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对医疗服务过高的期望与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有限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再加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风险性及风险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护理上的不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因此研究和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程序和重点,制定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目标,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及效果评价,努力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点,从而为患儿提供安全、实用、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护理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极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尤其对儿科这个特殊群体,更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1 儿科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服务意识不强,护患沟通不到位,导致护患冲突加剧。护理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自尊、有情感的,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付出,付出病家希望的关爱、感情、尊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使自己也获得幸福感。做好沟通能增进彼此的理解、支持,从而使病家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而患者维权意识强,只要护理工作有一点不到位,家属马上会投诉护士。因为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学法、知法、懂法。
儿科护士工作负荷过重,思想压力大,职业认同感差。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忙,还要面对家属的种种不理解、质疑、挑剔、高要求,使护士感到思想压力大,身心疲惫。
儿科护士技术水平有限,有些操作护士难以达到1次成功,家属感到不满意。另外由于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能按操作规程办事,也可导致护理缺陷。
1.2管理方面因素
儿科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要求,特别是工作大忙季节,病房不断增加床位,门急诊输液人数剧增,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护士引入,也给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护士长工作的多面化。除正常业务管理工作外,还要忙于奖金核算及其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因而疏于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护士长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存在偏差。某些客观因素造成护理服务流程不尽合理。
1.3患者及社会因素
病家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住院儿童及门诊患者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小儿静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有时难以达到家长的期望,从而产生不满情绪。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贫富悬殊、分配不公、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下岗等现象造成部分人员对社会不满的不平衡心理状态,往往表现在孩子住院中无事找茬,百般挑剔,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气。如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出现偏激行为,要求医院给予经济补偿为目的等,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社会因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存在,社会往往将责任推向医院,社会呼声、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不排除某些方面有失实之处,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给医院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家长对医疗高技术、高风险不理解,他们认为到了医院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医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特别是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愈后等,往往在治疗效果不明显、住院时间长、经济花费多的情况下会产生不满情绪,而治疗过程中护士又是直接执行者,从而把矛盾转嫁给护士。另外儿童天生活泼好动、自我防范意识差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对策
2.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要十分重视病儿安全、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工作周围环境安全,引导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建立“安全工作阀”,做到护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举办有关护理缺陷案例分析研讨会,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工作中的免疫力,做到常抓不懈,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2.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对全院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检查、督促、指导,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有效落实,同时教育护士提高安全意识,各护理单元由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在三级质控下,做到防微杜渐,确保患者安全。
2.3 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性。因此,护士在每项工作中必须重视每个细节,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做到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说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
护理文件的书写,反映了患者整个住院过程的情况,作为病历受法律保护,因此记录必须要真实、及时、准确、规范、完整,不得随意篡改,记录内容必须与医疗记录同步且吻合,因为护理文书必要时也将成为有效的法律依据。因此护理记录必须做到“做什么记什么,记什么做什么”。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谨、谨慎,谨言、慎行”,即使自己有把握、有经验、做事也要慎重,不但年轻护士要谨慎,年长护士也同样需要谨小慎微,因为护理工作是不断在变化的。许多的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更新,光凭经验只会是有害而无益。
2.4加强护理制度建设,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各护理单元及时修订一般护理常规、专科护理常规、症状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并将护理常规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护理部负责修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将质控管理与考核结合起来,而且须加强管理考核力度。
经常组织各层次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并且定期考核,真正做到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因为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的准则和标准,是要素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加强对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对查对制度的执行进行过程跟踪以便及时纠正违规现象。
加强护士安全用药的教育与管理。如护理部规定所有注射用药必须由2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因为,原来的临时医嘱可能因核对不到位而发生缺陷。对于新药或未曾使用过的药物必须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以规范用药安全。
3 讨论
通过强化护理风险 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及控制“盲点”及“关键点”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质控,因此,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最终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
通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病员投诉明显下降,满意度不断提升,医患冲突及纠纷明显减少,这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的服务理念也有所提升,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从完成任务到自觉地用心去感悟,去换位思考,最终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梁丽珍.一般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3):132.:132
[2] 兰礼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运行中的主要伦理、法律问题探新(上).四川医学,2004,(2):227
