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而言,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对于开发儿童智力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力,为此在学前教育中,把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在学前教学的各类课程中,美术教学最有利于儿童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以前我们认为美术是一种平面的艺术,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美术已经不再简单的停留在平面层次,而是上升到多维空间,构成一种立体的艺术,层次感更强,可视性更具冲击力。学前美术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紧紧的围绕美术教育的“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前”的理念,主动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全方位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迪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
一、学前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
学前教育应该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应该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用他们喜欢的游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美术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按照传统思维,依靠教材,采取规定任务,安排步骤按部就班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限制,他们接受到的美术教学更类似于模仿和练习的模式,尽管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形成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可是缺乏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创造力,在美术作品中很难发现属于儿童自己特性的东西。
2.教师单方面认为美术即教育,忽视了其他美术形式的存在
学前美术包括多种类型,除了绘画还有模型制作、手工、沙画等,为了和小学接轨,学前教师缩小了学前美术的类型范围,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因此加大了对儿童绘画的培养力度。一些原本对沙画、手工感兴趣的儿童无法享受到足够的课程,来吸取感兴趣的知识,就会逐渐丢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填鸭”教学法,遏制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加重了对美术学习的厌烦情感。
3.忽视儿童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自己动手,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勾勒属于自己的图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课程的编排,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主导教学,还要干涉儿童创造思维,对于儿童凭借自己想象绘画出的图案,或者创造出的作品直接采取否定态度,原因就在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品没有按照教师计划完成,因而他们认为作品不合格。这种单向、以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在得到教师否定之后会认为自己创造出的作品不能达到合格标准,进而对自己否定,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会尽可能的避免依靠自己想象创造作品,只是一味的做教师眼中的“乖孩子”,按照教师要求去完成美术作品,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学生把模仿视为荣誉,把原创视为不合格,很难形成自己的个性,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各种问题,可是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对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才要认真的研究,客观的认识学前美术教育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方面。
绘画是学前美术教育中最为普遍的教学科目,提高儿童绘画技巧,增加画面层次感、线条感,培养儿童结构布局意识并不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这些内容可以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学习到,比起这些更为重要的并不是绘画本身,而是通过绘画可以给孩子带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发散性,并且充满想象力,这些想象力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启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教师要求儿童绘画一只小猫,告诉孩子猫咪喜欢睡懒觉,爱吃鱼,他们的“职业工作”是抓老鼠等等,孩子们按照这个开放性的要求,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各种各样的猫咪,有的是睡觉中的猫咪,有的是抓老鼠时的猫咪,有的是捕鱼吃的猫咪,有的是玩耍中的猫咪……
学前美术教育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成人逻辑世界的“奇葩”产物,对此教师不能进行批评和纠正,反而要进行保护和鼓励,因为孩子天真的创造力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视线下的家园”,有的学生绘画出自己、爸爸和妈妈,在他看来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这种理解方式不同于成人对于家园的概念界定,但并不能说学生的绘画是跑题的,是错误的;再比如要求学生画出儿童故事里“老人与海”的画面,有的学生可能画出颠覆成人认知的画面,在整个构图中老人占据画面的四分之三,而海洋只有四分之一,这种构图比例上的倒置是一种非常态化的思维,这正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对此进行鼓励。
三、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拓展美术教学的课程
学前美术教学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部分构成,要在这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在绘画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设置简笔画、水彩画、油画、线条画,在绘画过程中要制定合适的绘画题目,留给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创造积极性;在手工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成剪纸、折纸、泥艺、布艺和废物利用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美术欣赏时学前美术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美术欣赏并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要通过欣赏,锻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并依照自己的标准可以评价和美相关的任何事物。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不同于初、高中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向去描述周围的世界,情感稳定性较差,很难专注于长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为此,教师要从儿童版出发,运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往往很多时候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搭配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开始时采用情境导入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演示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巩固知识结构时运用练习法。
3.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法
學前儿童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評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为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采取表扬和鼓励的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教师更应该关注,积极评价,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想象力,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时敢于想象、乐于想象、习惯想象,进而创造出富有特点的个性化美术作品。
四、总结
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少一点限制,多一些释放;少一点否定,多一些肯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的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确保他们的思想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241.
[2]李阳.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253-254.
