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1998~2007年收治83例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均为儿童,年龄1~7岁,2~5岁最多。受伤部位左侧57例(68.7%),右侧26例(占31.3%)。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
损伤原因:本组78例无直接外伤史,因小儿在直立、坐位或下蹲时被别人突然牵拉,或提拽小儿前臂,甚至在给小儿穿衣时提拉上臂造成损伤。其他5例均系外伤或跌倒所致。
就诊时间:伤后2小时内及时来诊者72例,2~48小时内就诊者9例,48小时后就诊者2例。就诊时间和年龄有明显相关,11例未及时就诊者均系2岁以下儿童。
体征:①多数患儿伤侧肘关节半曲屈或伸直位,前臂微旋前,可自然下垂。均拒绝受检。②肘关节无畸形,多无肿胀,检查时将患侧肘关节慢慢伸直,尺骨鹰嘴突与肱骨内、外髁在同一条直线上。③拾物实验:病儿患肢拒绝拾物,且其前臂不愿活动,或者只有轻微的活动即停止。强迫活动时患儿哭闹。④X线检查:均做X线检查,5岁以下儿童未发现肘关节异常,5~7岁儿童共9例,其中5例有桡骨小头轻度前移位,但肘关节无明显肿胀。疼痛较无移位者更显著。
治疗方法:在不需要麻醉的情况下手法复位,医生与患儿呈相对位,用左手托持患儿肘关节处,右手握持患儿前臂、腕关节处,将患肢轻轻提起至其前胸处,并将患肢屈肘90°,左手拇指此时环抱桡骨头,在右手稍用力牵拉患肢作来回旋转前臂时,左手拇指在前臂后旋同时轻压桡骨头,如此反复3~5次,有时可以听到关节响声。但是,年龄稍大的儿童则往往需要助手牵拉患者上臂,与术者对立位,用力方向和术者反向,两者稍用力后再做以上操作。3岁以上儿童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悬吊2~3天,3岁以下者可不作固定。注意在短时间内不可过度牵拉患肢,以防再脱位。
讨 论
5岁以下儿童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看护者无意中拽拉小儿前臂易使桡骨小头半脱位。5~7岁儿童易在玩耍时或摔倒时损伤而致。由于是半脱位,无明显畸形,关节肿胀不明显,如果认识不足临床可能误诊。本组有3例患儿3~4天再来医院就诊,因此延误了治疗。
笔者认为,外科损伤的诊断一定要重视询问病史,包话什么情况下受伤、受伤后患儿的反应,因病儿不能述说,其监护人述说病史至关重要。误诊的原因往往是病史不准确。医生可由病儿体征和受伤机制大致判断病情程度,确定诊断。本组3例误诊病例均是在幼儿园发生,牵拉或摔倒后监护人未看清原因,不触动患肢又无痛苦表现,不易发现,就诊时又因病史不详未做细致的检查而导致误诊。
诊断桡骨小头半脱位依据应为:无直接或传达暴力性外伤,且有提拉前臂的病史,患肢肘关节伸直或半屈曲状,不敢活动,前臂下垂,不敢上抬,不敢发生旋转,不愿拾物及拿物,强迫活动患肢时患儿啼哭或惊叫,但是肘关节无畸形,X线检查多数无明显异常。结合病史即可对桡骨小头半脱位作出明确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须和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等肘关节损伤鉴别。骨损伤多是由于直接或传达暴力所致。肘部关节肿胀、变形,患儿痛苦明显,哭闹不止。X线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本组78例X线检查均为阴性。
本组病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左右比例相差较大,考虑可能是中国人以右利手多,被他人牵拉时常用右手牵拉小儿左手,或摔倒时以右上肢首先做自我保护。由此看来这不是生理解剖上的差异。本组病儿全部在门诊手法复位成功,轻者半小时内恢复正常,未及时就诊者和年齡偏大者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并嘱家属在3周内禁止用力提拉患肢前臂。告诫监护人注意保护患肢,以防再次脱位。本组无1例再次脱位,所以,本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998~2007年收治83例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均为儿童,年龄1~7岁,2~5岁最多。受伤部位左侧57例(68.7%),右侧26例(占31.3%)。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
