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而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恰恰在认真的做着压抑孩子阅读欲望的事,真是让人汗颜。所以,我们认为,唯有突破陈旧教学思想的束缚,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倡导大量阅读,教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把精心选择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内,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可能。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实际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无疑是我们革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最佳选择。群文阅读即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而言之,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個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分析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而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故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这样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足见广泛阅读与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的话则更为明晰的揭示了这一语文学习的真谛。
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们的阅读状况又如何呢?他们又日日在怎样的一种阅读课堂中学习呢?如果我们还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的话,我们一定会用“堪忧”来回答。从文本的选择上看,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仍在一如既往的一篇一篇的教课文,而一篇课文常常要花几个课时来进行研读雕琢。所谓课外阅读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在实际教学中既没有时间保障也没有资源保障更遑论有效指导了。初中语文六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2000字计算,阅读总量也只有36万字左右,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总量还有多远?。从教学过程看,过分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的统一,以致完整的文本时常陷入被切割被肢解的尴尬境地。从阅读方法上看,教师更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往往把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什么个别读小组读,教读赛读,接力读轮换读,似乎只要课堂上书声琅琅便是扎实有序的进行语文教学了。至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其他读书方法: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很少予以关注与训练。从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固然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在不停的问,学生在不停地答,本应是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变成了在老师先入为主的设计中问答的游戏,直接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却根本没去践行。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语)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恰恰在认真的做着压抑孩子阅读欲望的事,真是让人汗颜。所以,我们认为,唯有突破陈旧教学思想的束缚,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倡导大量阅读,教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把精心选择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内,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可能。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实际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无疑是我们革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最佳选择。
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前提是教师精选文本,按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进行汇总整理,分类划分,进而以群组课文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之所以提出群文阅读教学这个概念,就是想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抛弃死读书、模式化理解课文的桎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关于如何有序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真正实现群文阅读的意义所在,也就是本文想要简要分析的几点群文阅读实践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理念与内涵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而能力的培养来源于量大质高的阅读实践。传统语文教学阅读模式一般是单篇阅读,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通常是固有化、模式化、单一化地讲解,接着就是大量做题,应付考试,无法真正有效培养学生地阅读思考能力。而“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阅读模式的打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得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随着统整课程的推广,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提上日程,由“一篇”到“一群”的理念转变,绝不仅仅是文章阅读量与阅读方式的简单转变,其内涵是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是真正阅读能力的注重与培养,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跨越的重要一步。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面对阅读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们,特别要注意在课堂上指导性语言要干净到位。不可过多地讲究起承转合艺术而浪费时间;不可追求热闹好看,好看就要花时间,热闹就可能学生心不在此而在彼,就有追求形式上的东西之嫌。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
阅读环节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投入进去读,老师不要过多干扰学生思维和阅读氛围。默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它是具体体味的过程,揣摩的过程,个性化解读的过程,默读也是个人领悟、把握文本以进入多重对话解读文本的过程。学生默读时要心无旁骛、凝神专注。交流環节老师一定要忍住不说,让学生说够,不到必须说时不说。评价要到点,中肯,不可一味肯定,一味赞扬,而要发自内心的热情地鼓励或指正。
(二)课堂要公平民主
师生间就阅读赏析、感悟、启示、见解交流时要民主平等,不可以权威压学生,这样会打击学生探究交流的积极性。要注意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机会,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
(三)多选文本,多文本多观点,增强多样性与广泛性
当前农村初中生阅读存在着读书少、读书略的问题,过分局限于书本课文,课堂上听老师就一篇课文精讲细讲根本无法产生阅读兴趣,更不可能深刻理解阅读内涵。群文阅读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打破书本束缚,广泛选取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群组阅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单一扩展到多样,由教条主义文章延伸到多观点多视角的文章阅览。
