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监督和检察统计改进的建议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 》;省综治办、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央综治办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细则》;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同步监督办法》;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关于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工作中加强协调配合与监督制约的规定》等法律相继出台;尤其是2012年3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使司法行政机关真正成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检察机关应改变原先以公安机关为主要监督对象的模式,将监督对象的重心转至司法行政机关。随着社区矫正监督内容的扩大,应扩大检察机关的相关权力,如将禁止令的执行监督权赋予检察机关,同时对现有承担监所检察任务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利用“社区矫正的创新机制和多渠道检察监督方法”为平台解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问题。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因此,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活动,对其进行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和强调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监督和管理,既有利于这个新生事物的健康有序地成长,又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区矫正人性化的特色。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实际上是与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监督职责相对应的,由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组织在执行人民法院和监狱管理机关做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监外执行判决、裁定、决定执行情况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如果发现问题,通知司法行政机关予以纠正。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不仅限于对矫正过程的监督,而是自始至终的全方位监督。因此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此,结合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全县纠正人员384人,其中宣告缓刑人员329人,保外就医4人,剥夺政治权利18人,假释30人,管制3人。分布在全县24个社区矫正机构(乡镇司法所)。经检察机关实地检察和走访,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脱管失控65人,脱管失控人数较大;二是职务犯罪脱管失控人数较大,占脱管失控人数的50%;三是由于乡镇司法所大多数是一人所,矫正队伍力量不足,因而大部分矫正人员只是建立了矫正档案,没有落实监管措施;四是由于矫正队伍力量不足,没有对矫正人员组织学习和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五是矫正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由于异地委托矫正的法律程序不明确,造成矫正人员的矫正费用增大,同时也加大了矫正成本。六是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减刑条件而没有达到依法减刑的。七是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依法收监的而没有收监。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确有必要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和改进检察统计报表的建议:
  一、社区矫正监管活动纠正违法具体内容(月报表): 
  (一)对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行为的纠正
  (1)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没有依法送达监外执行法律文书,没有依法将罪犯交付执行,没有依法告知罪犯权利义务的;
  (2)人民法院收到有关机关对监外执行罪犯的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建议后,没有依法进行审查、裁定、决定的;
  (3)对依法应当减刑的监外执行罪犯,人民法院没有裁定减刑或者减刑裁定不当的;
  (3)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应当作出对罪犯收监执行决定而没有作出决定的;
  (4)监狱、看守所应当将罪犯收监执行而没有收监执行的;
  (二)对司法行政机关行为的纠正
  (1)司法行政机关没有及时接收监外执行罪犯,对监外执行罪犯没有落实监管责任、监管措施的;
  (2)司法行政机关对违法的监外执行罪犯依法应当给予处罚而没有依法建议处罚的;
  (3)司法行政机关对依法应当减刑的监外执行罪犯,没有提请减刑或者提请减刑不当的;
  (4)监外执行罪犯刑期或者考验期满,公安机关、监狱、看守所、司法行政机关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和履行相关程序的;
  (5)监外执行罪犯出现脱管、漏管情况的;
  (6)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没有落实矫正、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的;
  (7)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每月教育学习时间达不到八小时和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达不到八小时的;
  (8)其他依法应当提出纠正意见的情形。
  以上行为应当列入监外执行监管活动情况月报表(纠正违法)
  二、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和收监建议纠正违法内容(半年报表)
  (1)监外执行罪犯符合减刑条件的,而没有提请减刑建议的; (2)监外执行罪犯不符合减刑条件的,而提出减刑建议的;
  (3)对依法提出减刑建议后,没有报送检察院监所部门审查的;
  (4)对报送减刑建议材料,不齐全的;
  (5)没有听取检察机关审查意见的。
  (6)依法应当提出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和收监执行建议,而没有提出的;
  (7)对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的建议,没有报送检察机关监所部门审查的;报送材料不齐全的;
  (8)没有将检察机关审查的检察意见载入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建议书的;
  以上纠正行为应当落入监外执行检察情况半年表。