损伤原因:本组78例无直接外伤史,因小儿在直立、坐位或下蹲时被别人突然牵拉,或提拽小儿前臂,甚至在给小儿穿衣时提拉上臂造成损伤。其他5例均系外伤或跌倒所致。
就诊时间:伤后2小时内及时来诊者72例,2~48小时内就诊者9例,48小时后就诊者2例。就诊时间和年龄有明显相关,11例未及时就诊者均系2岁以下儿童。
体征:①多数患儿伤侧肘关节半曲屈或伸直位,前臂微旋前,可自然下垂。均拒绝受检。②肘关节无畸形,多无肿胀,检查时将患侧肘关节慢慢伸直,尺骨鹰嘴突与肱骨内、外髁在同一条直线上。③拾物实验:病儿患肢拒绝拾物,且其前臂不愿活动,或者只有轻微的活动即停止。强迫活动时患儿哭闹。④X线检查:均做X线检查,5岁以下儿童未发现肘关节异常,5~7岁儿童共9例,其中5例有桡骨小头轻度前移位,但肘关节无明显肿胀。疼痛较无移位者更显著。
治疗方法:在不需要麻醉的情况下手法复位,医生与患儿呈相对位,用左手托持患儿肘关节处,右手握持患儿前臂、腕关节处,将患肢轻轻提起至其前胸处,并将患肢屈肘90°,左手拇指此时环抱桡骨头,在右手稍用力牵拉患肢作来回旋转前臂时,左手拇指在前臂后旋同时轻压桡骨头,如此反复3~5次,有时可以听到关节响声。但是,年龄稍大的儿童则往往需要助手牵拉患者上臂,与术者对立位,用力方向和术者反向,两者稍用力后再做以上操作。3岁以上儿童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悬吊2~3天,3岁以下者可不作固定。注意在短时间内不可过度牵拉患肢,以防再脱位。
讨 论
5岁以下儿童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看护者无意中拽拉小儿前臂易使桡骨小头半脱位。5~7岁儿童易在玩耍时或摔倒时损伤而致。由于是半脱位,无明显畸形,关节肿胀不明显,如果认识不足临床可能误诊。本组有3例患儿3~4天再来医院就诊,因此延误了治疗。
笔者认为,外科损伤的诊断一定要重视询问病史,包话什么情况下受伤、受伤后患儿的反应,因病儿不能述说,其监护人述说病史至关重要。误诊的原因往往是病史不准确。医生可由病儿体征和受伤机制大致判断病情程度,确定诊断。本组3例误诊病例均是在幼儿园发生,牵拉或摔倒后监护人未看清原因,不触动患肢又无痛苦表现,不易发现,就诊时又因病史不详未做细致的检查而导致误诊。
诊断桡骨小头半脱位依据应为:无直接或传达暴力性外伤,且有提拉前臂的病史,患肢肘关节伸直或半屈曲状,不敢活动,前臂下垂,不敢上抬,不敢发生旋转,不愿拾物及拿物,强迫活动患肢时患儿啼哭或惊叫,但是肘关节无畸形,X线检查多数无明显异常。结合病史即可对桡骨小头半脱位作出明确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须和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等肘关节损伤鉴别。骨损伤多是由于直接或传达暴力所致。肘部关节肿胀、变形,患儿痛苦明显,哭闹不止。X线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本组78例X线检查均为阴性。
本组病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左右比例相差较大,考虑可能是中国人以右利手多,被他人牵拉时常用右手牵拉小儿左手,或摔倒时以右上肢首先做自我保护。由此看来这不是生理解剖上的差异。本组病儿全部在门诊手法复位成功,轻者半小时内恢复正常,未及时就诊者和年齡偏大者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并嘱家属在3周内禁止用力提拉患肢前臂。告诫监护人注意保护患肢,以防再次脱位。本组无1例再次脱位,所以,本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