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地理学》是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生物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生物地理学;大学生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资助项目:石家庄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XM-201214A);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生物地理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该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与其它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该课程既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还要学会植被调查、生物种类识别等基本技能和方法,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已不适用于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高等教育。
当前,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检验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基于社会对能力型人才的需求和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针对生物地理学在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生物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生物地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选用教材和组织教学内容体系时要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校地理科学专业原来一直使用殷秀琴编著的《生物地理学》作为教材,该书知识结构体系清晰,涵盖了地理类专业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材选用方面时,不指定一本教科书,而是推荐多本相关专业书籍(包括涉及生物地理学的野外调查方法、实验技能的书籍)作为学习参考书,因为目前国内出版的生物地理学教材为数不多,各有不同的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体系时,根据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学内容,把多本相关参考书的内容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优化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把最新的科研动态以及新近发生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闻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还增加大了当地常见植物种类的识别、生物种在当地的应用等内容的比例,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遵循学科认知的基本规律,结合生物季节性,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生物地理学》课程目前是安排在秋冬季节,为了避免冬天在现场看不到植物,植物种类的认知和识别内容安排在秋天,之后再学习受季节影响不大的其他内容。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要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教学手段,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地理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及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最明显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生物种,到了实地可能就不认识了。笔
者近几年的教学中,会组织学生到校园及周边进行室外教学,实地观察认识当地常见植物,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该课程还有专门的野外实习教学环节,野外实习教学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改革,目前已开辟出较为固定的实习基地,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通过野外教学实习,学生不仅验证、巩固了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开阔了眼界,还掌握了野外植物种类识别、植被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除了课堂教学实习、专业集中实习外,还可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结合教学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标本,给校园树木挂牌等。未来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把石家庄市植物园、学校附近的公园,作为校外教学实习场所。
(二)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提出科研小课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将科研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教学科研团队承担的一些省、市、学校的科研项目,会分解为一些科研小专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三)实践教学与专业大赛相结合
为了推进能力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展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多种专业比赛,如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调研河北”社会调研课题以及学校组织的科技竞赛等,参赛学生围绕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提供不同的课题方案参加相应的比赛。通过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些科技作品获得奖项和荣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评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的、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生物地理学》课程原有的考核评价主要通过最终一次的闭卷笔试成绩为准,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全面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优化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体的、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教学考评体系。
目前,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如下考核方式:第一,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70%)。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第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1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考勤、课堂发言等加以评定,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第三,课程作业或论文成绩(占总成绩20%)。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等完成课程作业或论文,有助于学生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之,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通过对《生物地理学》课程的部分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和改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殷秀琴.生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毅峰,陈宜瑜,何德奎,等.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现状与展望[J].动物学杂志,2006,41(1):118-122
[3]李双成.生物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新进展——评陈克龙等编著的《生物地理学》[J].地理研究,2007,26(4)
[4]陈克龙.生物地理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5]秦树辉.生物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衣华鹏.《生物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福建地理,2006,21(2):132-134
作者简介:韩晨霞(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生物地理学;大学生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资助项目:石家庄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XM-201214A);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生物地理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该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与其它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该课程既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还要学会植被调查、生物种类识别等基本技能和方法,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已不适用于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高等教育。
当前,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检验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基于社会对能力型人才的需求和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针对生物地理学在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生物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生物地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选用教材和组织教学内容体系时要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校地理科学专业原来一直使用殷秀琴编著的《生物地理学》作为教材,该书知识结构体系清晰,涵盖了地理类专业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材选用方面时,不指定一本教科书,而是推荐多本相关专业书籍(包括涉及生物地理学的野外调查方法、实验技能的书籍)作为学习参考书,因为目前国内出版的生物地理学教材为数不多,各有不同的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体系时,根据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学内容,把多本相关参考书的内容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优化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把最新的科研动态以及新近发生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闻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还增加大了当地常见植物种类的识别、生物种在当地的应用等内容的比例,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遵循学科认知的基本规律,结合生物季节性,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生物地理学》课程目前是安排在秋冬季节,为了避免冬天在现场看不到植物,植物种类的认知和识别内容安排在秋天,之后再学习受季节影响不大的其他内容。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要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教学手段,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地理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及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最明显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生物种,到了实地可能就不认识了。笔
者近几年的教学中,会组织学生到校园及周边进行室外教学,实地观察认识当地常见植物,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该课程还有专门的野外实习教学环节,野外实习教学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改革,目前已开辟出较为固定的实习基地,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通过野外教学实习,学生不仅验证、巩固了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开阔了眼界,还掌握了野外植物种类识别、植被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除了课堂教学实习、专业集中实习外,还可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结合教学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标本,给校园树木挂牌等。未来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把石家庄市植物园、学校附近的公园,作为校外教学实习场所。
(二)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提出科研小课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将科研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教学科研团队承担的一些省、市、学校的科研项目,会分解为一些科研小专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三)实践教学与专业大赛相结合
为了推进能力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展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多种专业比赛,如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调研河北”社会调研课题以及学校组织的科技竞赛等,参赛学生围绕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提供不同的课题方案参加相应的比赛。通过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些科技作品获得奖项和荣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评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的、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生物地理学》课程原有的考核评价主要通过最终一次的闭卷笔试成绩为准,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全面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优化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体的、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教学考评体系。
目前,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如下考核方式:第一,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70%)。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第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1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考勤、课堂发言等加以评定,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第三,课程作业或论文成绩(占总成绩20%)。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等完成课程作业或论文,有助于学生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之,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通过对《生物地理学》课程的部分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和改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殷秀琴.生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毅峰,陈宜瑜,何德奎,等.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现状与展望[J].动物学杂志,2006,41(1):118-122
[3]李双成.生物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新进展——评陈克龙等编著的《生物地理学》[J].地理研究,2007,26(4)
[4]陈克龙.生物地理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5]秦树辉.生物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衣华鹏.《生物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福建地理,2006,21(2):132-134
作者简介:韩晨霞(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