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民幸福之芽,展化学繁盛之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砍掉他的脑袋只需一刹那,可是,也许我们要等上一个世纪,才能有像他这样一个脑袋。”1794年5月8日早晨,“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被扣上人民公敌的帽子,判处死刑,送上了断头台。
  拉瓦锡(Lavoisier,Antoine-Laurent ), 法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不过,他并没有秉承父亲的旨意从事法律,而是爱上了自然科学。他最早的化学论文是对石膏的研究,发表在1768年《巴黎科学院院报》上。他指出,石膏是硫酸和石灰形成的化合物,加热时会放出水蒸气。1765年他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候补院士。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计,可用来分析矿泉水。1775年任皇家火药局局长,火药局里有一座相当好的实验室,拉瓦锡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完成的。1778年任皇家科学院教授。1774年10月,普里斯特利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的实验:氧化汞加热时,可得到脱燃素气,这种气体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拉瓦锡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拉瓦锡并不相信燃素说,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1777年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oxygene(中译名氧),含义是酸的元素。拉瓦锡通过金属煅烧实验,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一篇报告《燃烧概论》,阐明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要点为:①燃烧时放出光和热。②只有在氧存在时,物质才会燃烧。③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因此重量增加,物质所增加的重量恰恰就是它所吸收氧的重量。④一般的可燃物质(非金属)燃烧后通常變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金属煅烧后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的氧化物。他还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都是相同的。于是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燃烧原理、创立氧化说,提出“元素”的定义并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拉瓦锡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然而,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身为税务官的他不顾民生,苛收民税,引发民怨,最终在法国大革命中赔上了性命。拉瓦锡的贡献可谓世间仅有,但光辉背后劳动人民的血与泪同样不容忽视。影片结尾,日本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和满目疮痍的城市再次给我们警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也会让人类陷入一场空前的灾难中。
  化学在推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举足轻重,化学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归根结底,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但若是以牺牲人民幸福为代价,以征服毁灭自然为结果,本末倒置,化学研究与应用宁可推迟甚至终止。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化学时常扮演着一个负面的角色。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环境、食物中毒等等,都离不开化学的身影。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10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14年中国南方洪涝事件……一个个伤亡人员的数目令人扼腕叹息,一张张现场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如果说寅吃卯粮、竭泽而渔必然给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那么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则可以说是对于当前人类的存在产生了直接的威胁,而这一切都与化学研究成果的滥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两叶不剪,将寻斧柯,一时失策,百日难收。人民的幸福在这千疮百孔的地球上摇摇欲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化学的迅速发展最终是造福于人类吗?如果能预见现今这番光景,化学家们是否还会一生致力于他们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众?化学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将化学当成成功的非法捷径,身败名裂是小,人类生存的灾难才是灭顶之灾。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正确树立化学应用观,亡羊补牢,预防与治理并进。
  就化学家而言,应不为名利所累,研发利于人民的化学成果,反复探究副作用与负影响后慎重发表;就企业工厂而言,应更加重视生产施工质量,不可贪图小利酿成祸患;就政府而言,尤其是环境保护局、食品安全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应完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治理工作,严禁严惩,避免“祸国殃民”事件发生;就媒体、学校、医院等机构而言,应提高对化学污染、中毒等事件的关注度,加强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宣传;就人民个人而言,应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绿色生活,从小事做起。
  化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化学发展的基石。唯有发人民幸福之芽,方能展化学繁盛之叶。
其他文献
【摘要】:全媒体时代下,思想文化交锋与交流频繁起来,文艺传播形式和市场也变得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文艺评论变得更加重要,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坚持专家的评价与人民的评价相结合,不能跟风市场,不能迷失方向。本文就从文艺评论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文艺评论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并且主要针对挑战提出一些作者的建议。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文化传播  引言:不难看出,在新的媒体革命的冲击下
期刊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逆境达到极点,便会向顺境转化。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顺境之中,春风得意马蹄疾。相反,接踵而至的磨难才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接受磨难的洗礼,豁然处之,方能否极泰来。  一、黑云压城城欲摧  初三的號角刚奏响,铺天盖地的试卷紧随而至。承载着八年的汗水与对高中的期望
期刊
【摘要】:尼采认为人类社会总是受制于“酒神”和“日神”两种基本冲动的限制,这两种状态一个是建立在情感抒发基础上所带来的醉狂、癫狂、激情、想象的迷狂状态,一个是建立在外在客观形象上理性、客观、美丽的梦境状态。莫言在描摹“欢乐”的过程中,体现了出了尼采所言的迷狂的酒神状态,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价值判断潜移默化的呈现在了文本中,本文试图探讨酒神精神是如何作用于文本,从而建构莫言的“有声”叙述。  【关键词
期刊
菖蒲顶起日头  艾叶裹成一件件邮包  投递员的装扮  我从没见过  那么急的,快递  从四海八荒来  或者往四海八荒去  没有一条路是我熟悉  棹桨上举下劈  百足虫一样整齐  江河刻成龙鳞的纹样  不舍昼夜  有些的记忆,后来成了非遗  有些的地址无法投递  模糊的写上  故国、故里  菖蒲悬在门上  像一个暗号  雄黄点入眉心  像一粒胎记  你说的,魂兮归来  兩千多年算什么  你才赶了20
期刊
【摘要】:心理空間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最早由Fauconnier提出,可用来解释事物在人心理空间的意义构建过程。而诗歌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组合想表达的思想。本研究从心理空间理论的视角,分析诗歌意境的构建机制,以期从新的角度对古诗进行解读。  【关键词】:心理空间理论;诗歌;意境;意象  前言  正如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所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
期刊
【摘要】:語言是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则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它作为人们进入社会的首要信息,实际上也是在使用语言文字同他人进行交际。人名反映了人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文化”的缩影,而文化又必须依靠语言文字进行传承,所以语言在人名命名及文化传承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可
期刊
【摘要】:《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能体现其心理与情感内蕴的作品。其中《过客》一篇刻画了一位孤独者的形象,他在面对绝望和虚无的前行道路时对自我内心进行了审视和拷问。“过客”身上不仅渗透着鲁迅的英雄战斗精神,更有他对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关键词】:《过客》;“自我”;绝望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唯一的诗意短剧。它讲述了一个过客在途中遇见了老翁和小女孩,他拒绝了老翁提出的休息的建议,
期刊
【摘要】:对比手法是《史记》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表现尤为明显,通过鲜明的对比,我们对两个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了解历史的发展命脉。  【关键词】:项羽;刘邦;对比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况发奋著书, 意旨自激, ……恨为弄臣, 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 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
期刊
引言:陈从周先生曾经在《说屏》中有这样一段对屏风的介绍,“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称之为“邸”。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高八尺,裱绛帛,上绣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象征帝王权力。此外,周天子
期刊
【摘要】:1898年的明治商法典被认为是日本公司法正式诞生的标志,经历了德国化阶段和美国化阶段,2005年公司法典颁布后,日本公司法从商法典中彻底脱离,形成一个新的体系。本文着重研究日本2005年、2012年的公司立法新进展。  【关键词】:日本公司法修订;2005日本公司法;公司法制再探讨纲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为了使日本企业适应激烈的国际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