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郭熙的山水画创作理念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郭熙从讲山水画的“养”来道出儒释道三家文化在山水画里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提醒作为画者应在传承中要有创新,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关键词】: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画四要说;养;山水画
最近读了郭思编的《临泉高致》这本书,《临泉高致》以有山水训、画意、画决、画题、画格拾遗、画记、许光凝序几个章节来讲述了郭熙的山水画的高境,以此來启发后人,发人深思。我从郭熙山水画的四要说、“养”的重要性,来讲先生山水画,以此也调整自己平时的绘画心境。
一、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四要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山水很美也常有,我们可在有闲情时,去到有山水的地方旅游,游走在山水间让心情平静下来,好好地欣赏山水的壮阔与美丽,暂时与山水融为一体享受其中的快乐与美好,但是要想投身到山水之间,忘却一切烦恼,长期居住在这里,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却很难做到,也没有勇气和机会,所以人们往往是通过画家的山水画来抒发自己的美好情怀,而喜欢山水的文人隐士经常借用用山水来抒发自己的隐逸情怀。因此“与其托身于山水,不如寄情与山水,这样一来,作为替代品的山水画反而超越山水本身,拥有了独立的价值。”
同时人们希望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也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这样一来人们看到画中有道路会觉得这是有路可走的,看到山水就如置身于其中进行观看,看到画里的小人仿佛那个人就是自己,看到画里的房屋就犹如自己在其中居住着,过着一种理想美好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实现了自己美好的心愿。但山水画多为“可行”“可望”,因此郭熙提出了“凡画山水者,只有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皆入妙品。”可见郭熙更重视山水画的“可游”“可居”。
二“养”的重要性
郭熙先生讲到“养”对于作画的重要性时说道:“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求之不精辟,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这里的郭熙先生讲到了“养”,即所养欲扩充,所览欲淳熟,所经欲众多,所求欲精粹。所养欲扩充,就比如要表现仁者乐山,就在山里画个人,要表达智者乐水,就画一个人老翁侧耳倾听于岩前,这就是内容少,画面不丰富的不扩充之病,若想丰富就要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表现出来,就应该想办法把仁者和智者在山里的那种心境,那种满足感,情景表达出来,而不能光靠一个人和一个动作。所览欲淳熟,就是一般情况下在画面上表现出的物体少而不熟练,要脱离这种效果就必须多了解山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把画面调整的更为丰富,而水就要把它的各种动态展示出来,通过山水的调整使画面更有内容。所经之不众,主要是创作者的视野比较狭窄,不了解山的整体形势。郭熙提出“至于大人达士,不拘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艺博考,已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 所求之不精粹,可能是那么多山中并没有很多的奇山异峰,水也是如此,所以很多画家不了解自然的形象,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便造成了取之不精粹。
让我想到现在我的画面和我的创作还有好多的缺陷,平时自己还不够勤勉,在速写上,记录上做的还不够足,手头上收集到的素材还不够充分,如我这次想的是以自己家乡的传统民间活动“英歌舞”来做为创作题材,但对这活动只在过年时才能看到,在记忆与印象里虽能感受到那种舞蹈在舞动时的气势和这种活动所代表着的祈福、驱魔作用外,对于它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些欠缺观察和了解,如对于英歌舞这种传统节目的来源、它的演变、它在编排上的一些阵势和寓意、这种节目里的人物形象在服饰上的配色和图案上的寓意和设计上的讲究、舞蹈动作上的编排,每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上还是了解的不够充分,同时没能去了解与这种活动相关的其他各种民间活动的资料。每种民间传统活动都有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要是能多去好好考察也许我能对这种民间传统活动里的人物服饰用色、图案、花纹上有哪些讲究和寓意有更好的了解,这样一来也许我在创作上才能胸有成竹,更主观更自由些,创作思路也能打的开,而不会仓促下笔,使人物呆板,画面不够生动、有力、传神。
同时“养”的形成也要进入一种道家所提倡的虚静状态,只有保持一种心无杂念,心静如水时的作画佳境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杜甫在《戏题画山水图歌》里讲到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创作状态和技艺高超的制琴者不是随时都能制作出好的琴,而是等到他遇到好的材质,好的心境时,才能心有成竹的去做出一把好琴。这也是教导我们在作画时不要急于求成,当不想画时就停笔,不要急躁,使自己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不要强求自己去作画,好好琢磨要怎么画,要多观察,多去了解想要描绘的对象,慢慢去领悟要描绘的对象,使自己在心里慢慢酝酿,等到有绘画的兴致,有灵感时,抓住瞬间出现于脑里的画面,提笔作画,画出自己心心念念的对象,把它描绘于纸上,以免其马上消失不见。这也时时刻刻提醒我,要保持这种作画心态,就像即将来临的毕业展,心里很着急要画出一些让自己满意的稿子来,但又不知怎么画,心理有些急躁,我应该向郭熙先生一样慢慢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多画些稿子,多去观察我要画的英歌舞对象,在脑子里多些思考,慢慢琢磨,当有好的想法,和兴致时再提笔作画,一步一步来。做出来的画才能得心应手,画面不浮不躁,直抒胸臆,耐人寻味,心情才会愉悦,观赏画的人也会被吸引与感动。
三:结语
山水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多向前人学习,同时也要后人不断的研究、学习、继承、突破、创新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林泉高致》/(宋) 郭思编;杨伯编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9(2016.6重印)