[3]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近年来,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对医疗服务过高的期望与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有限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再加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风险性及风险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护理上的不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因此研究和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程序和重点,制定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目标,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及效果评价,努力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点,从而为患儿提供安全、实用、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护理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极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尤其对儿科这个特殊群体,更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1 儿科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服务意识不强,护患沟通不到位,导致护患冲突加剧。护理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自尊、有情感的,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付出,付出病家希望的关爱、感情、尊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使自己也获得幸福感。做好沟通能增进彼此的理解、支持,从而使病家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而患者维权意识强,只要护理工作有一点不到位,家属马上会投诉护士。因为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学法、知法、懂法。
儿科护士工作负荷过重,思想压力大,职业认同感差。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忙,还要面对家属的种种不理解、质疑、挑剔、高要求,使护士感到思想压力大,身心疲惫。
儿科护士技术水平有限,有些操作护士难以达到1次成功,家属感到不满意。另外由于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能按操作规程办事,也可导致护理缺陷。
1.2管理方面因素
儿科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要求,特别是工作大忙季节,病房不断增加床位,门急诊输液人数剧增,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护士引入,也给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护士长工作的多面化。除正常业务管理工作外,还要忙于奖金核算及其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因而疏于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护士长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存在偏差。某些客观因素造成护理服务流程不尽合理。
1.3患者及社会因素
病家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住院儿童及门诊患者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小儿静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有时难以达到家长的期望,从而产生不满情绪。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贫富悬殊、分配不公、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下岗等现象造成部分人员对社会不满的不平衡心理状态,往往表现在孩子住院中无事找茬,百般挑剔,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气。如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出现偏激行为,要求医院给予经济补偿为目的等,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社会因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存在,社会往往将责任推向医院,社会呼声、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不排除某些方面有失实之处,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给医院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家长对医疗高技术、高风险不理解,他们认为到了医院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医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特别是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愈后等,往往在治疗效果不明显、住院时间长、经济花费多的情况下会产生不满情绪,而治疗过程中护士又是直接执行者,从而把矛盾转嫁给护士。另外儿童天生活泼好动、自我防范意识差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对策
2.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要十分重视病儿安全、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工作周围环境安全,引导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建立“安全工作阀”,做到护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举办有关护理缺陷案例分析研讨会,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工作中的免疫力,做到常抓不懈,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2.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对全院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检查、督促、指导,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有效落实,同时教育护士提高安全意识,各护理单元由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在三级质控下,做到防微杜渐,确保患者安全。
2.3 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性。因此,护士在每项工作中必须重视每个细节,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做到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说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
护理文件的书写,反映了患者整个住院过程的情况,作为病历受法律保护,因此记录必须要真实、及时、准确、规范、完整,不得随意篡改,记录内容必须与医疗记录同步且吻合,因为护理文书必要时也将成为有效的法律依据。因此护理记录必须做到“做什么记什么,记什么做什么”。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谨、谨慎,谨言、慎行”,即使自己有把握、有经验、做事也要慎重,不但年轻护士要谨慎,年长护士也同样需要谨小慎微,因为护理工作是不断在变化的。许多的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更新,光凭经验只会是有害而无益。
2.4加强护理制度建设,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各护理单元及时修订一般护理常规、专科护理常规、症状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并将护理常规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护理部负责修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将质控管理与考核结合起来,而且须加强管理考核力度。
经常组织各层次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并且定期考核,真正做到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因为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的准则和标准,是要素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加强对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对查对制度的执行进行过程跟踪以便及时纠正违规现象。
加强护士安全用药的教育与管理。如护理部规定所有注射用药必须由2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因为,原来的临时医嘱可能因核对不到位而发生缺陷。对于新药或未曾使用过的药物必须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以规范用药安全。
3 讨论
通过强化护理风险 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及控制“盲点”及“关键点”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质控,因此,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最终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
通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病员投诉明显下降,满意度不断提升,医患冲突及纠纷明显减少,这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的服务理念也有所提升,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从完成任务到自觉地用心去感悟,去换位思考,最终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梁丽珍.一般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3):132.:132
[2] 兰礼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运行中的主要伦理、法律问题探新(上).四川医学,2004,(2):227
[3]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