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将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关键词】生活情境 创设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2.传统上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存在着不新颖、不生动、生搬硬套、层次不高等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应该为其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这就是情境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的内容。
2.探索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时机
3.探索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途径方法
4.探索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一般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四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包含的内容
2.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时机
3.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途径方法
4.研究数学教学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假设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利用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元中学初四年级所有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实践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2.调查法:广泛调查目前初四数学教学的现状,在归因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的角度和方向,为课题的跟踪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成果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科学的基于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生活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德育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简约性原则
5.辅助性原则
6.趣味性原则
(三)生活情境创设的时机
1.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而效果很好。
2.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创设情境。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创如下情景:教师:大家都看见过日出,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你想象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会立即陷入想象之中)……稍候,学生一般会回答:“开始太阳露出半个脸,然后露出整张脸,最后挂在天空”。教师:“如果你把日出的过程画在纸上,有几种位置呢?”然后会顺利画出了三种情形,这时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3.在学生练习中创设情境。如: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习题:一所学校在直线l上的A点处,在直线l上离学校A处180米的B处有一条公路m与直线l相交成30°,一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已知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的圆形区域内会受到噪音影响。⑴请问学校是否会受到该拖拉机噪音影响?并说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该学校中的一名学生,你会有何想法?这样一来,能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四)生活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途径
1.对教科书中情境的创造性使用。(1)根据原有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类似的替代情境。(2)对教科书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3)对教科书中的多个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整合。
2.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要设计得更好,教师仅仅停留于教科书的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主动的创造才是情境的最终源泉。为此教师应广泛涉猎各门学科,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优秀的教学情境。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1.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2.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3.促进了学生兴趣爱好的扩展。
4.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5.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转变。2.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了增强。3.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
[2] 张天孝.《新数学读本》[M]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4] 徐杰 王丽丽 《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生活情境 创设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2.传统上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存在着不新颖、不生动、生搬硬套、层次不高等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应该为其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这就是情境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的内容。
2.探索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时机
3.探索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途径方法
4.探索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一般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四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包含的内容
2.初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的时机
3.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途径方法
4.研究数学教学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假设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利用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元中学初四年级所有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实践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2.调查法:广泛调查目前初四数学教学的现状,在归因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的角度和方向,为课题的跟踪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成果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科学的基于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生活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德育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简约性原则
5.辅助性原则
6.趣味性原则
(三)生活情境创设的时机
1.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而效果很好。
2.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创设情境。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创如下情景:教师:大家都看见过日出,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你想象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会立即陷入想象之中)……稍候,学生一般会回答:“开始太阳露出半个脸,然后露出整张脸,最后挂在天空”。教师:“如果你把日出的过程画在纸上,有几种位置呢?”然后会顺利画出了三种情形,这时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3.在学生练习中创设情境。如: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习题:一所学校在直线l上的A点处,在直线l上离学校A处180米的B处有一条公路m与直线l相交成30°,一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已知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的圆形区域内会受到噪音影响。⑴请问学校是否会受到该拖拉机噪音影响?并说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该学校中的一名学生,你会有何想法?这样一来,能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四)生活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途径
1.对教科书中情境的创造性使用。(1)根据原有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类似的替代情境。(2)对教科书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3)对教科书中的多个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整合。
2.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要设计得更好,教师仅仅停留于教科书的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主动的创造才是情境的最终源泉。为此教师应广泛涉猎各门学科,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优秀的教学情境。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1.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2.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3.促进了学生兴趣爱好的扩展。
4.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5.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转变。2.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了增强。3.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
[2] 张天孝.《新数学读本》[M]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4] 徐杰 王丽丽 《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