩上就又多了一份责任,因为,我们的付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对某些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跳龙门”,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打包”自己。无论将来他们进入那一所中学,都是以此为起点的。起点的高低与这一年的拼搏有很大的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和学生学习需求相符,因此教师要改变自我教学方法,尤其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做好语文问题导引,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引探究式教学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问题导引;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具体需求来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尽可能
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我真实的情感,一直是学生作文的追求。关注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最能描绘出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也最能打动读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描写熟悉的生活场景,抒发自我感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样为各个学段的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