群文阅读首先保证阅读的广泛性与延展性,多个文本对比,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和交汇,更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思考以及文章对比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例如: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了一节群文整合课,包括课内文章《蜡烛》和《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课外的有田间的街头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本节课从设计意图上指向明确一一训练提炼主题的技能,培养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仁慈博爱的世界观。授课过程中,技能训练环节做得不够彻底。学生能在整合四则材料主题的基础上,领会正义、和平、博爱的深刻内涵。
(四)精选文本,多文本同议题,增强融汇性与对比性
在农村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群文阅读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是老师要有广泛得阅读量,结合课文统整与文章内容与内涵相似或有可比性的文章,组合成为“群”,提供给学生阅读、比较、探讨、分析。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教师选取的“群文”质量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因此应秉持着“多文本同议题”的标准和原则,注重群文主题内容的融汇性与对比性。从而尽可能扩大学生阅读面和阅读量,真正做到学生可以在这一组文章中感知文章内涵,丰富阅读知识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勤思考敢质疑的学习精神。
例如:“自然风光”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一组课文。这一组课文中主要介绍的是作家对于“自然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其中朱自清《春》是一篇描写和赞美春天之景色的浪漫文章;老舍《济南的冬天》借对济南冬天景色之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对该城市那种念念不忘的情怀;何其芳《秋天》则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深情絮语。
(五)拓展群文阅读方式,增强阅读趣味性
传统阅读方式一般是有感情朗诵或背诵课文,一方面,就像沈大安老师曾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另一方面,课文总是要求背诵,也会是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而感到负担更加逃避阅读。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突破传统阅读方式,拓展阅读的方式方法,增强阅读趣味性。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这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积极交流各自对于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阅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趣味非凡。
例如: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我设计了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六)丰富群文阅读视角,增强阅读能力
当下课文教学单篇阅读的一大弊病,就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群文阅读的提出与实践目的就在于丰富阅读视角,不再局限于仅仅记住文章主题、线索、手法,而是学会对比分析,学会联结。不难发现,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主题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他文章进行对比,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加以联结往往会得出新的丰富的个人体验,群文阅读也是这种理念的践行。
而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还在培养和发展中,阅读量还不够丰富,阅读时联结其他文章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对比,自我联系,增强阅读联系与思考能力。
印象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沁园春孤馆灯青》《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学习——朱熹《劝学文》王安石《伤仲永》《孙权劝学》
轻舟载愁——李清照《武陵春》《夏日绝句》
结语:作为农村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而且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于阅读能力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阅读反思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短时间内提取信息的信度和速度,利用、加工信息的效率。群文阅读的发展空间与意义在于促使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得力工具。
关键词:群文阅读;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分析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而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故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这样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足见广泛阅读与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的话则更为明晰的揭示了这一语文学习的真谛。
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们的阅读状况又如何呢?他们又日日在怎样的一种阅读课堂中学习呢?如果我们还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的话,我们一定会用“堪忧”来回答。从文本的选择上看,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仍在一如既往的一篇一篇的教课文,而一篇课文常常要花几个课时来进行研读雕琢。所谓课外阅读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在实际教学中既没有时间保障也没有资源保障更遑论有效指导了。初中语文六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2000字计算,阅读总量也只有36万字左右,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总量还有多远?。从教学过程看,过分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的统一,以致完整的文本时常陷入被切割被肢解的尴尬境地。从阅读方法上看,教师更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往往把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什么个别读小组读,教读赛读,接力读轮换读,似乎只要课堂上书声琅琅便是扎实有序的进行语文教学了。至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其他读书方法: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很少予以关注与训练。从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固然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在不停的问,学生在不停地答,本应是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变成了在老师先入为主的设计中问答的游戏,直接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却根本没去践行。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语)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恰恰在认真的做着压抑孩子阅读欲望的事,真是让人汗颜。所以,我们认为,唯有突破陈旧教学思想的束缚,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倡导大量阅读,教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把精心选择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内,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可能。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实际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无疑是我们革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最佳选择。
