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教育发展主要源泉动力,伴随着我国创新教育不断发展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的方向便很自然地引到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来,其重点和难点便转向于创新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是教学的创新,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1.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生活化”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决定他们以思考问题的思维认识事物,教师通过具体事例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出发点,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数学教师要很好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一切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并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设计数学问题的情境,通过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加强小学数学知识设计“生活化”,设置好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生活。如,在讲授1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先出一道这样的数学问题考考学生:小明的爸爸叫他去商店里购买一瓶生抽,精盐和生各一包,而生抽6元/瓶,精盐2元/包,生粉1元/包,试问,小明最少要问其爸爸给多少钱才够?很显然,这些数学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时时刻刻将课本里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就不觉得抽象了。
2.数学问题“情景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引导学生在视、听、想等多种感觉器官合作上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情景,对数学有切身的感受,以此促使他们由感性到理性上的升华,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可以感悟到数学知识是离不开生活。比如,身边的物体也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温度测量等都与数学有关;在高铁上飞速的列车为何不会撞车,感知什么是“相遇”,什么是“追及”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上的汽车,和路上行人的情况,可以体会车流的增减和路上行人的多少与时间上的关系等,而这些抽象问题都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直接的理解。此外,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也能领悟数学知识。如,某商场促销标语“从现在起本商场的商品五折起出售”,可以感受到数学百分数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能悟出商品的原价、现价与打折的关系,更好地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在服装商场中经常遇到“卖二件送一件”的情况,如“衣服45元/件,卖2件送1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一下,这样的营销手段是让利消费者呢?还是骗促销?
3.教学情景“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化。在均衡化办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中一个不可少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成了课堂的主角,也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小学生更喜欢这多媒体教学,五颜六色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吸引力超强的卡通人物,这情境远远比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课堂更加吸引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是我们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合起来,学生在乐中领悟知识,实在是件一举两得的事。例如,笔者在讲授“数一数”这个问题时,制作了一个这样的课件,专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大森林的画面为背景,里面有活蹦乱跳的小动物、还有生动形象的小鸟叫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他们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兴奋地盯着大屏幕,手指在跟着动物的跳跃而数数。
总言之,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将《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落到实处。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验能力的创新
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通过直观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尽量采用这方法。数学课堂里直观教学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实验,而在过去的数学实验课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这样一来,学生观看是明白了,但是长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所学的知识遗忘率过大。因此,如果在数学实验课中,能够让学生多参与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巩固率就会高。
因此,在数学实验课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操作,在动手实验中创新。如,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教学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然后再想一想,这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让学生先用红薯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学生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学生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再对着棱长的面切取一个个小方体。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这样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通过动手操作的认识过程,远比教师费力地讲解和教师的自导自演好得多。久而久之,这样就可以由操作兴趣培养成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创新才是向深层次发展。
2.加强实践能力的创新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至于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为什么是这样是一知半解。如果某些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那么,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肯定不同。如,在圆周率π=3.14159……这个问题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由学生自己找出圆周率的答案,通过实践操作后学生对这个圆周率肯定有了更加得到的认识。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利用到所学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来计算一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得出来的答案,记忆肯定深刻得很。因此,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是数学课堂上更大、更理想的创新。
三、教师自身的创新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教师是引路人,是指明灯,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教师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一方面要不断地汇集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人来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深造。也可以开展校内的创新教学研讨,通过骨干教师来带动和开展学校的教研工作,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或名师到校内进行传授讲学,或者带领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观摩课活动,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在线课堂,从中学到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积极鼓勵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勇挑重担。年轻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此来培养更多的教学教研人才。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抓住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会,积极进行课堂上的教学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实际出发,设计好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创新的教学中获得发展,树立自主创新精神,这样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1.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生活化”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决定他们以思考问题的思维认识事物,教师通过具体事例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出发点,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数学教师要很好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一切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并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设计数学问题的情境,通过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加强小学数学知识设计“生活化”,设置好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生活。如,在讲授1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先出一道这样的数学问题考考学生:小明的爸爸叫他去商店里购买一瓶生抽,精盐和生各一包,而生抽6元/瓶,精盐2元/包,生粉1元/包,试问,小明最少要问其爸爸给多少钱才够?很显然,这些数学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时时刻刻将课本里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就不觉得抽象了。
2.数学问题“情景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引导学生在视、听、想等多种感觉器官合作上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情景,对数学有切身的感受,以此促使他们由感性到理性上的升华,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可以感悟到数学知识是离不开生活。比如,身边的物体也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温度测量等都与数学有关;在高铁上飞速的列车为何不会撞车,感知什么是“相遇”,什么是“追及”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上的汽车,和路上行人的情况,可以体会车流的增减和路上行人的多少与时间上的关系等,而这些抽象问题都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直接的理解。此外,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也能领悟数学知识。如,某商场促销标语“从现在起本商场的商品五折起出售”,可以感受到数学百分数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能悟出商品的原价、现价与打折的关系,更好地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在服装商场中经常遇到“卖二件送一件”的情况,如“衣服45元/件,卖2件送1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一下,这样的营销手段是让利消费者呢?还是骗促销?
3.教学情景“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化。在均衡化办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中一个不可少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成了课堂的主角,也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小学生更喜欢这多媒体教学,五颜六色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吸引力超强的卡通人物,这情境远远比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课堂更加吸引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是我们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合起来,学生在乐中领悟知识,实在是件一举两得的事。例如,笔者在讲授“数一数”这个问题时,制作了一个这样的课件,专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大森林的画面为背景,里面有活蹦乱跳的小动物、还有生动形象的小鸟叫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他们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兴奋地盯着大屏幕,手指在跟着动物的跳跃而数数。
总言之,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将《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落到实处。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验能力的创新
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通过直观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尽量采用这方法。数学课堂里直观教学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实验,而在过去的数学实验课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这样一来,学生观看是明白了,但是长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所学的知识遗忘率过大。因此,如果在数学实验课中,能够让学生多参与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巩固率就会高。
因此,在数学实验课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操作,在动手实验中创新。如,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教学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然后再想一想,这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让学生先用红薯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学生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学生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再对着棱长的面切取一个个小方体。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这样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通过动手操作的认识过程,远比教师费力地讲解和教师的自导自演好得多。久而久之,这样就可以由操作兴趣培养成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创新才是向深层次发展。
2.加强实践能力的创新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至于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为什么是这样是一知半解。如果某些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那么,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肯定不同。如,在圆周率π=3.14159……这个问题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由学生自己找出圆周率的答案,通过实践操作后学生对这个圆周率肯定有了更加得到的认识。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利用到所学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来计算一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得出来的答案,记忆肯定深刻得很。因此,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是数学课堂上更大、更理想的创新。
三、教师自身的创新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教师是引路人,是指明灯,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教师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一方面要不断地汇集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人来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深造。也可以开展校内的创新教学研讨,通过骨干教师来带动和开展学校的教研工作,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或名师到校内进行传授讲学,或者带领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观摩课活动,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在线课堂,从中学到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积极鼓勵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勇挑重担。年轻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此来培养更多的教学教研人才。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抓住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会,积极进行课堂上的教学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实际出发,设计好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创新的教学中获得发展,树立自主创新精神,这样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