【关键词】: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画四要说;养;山水画
最近读了郭思编的《临泉高致》这本书,《临泉高致》以有山水训、画意、画决、画题、画格拾遗、画记、许光凝序几个章节来讲述了郭熙的山水画的高境,以此來启发后人,发人深思。我从郭熙山水画的四要说、“养”的重要性,来讲先生山水画,以此也调整自己平时的绘画心境。
一、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四要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山水很美也常有,我们可在有闲情时,去到有山水的地方旅游,游走在山水间让心情平静下来,好好地欣赏山水的壮阔与美丽,暂时与山水融为一体享受其中的快乐与美好,但是要想投身到山水之间,忘却一切烦恼,长期居住在这里,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却很难做到,也没有勇气和机会,所以人们往往是通过画家的山水画来抒发自己的美好情怀,而喜欢山水的文人隐士经常借用用山水来抒发自己的隐逸情怀。因此“与其托身于山水,不如寄情与山水,这样一来,作为替代品的山水画反而超越山水本身,拥有了独立的价值。”
同时人们希望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也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这样一来人们看到画中有道路会觉得这是有路可走的,看到山水就如置身于其中进行观看,看到画里的小人仿佛那个人就是自己,看到画里的房屋就犹如自己在其中居住着,过着一种理想美好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实现了自己美好的心愿。但山水画多为“可行”“可望”,因此郭熙提出了“凡画山水者,只有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皆入妙品。”可见郭熙更重视山水画的“可游”“可居”。
二“养”的重要性
郭熙先生讲到“养”对于作画的重要性时说道:“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求之不精辟,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这里的郭熙先生讲到了“养”,即所养欲扩充,所览欲淳熟,所经欲众多,所求欲精粹。所养欲扩充,就比如要表现仁者乐山,就在山里画个人,要表达智者乐水,就画一个人老翁侧耳倾听于岩前,这就是内容少,画面不丰富的不扩充之病,若想丰富就要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表现出来,就应该想办法把仁者和智者在山里的那种心境,那种满足感,情景表达出来,而不能光靠一个人和一个动作。所览欲淳熟,就是一般情况下在画面上表现出的物体少而不熟练,要脱离这种效果就必须多了解山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把画面调整的更为丰富,而水就要把它的各种动态展示出来,通过山水的调整使画面更有内容。所经之不众,主要是创作者的视野比较狭窄,不了解山的整体形势。郭熙提出“至于大人达士,不拘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艺博考,已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 所求之不精粹,可能是那么多山中并没有很多的奇山异峰,水也是如此,所以很多画家不了解自然的形象,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便造成了取之不精粹。
让我想到现在我的画面和我的创作还有好多的缺陷,平时自己还不够勤勉,在速写上,记录上做的还不够足,手头上收集到的素材还不够充分,如我这次想的是以自己家乡的传统民间活动“英歌舞”来做为创作题材,但对这活动只在过年时才能看到,在记忆与印象里虽能感受到那种舞蹈在舞动时的气势和这种活动所代表着的祈福、驱魔作用外,对于它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些欠缺观察和了解,如对于英歌舞这种传统节目的来源、它的演变、它在编排上的一些阵势和寓意、这种节目里的人物形象在服饰上的配色和图案上的寓意和设计上的讲究、舞蹈动作上的编排,每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上还是了解的不够充分,同时没能去了解与这种活动相关的其他各种民间活动的资料。每种民间传统活动都有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要是能多去好好考察也许我能对这种民间传统活动里的人物服饰用色、图案、花纹上有哪些讲究和寓意有更好的了解,这样一来也许我在创作上才能胸有成竹,更主观更自由些,创作思路也能打的开,而不会仓促下笔,使人物呆板,画面不够生动、有力、传神。
同时“养”的形成也要进入一种道家所提倡的虚静状态,只有保持一种心无杂念,心静如水时的作画佳境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杜甫在《戏题画山水图歌》里讲到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创作状态和技艺高超的制琴者不是随时都能制作出好的琴,而是等到他遇到好的材质,好的心境时,才能心有成竹的去做出一把好琴。这也是教导我们在作画时不要急于求成,当不想画时就停笔,不要急躁,使自己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不要强求自己去作画,好好琢磨要怎么画,要多观察,多去了解想要描绘的对象,慢慢去领悟要描绘的对象,使自己在心里慢慢酝酿,等到有绘画的兴致,有灵感时,抓住瞬间出现于脑里的画面,提笔作画,画出自己心心念念的对象,把它描绘于纸上,以免其马上消失不见。这也时时刻刻提醒我,要保持这种作画心态,就像即将来临的毕业展,心里很着急要画出一些让自己满意的稿子来,但又不知怎么画,心理有些急躁,我应该向郭熙先生一样慢慢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多画些稿子,多去观察我要画的英歌舞对象,在脑子里多些思考,慢慢琢磨,当有好的想法,和兴致时再提笔作画,一步一步来。做出来的画才能得心应手,画面不浮不躁,直抒胸臆,耐人寻味,心情才会愉悦,观赏画的人也会被吸引与感动。
三:结语
山水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多向前人学习,同时也要后人不断的研究、学习、继承、突破、创新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林泉高致》/(宋) 郭思编;杨伯编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9(2016.6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