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阅读与写作的严重脱节的严重问题——阅读教学就是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就是作文练习,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如何将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内素材;积累;运用
写作材料是情感产生、思想形成和主题提炼的基础,也是表达观点和表达主题的依据。教材,是我们往往忽略却又极其宝贵的素材资源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与运用——积累理性材料和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思考如何运用材料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
搜集材料、占有材料,进而对材料进行研析和提炼加工是写作的重要步骤。下面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谈谈如何有效地积累课内素材:
第一,整理并挖掘教材,注意对典型事例的搜集和归类。近年来,语文教材在教学中有所弱化,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往往被忽略,造成不少学生在引用历史文化名人的典故时所出现的类似“哥白尼坚持真理而被烧死在火刑柱上”这样的低级错误。学生通过整理和归类是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因此,要想写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熟读熟记课内典范文章,加强基础知识积累,这样在写作时才能熟练地去引用教材中的经典典故。
第二,积累教材中的精美语句,使之构成议论文的亮点。即使是只言片语的语言性素材,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在议论文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例文】……在深夜感受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苍凉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细致;感受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与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凄婉;感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浪漫。在这么一个深夜里,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
这里,只言片语的精美语句,以其凝练和哲思为人们所推崇,为作文增色,读来让人觉得文采斐然。
第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累时要有创新,切记生搬硬套,人云亦云。
【例文之“古为今用”】烛之武早怀经纶之才,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但他长期被埋没。然而,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他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他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还为自己的人生挥写了亮丽的一笔。由此可见,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之后才是机遇。惟有胸有成竹,才能把握住机遇,创造成功。
这里,借助“烛之武”这一古代素材,突破传统的“爱国”角度,创新的运用于“机遇与成功”,颇为励志,更令人耳目一新。
【例文之“洋为中用”】桑迪亚哥面对着凶猛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他胜利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旗帜,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强有力的音符从圣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他心里涌出。老人在生活中遭遇苦难时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这一洋素材,一个“硬汉”被创新的塑造为“生活的强者”,激励着人们勇敢的面对在“挫折”与“困难”。
运用是积累的目的,高效积累必须与灵活运用紧密结合。那么如何更高效地运用于议论文的写作呢?
第一,举例要“新”。新,可以是那些别人用得很少而又很有说服力的材料;新,也可以是那些旧的事例,分析的角度能够别出心裁,让观点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比如“陶渊明归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即看见社会黑暗就选择归隐,而不去改变不去斗争,这不就是逃避吗?历史的车轮是要大家共同来推的,都选择归隐,社会还怎么发展呢?
第二,引用事例要紧扣中心。材料与论点之间,往往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才能凸显材料与论点的内在联系。在写作议论文时,叙述例子,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挖掘增补,使论据和论点适应。不同的材料,如果围绕中心来挖掘内涵,就可以证明同一个观点。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加工处理后都可服务于“呼唤伯乐”这一观点。同样,同一则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述,也能够证明不同的论点。比如“荆轲刺秦王”,语言上处理后,此例既可论证“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又可证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观点。
第三,事例举证不能以“例”代“理”。议论文当然应该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事实论据的使用及材料的叙述要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那些与证明论点无关的描述性文字,不管多精彩,都一定要坚决抛弃,更不能用事例来代替议论说理。
第四,事例引用要多维组合,切忌简单堆砌。举例论证,既有正面举例,又有反面举例,再注意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将使所举事例时空跨度大,概括性强,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例如,写克服磨难,既可举古代中国的司马迁、苏武,又可举当代中国的史铁生;同时既可举近代欧洲的达尔文、拜伦,又可举美國现当代的海伦·凯勒和英国当代的霍金。如果思维单一,只从一个角度罗列事例,那么材料看似丰富,实则说服力不强。
关键词:课内素材;积累;运用
写作材料是情感产生、思想形成和主题提炼的基础,也是表达观点和表达主题的依据。教材,是我们往往忽略却又极其宝贵的素材资源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与运用——积累理性材料和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思考如何运用材料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
搜集材料、占有材料,进而对材料进行研析和提炼加工是写作的重要步骤。下面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谈谈如何有效地积累课内素材:
第一,整理并挖掘教材,注意对典型事例的搜集和归类。近年来,语文教材在教学中有所弱化,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往往被忽略,造成不少学生在引用历史文化名人的典故时所出现的类似“哥白尼坚持真理而被烧死在火刑柱上”这样的低级错误。学生通过整理和归类是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因此,要想写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熟读熟记课内典范文章,加强基础知识积累,这样在写作时才能熟练地去引用教材中的经典典故。
第二,积累教材中的精美语句,使之构成议论文的亮点。即使是只言片语的语言性素材,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在议论文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例文】……在深夜感受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苍凉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细致;感受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与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凄婉;感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浪漫。在这么一个深夜里,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
这里,只言片语的精美语句,以其凝练和哲思为人们所推崇,为作文增色,读来让人觉得文采斐然。
第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累时要有创新,切记生搬硬套,人云亦云。
【例文之“古为今用”】烛之武早怀经纶之才,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但他长期被埋没。然而,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他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他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还为自己的人生挥写了亮丽的一笔。由此可见,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之后才是机遇。惟有胸有成竹,才能把握住机遇,创造成功。
这里,借助“烛之武”这一古代素材,突破传统的“爱国”角度,创新的运用于“机遇与成功”,颇为励志,更令人耳目一新。
【例文之“洋为中用”】桑迪亚哥面对着凶猛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他胜利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旗帜,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强有力的音符从圣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他心里涌出。老人在生活中遭遇苦难时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这一洋素材,一个“硬汉”被创新的塑造为“生活的强者”,激励着人们勇敢的面对在“挫折”与“困难”。
运用是积累的目的,高效积累必须与灵活运用紧密结合。那么如何更高效地运用于议论文的写作呢?
第一,举例要“新”。新,可以是那些别人用得很少而又很有说服力的材料;新,也可以是那些旧的事例,分析的角度能够别出心裁,让观点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比如“陶渊明归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即看见社会黑暗就选择归隐,而不去改变不去斗争,这不就是逃避吗?历史的车轮是要大家共同来推的,都选择归隐,社会还怎么发展呢?
第二,引用事例要紧扣中心。材料与论点之间,往往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才能凸显材料与论点的内在联系。在写作议论文时,叙述例子,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挖掘增补,使论据和论点适应。不同的材料,如果围绕中心来挖掘内涵,就可以证明同一个观点。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加工处理后都可服务于“呼唤伯乐”这一观点。同样,同一则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述,也能够证明不同的论点。比如“荆轲刺秦王”,语言上处理后,此例既可论证“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又可证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观点。
第三,事例举证不能以“例”代“理”。议论文当然应该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事实论据的使用及材料的叙述要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那些与证明论点无关的描述性文字,不管多精彩,都一定要坚决抛弃,更不能用事例来代替议论说理。
第四,事例引用要多维组合,切忌简单堆砌。举例论证,既有正面举例,又有反面举例,再注意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将使所举事例时空跨度大,概括性强,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例如,写克服磨难,既可举古代中国的司马迁、苏武,又可举当代中国的史铁生;同时既可举近代欧洲的达尔文、拜伦,又可举美國现当代的海伦·凯勒和英国当代的霍金。如果思维单一,只从一个角度罗列事例,那么材料看似丰富,实则说服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