[3]朱霞.浅谈幼儿美术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5): 107-107.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以前我们认为美术是一种平面的艺术,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美术已经不再简单的停留在平面层次,而是上升到多维空间,构成一种立体的艺术,层次感更强,可视性更具冲击力。学前美术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紧紧的围绕美术教育的“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前”的理念,主动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全方位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迪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
一、学前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
学前教育应该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应该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用他们喜欢的游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美术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按照传统思维,依靠教材,采取规定任务,安排步骤按部就班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限制,他们接受到的美术教学更类似于模仿和练习的模式,尽管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形成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可是缺乏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创造力,在美术作品中很难发现属于儿童自己特性的东西。
2.教师单方面认为美术即教育,忽视了其他美术形式的存在
学前美术包括多种类型,除了绘画还有模型制作、手工、沙画等,为了和小学接轨,学前教师缩小了学前美术的类型范围,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因此加大了对儿童绘画的培养力度。一些原本对沙画、手工感兴趣的儿童无法享受到足够的课程,来吸取感兴趣的知识,就会逐渐丢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填鸭”教学法,遏制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加重了对美术学习的厌烦情感。
3.忽视儿童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自己动手,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勾勒属于自己的图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课程的编排,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主导教学,还要干涉儿童创造思维,对于儿童凭借自己想象绘画出的图案,或者创造出的作品直接采取否定态度,原因就在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品没有按照教师计划完成,因而他们认为作品不合格。这种单向、以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在得到教师否定之后会认为自己创造出的作品不能达到合格标准,进而对自己否定,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会尽可能的避免依靠自己想象创造作品,只是一味的做教师眼中的“乖孩子”,按照教师要求去完成美术作品,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学生把模仿视为荣誉,把原创视为不合格,很难形成自己的个性,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各种问题,可是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对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才要认真的研究,客观的认识学前美术教育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方面。
绘画是学前美术教育中最为普遍的教学科目,提高儿童绘画技巧,增加画面层次感、线条感,培养儿童结构布局意识并不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这些内容可以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学习到,比起这些更为重要的并不是绘画本身,而是通过绘画可以给孩子带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发散性,并且充满想象力,这些想象力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启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教师要求儿童绘画一只小猫,告诉孩子猫咪喜欢睡懒觉,爱吃鱼,他们的“职业工作”是抓老鼠等等,孩子们按照这个开放性的要求,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各种各样的猫咪,有的是睡觉中的猫咪,有的是抓老鼠时的猫咪,有的是捕鱼吃的猫咪,有的是玩耍中的猫咪……
学前美术教育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成人逻辑世界的“奇葩”产物,对此教师不能进行批评和纠正,反而要进行保护和鼓励,因为孩子天真的创造力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视线下的家园”,有的学生绘画出自己、爸爸和妈妈,在他看来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这种理解方式不同于成人对于家园的概念界定,但并不能说学生的绘画是跑题的,是错误的;再比如要求学生画出儿童故事里“老人与海”的画面,有的学生可能画出颠覆成人认知的画面,在整个构图中老人占据画面的四分之三,而海洋只有四分之一,这种构图比例上的倒置是一种非常态化的思维,这正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对此进行鼓励。
三、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拓展美术教学的课程
学前美术教学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部分构成,要在这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在绘画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设置简笔画、水彩画、油画、线条画,在绘画过程中要制定合适的绘画题目,留给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创造积极性;在手工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成剪纸、折纸、泥艺、布艺和废物利用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美术欣赏时学前美术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美术欣赏并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要通过欣赏,锻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并依照自己的标准可以评价和美相关的任何事物。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不同于初、高中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向去描述周围的世界,情感稳定性较差,很难专注于长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为此,教师要从儿童版出发,运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往往很多时候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搭配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开始时采用情境导入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演示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巩固知识结构时运用练习法。
3.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法
學前儿童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評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为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采取表扬和鼓励的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教师更应该关注,积极评价,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想象力,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时敢于想象、乐于想象、习惯想象,进而创造出富有特点的个性化美术作品。
四、总结
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少一点限制,多一些释放;少一点否定,多一些肯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的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确保他们的思想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241.
[2]李阳.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253-254.
[3]朱霞.浅谈幼儿美术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5): 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