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前提是教师精选文本,按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进行汇总整理,分类划分,进而以群组课文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之所以提出群文阅读教学这个概念,就是想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抛弃死读书、模式化理解课文的桎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关于如何有序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真正实现群文阅读的意义所在,也就是本文想要简要分析的几点群文阅读实践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理念与内涵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而能力的培养来源于量大质高的阅读实践。传统语文教学阅读模式一般是单篇阅读,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通常是固有化、模式化、单一化地讲解,接着就是大量做题,应付考试,无法真正有效培养学生地阅读思考能力。而“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阅读模式的打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得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随着统整课程的推广,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提上日程,由“一篇”到“一群”的理念转变,绝不仅仅是文章阅读量与阅读方式的简单转变,其内涵是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是真正阅读能力的注重与培养,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跨越的重要一步。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面对阅读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们,特别要注意在课堂上指导性语言要干净到位。不可过多地讲究起承转合艺术而浪费时间;不可追求热闹好看,好看就要花时间,热闹就可能学生心不在此而在彼,就有追求形式上的东西之嫌。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
阅读环节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投入进去读,老师不要过多干扰学生思维和阅读氛围。默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它是具体体味的过程,揣摩的过程,个性化解读的过程,默读也是个人领悟、把握文本以进入多重对话解读文本的过程。学生默读时要心无旁骛、凝神专注。交流環节老师一定要忍住不说,让学生说够,不到必须说时不说。评价要到点,中肯,不可一味肯定,一味赞扬,而要发自内心的热情地鼓励或指正。
(二)课堂要公平民主
师生间就阅读赏析、感悟、启示、见解交流时要民主平等,不可以权威压学生,这样会打击学生探究交流的积极性。要注意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机会,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
(三)多选文本,多文本多观点,增强多样性与广泛性
当前农村初中生阅读存在着读书少、读书略的问题,过分局限于书本课文,课堂上听老师就一篇课文精讲细讲根本无法产生阅读兴趣,更不可能深刻理解阅读内涵。群文阅读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打破书本束缚,广泛选取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群组阅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单一扩展到多样,由教条主义文章延伸到多观点多视角的文章阅览。
群文阅读首先保证阅读的广泛性与延展性,多个文本对比,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和交汇,更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思考以及文章对比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例如: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了一节群文整合课,包括课内文章《蜡烛》和《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课外的有田间的街头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本节课从设计意图上指向明确一一训练提炼主题的技能,培养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仁慈博爱的世界观。授课过程中,技能训练环节做得不够彻底。学生能在整合四则材料主题的基础上,领会正义、和平、博爱的深刻内涵。
(四)精选文本,多文本同议题,增强融汇性与对比性
在农村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群文阅读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是老师要有广泛得阅读量,结合课文统整与文章内容与内涵相似或有可比性的文章,组合成为“群”,提供给学生阅读、比较、探讨、分析。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教师选取的“群文”质量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因此应秉持着“多文本同议题”的标准和原则,注重群文主题内容的融汇性与对比性。从而尽可能扩大学生阅读面和阅读量,真正做到学生可以在这一组文章中感知文章内涵,丰富阅读知识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勤思考敢质疑的学习精神。
例如:“自然风光”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一组课文。这一组课文中主要介绍的是作家对于“自然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其中朱自清《春》是一篇描写和赞美春天之景色的浪漫文章;老舍《济南的冬天》借对济南冬天景色之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对该城市那种念念不忘的情怀;何其芳《秋天》则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深情絮语。
(五)拓展群文阅读方式,增强阅读趣味性
传统阅读方式一般是有感情朗诵或背诵课文,一方面,就像沈大安老师曾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另一方面,课文总是要求背诵,也会是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而感到负担更加逃避阅读。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突破传统阅读方式,拓展阅读的方式方法,增强阅读趣味性。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这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积极交流各自对于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阅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趣味非凡。
例如: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我设计了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六)丰富群文阅读视角,增强阅读能力
当下课文教学单篇阅读的一大弊病,就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群文阅读的提出与实践目的就在于丰富阅读视角,不再局限于仅仅记住文章主题、线索、手法,而是学会对比分析,学会联结。不难发现,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主题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他文章进行对比,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加以联结往往会得出新的丰富的个人体验,群文阅读也是这种理念的践行。
而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还在培养和发展中,阅读量还不够丰富,阅读时联结其他文章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对比,自我联系,增强阅读联系与思考能力。
印象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沁园春孤馆灯青》《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学习——朱熹《劝学文》王安石《伤仲永》《孙权劝学》
轻舟载愁——李清照《武陵春》《夏日绝句》
结语:作为农村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而且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于阅读能力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阅读反思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短时间内提取信息的信度和速度,利用、加工信息的效率。群文阅读的发展空间与意义在于促使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得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