  三、完善和规范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建议书运用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对检察统计月报表和半年报表所规定的具体纠正内容,情节轻微的直接提出口头纠正意见,情节一般的可制发检察建议书,对检察建议书建议的内容不及时纠正、整改的,应当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如对人民法院法律文书不送达的,可采用检察建议书建议送达,人民法院采纳了建议,对2011年及以后年份的法律文书在送达社区矫正机构的同时依法送达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如果人民法院对检察建议书置之不理,应当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如对司法行政机关脱管、漏管、未落实监管措施、依法减刑而不减刑的、应当收监执行而没有提出收监建议的等违法行为,可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纠正,2011年我们对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在矫正过程中有十九名脱管、漏管依法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纠正,司法行政机关立即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对十九名脱管、漏管人员建立了矫正档案,落实了矫正监管措施。但司法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书建议纠正而不纠正的,应当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
其他文献
一、“校局合作”构建之缘由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学前教育到博士教育整个过程划分为67个等级,在2~5级中,又以教育计划是以学术为目的还是以职业为目的,细化分为A、B、C三类。其中,5B级的“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者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
期刊
摘 要:针对市场上时常出现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为了保障商标权人的利益,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商标侵权的赔偿。商标的侵权造成的后果除了直接损害商标权人销售利益外,对商标商誉、商标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损害也是同时存在的,甚至损害程度更大。  关键词:商标;商标侵权;损害赔偿  一、案情回顾及评析  原告:SGG利是高有限公司(代理人: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律师)[1]  被告:丹阳扬升橡
期刊
基于“诉讼经济”、“当事人化”、“再社会化”和“恢复性司法”等功能目标要求,附条件不起诉实际上是法院、检察院、被不起诉人和被害人等四方主体的博弈过程,并由此衍生出检察官主导下法院同意、被不起诉人同意和被害人同意等几个变量,围绕功能、主体这两大要素,我国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适用前提、主体参与和所附条件等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检讨和制度设计。  我院于2011年制定了《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不
期刊
任何改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运行,不同的改革需要不同的环境,同样,不同的环境限定着不同的改革能否成功。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是环境决定着改革成败,这种论调从表面上看可能有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一直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只是条件:改革能否成功,结果如何要看改革措施的内容如何设计,如何运行,而不是取决于它周围的环境。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环境决
期刊
立案调解是指法院的立案庭对有可能经过调解解决的民商事案件在案件移送相关审判庭前,由立案法官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在确保自愿、合法的原则下,协商达成协议、化解纠纷的诉讼活动。 2009年以来,漳浦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采取灵活多样调解方法开展立案调解工作,有效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取得了较好的办案效果。近期,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调研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普及,网络犯罪应运而生并趋向多发。因网络犯罪极具智能性、隐蔽性和扩散性,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力不可小觑。诱发网络犯罪因素很多,其中技术原因、犯罪心理和社会原因是最重要方面,为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也必须从技术、制度、社会控制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网络犯罪;犯罪原因;预防措施  自上世纪末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发展突发猛进。据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
期刊
摘 要:国有独资银行纷纷改制为国有出资的股份有限公司,变革引发对国有出资银行管理人员主体身份认定之争。本文试图提出立法建议以解决国有出资银行管理人员的主体认定问题。  关键词:银行管理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立法完善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国有独资银行纷纷改制为国有出资的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国银行”成为首家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同年9月,中国建
期刊
摘 要:刑事立案监督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刑事立案工作进行监督的一项全新的检察职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与检察机关的刑事侦查监督制度、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刑罚执行监督制度一起构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体系,使检察监督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研究立案监督制度的概念、地位、理论基础,指出现状的不足,以期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得以修改完善。  关键词:
期刊
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呼声在学界已经不是今天的事情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确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出现,我们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了我们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笔者认为,学者们单凭与国际接轨废除死刑的理论和纯理论的逻辑推理也难以实现这一伟大使命。“试图通过宏大理论来逃避常识的经验论,你将把活生生的清楚的经验材料从你所使用的概念中割离出来;而且如果你不小心翼翼,那
期刊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庭审方式改革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增设了庭前预备会议,设立了关键证人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扩大了律师在取证、会见和阅卷等方面的权利,并对简易程序作了重大修改,凸显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确立了“控辩式”的庭审方式。应该看到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挑战与机遇并存,既给国家公诉人的出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新刑诉法给国家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