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的有效性。最近,学校组织了“质量标准在身边”一系列学习活动。我在认真研读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以质量标准为“尺子”测量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此时正值六年级毕业复习的关键时期,我用标准好好量了量自己的六年级语文复习,扬标准倡导之长,克不符标准之短,提升了自己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六年级;毕业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激趣,常关注学生
(一)开个复习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老师先要做一番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为孩子们讲清楚此次毕业考试的重要意义: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为自己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涂上亮丽的色彩。
(二)关注孩子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大张旗鼓表扬上课积极投入的孩子,悄悄记下课堂表现欠佳的孩子,进行个别谈心交流,找到症结,安慰鼓励,给予帮助,传递力量。
(三)更加重视家校合作的力量。到了六年级,一部分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从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要让他来支持配合你的复习,可能是有些难度。加之一些暂时落后的孩子形成这种状况,还与一些家庭教育失当有一定关系。可是,当我们换个思路,也许也会出现一些新气象。
(四)知识呈现方式变一变,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主动复习。复习课上所要强调、巩固、提升的知识点大都是学生学过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孩子上课会觉得特别枯燥,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降低。有时候,只需要我们老师稍稍动一点脑筋,我们的课堂可以立刻变得“与众不同”。
二、重反馈,常回头看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生的基础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影响深远。对于基础知识,我们一刻也不得放松。除了平时随时纠正、强调,在复习时,要特别重视学生作业和平时检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易错点,需要老师在记录、整理的基础上把一些难点分散開来,不断回过头去巩固和记忆。比如一些难读的字音,可以在探寻构字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归类记忆。如“串”字是一个翘舌音,但一加上偏旁,如“窜”“蹿”“撺”等都是平舌音。但有些字很特殊,如“参”。它加上偏旁构成“渗”“掺”读翘舌音,但“惨”“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等又是平舌音。这种不太好找规律的字,我们可以开辟黑板的一角每天写几个词,让孩子天天与它见面,多读多记。
三、重训练,常精心设计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训练”这一教学理念如今还蒙受着扼杀学生创造性的罪名这一“不白之冤”。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训练的。种种语文的基本功实在不是凭空或自然而然形成的,是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训练而成的。因此,在复习时则更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正大光明地按照预定的范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形象进行技能化的练习活动,使其结果转化为能力。
学生的答题技巧需要训练。我时常注意教给孩子答题的步骤和方法,遇到问答题时,让孩子经历一个这样的思考过程:读懂问题、弄清要求——找到段落、缩小范围——根据问题、整理提炼——组织语言、有序表达,并按照这样的步骤持之以恒地训练,以提高孩子答题的准确性和叙述的条理性。
四、重方法,常梳理归纳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各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教给学生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语文而言,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日益更新。教师无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我们教育学生就象猎人打猎一样,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猎枪,而不是老让他们带干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工具,并最终运用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熟练使用猎枪”是猎人生存的基本保证,那么“灵活运用知识”一定是学习成功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方法极其重要。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知识将会是无限的。
五、重运用,常拓展迁移
“运用”一个当前语文界中的热词,它代表着当前语文的教学方向。此时自不必由我来赘述,我只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就典型读法和典型写法进行迁移运用。
(一)典型读法的迁移运用。写人的文章,在五六年级的课文中占了一定的比重,可引导学生梳理出阅读写人文章的三要:一要抓住特点,体会个性。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二要抓住事例,分析形象。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三要理清课文层次,明确目的。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复习时我们以《少年闰土》为例回顾阅读写人文章的典型读法,再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课文,最后再拓展到课外读物上写人文章的阅读。
(二)典型写法的迁移运用。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所在。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就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进行分项仿写。如从形式上,可学习范文遣词造句、布篇谋局的方法;内容上可替作者说话,也可为主人公着想或自我之境、自得之情的抒发等。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一次次读写实践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启荣,基于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考试周刊2015(1)
[2]种满满,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自信心学苑教育2011(1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六年级;毕业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激趣,常关注学生
(一)开个复习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老师先要做一番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为孩子们讲清楚此次毕业考试的重要意义: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为自己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涂上亮丽的色彩。
(二)关注孩子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大张旗鼓表扬上课积极投入的孩子,悄悄记下课堂表现欠佳的孩子,进行个别谈心交流,找到症结,安慰鼓励,给予帮助,传递力量。
(三)更加重视家校合作的力量。到了六年级,一部分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从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要让他来支持配合你的复习,可能是有些难度。加之一些暂时落后的孩子形成这种状况,还与一些家庭教育失当有一定关系。可是,当我们换个思路,也许也会出现一些新气象。
(四)知识呈现方式变一变,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主动复习。复习课上所要强调、巩固、提升的知识点大都是学生学过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孩子上课会觉得特别枯燥,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降低。有时候,只需要我们老师稍稍动一点脑筋,我们的课堂可以立刻变得“与众不同”。
二、重反馈,常回头看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生的基础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影响深远。对于基础知识,我们一刻也不得放松。除了平时随时纠正、强调,在复习时,要特别重视学生作业和平时检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易错点,需要老师在记录、整理的基础上把一些难点分散開来,不断回过头去巩固和记忆。比如一些难读的字音,可以在探寻构字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归类记忆。如“串”字是一个翘舌音,但一加上偏旁,如“窜”“蹿”“撺”等都是平舌音。但有些字很特殊,如“参”。它加上偏旁构成“渗”“掺”读翘舌音,但“惨”“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等又是平舌音。这种不太好找规律的字,我们可以开辟黑板的一角每天写几个词,让孩子天天与它见面,多读多记。
三、重训练,常精心设计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训练”这一教学理念如今还蒙受着扼杀学生创造性的罪名这一“不白之冤”。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训练的。种种语文的基本功实在不是凭空或自然而然形成的,是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训练而成的。因此,在复习时则更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正大光明地按照预定的范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形象进行技能化的练习活动,使其结果转化为能力。
学生的答题技巧需要训练。我时常注意教给孩子答题的步骤和方法,遇到问答题时,让孩子经历一个这样的思考过程:读懂问题、弄清要求——找到段落、缩小范围——根据问题、整理提炼——组织语言、有序表达,并按照这样的步骤持之以恒地训练,以提高孩子答题的准确性和叙述的条理性。
四、重方法,常梳理归纳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各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教给学生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语文而言,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日益更新。教师无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我们教育学生就象猎人打猎一样,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猎枪,而不是老让他们带干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工具,并最终运用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熟练使用猎枪”是猎人生存的基本保证,那么“灵活运用知识”一定是学习成功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方法极其重要。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知识将会是无限的。
五、重运用,常拓展迁移
“运用”一个当前语文界中的热词,它代表着当前语文的教学方向。此时自不必由我来赘述,我只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就典型读法和典型写法进行迁移运用。
(一)典型读法的迁移运用。写人的文章,在五六年级的课文中占了一定的比重,可引导学生梳理出阅读写人文章的三要:一要抓住特点,体会个性。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二要抓住事例,分析形象。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三要理清课文层次,明确目的。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复习时我们以《少年闰土》为例回顾阅读写人文章的典型读法,再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课文,最后再拓展到课外读物上写人文章的阅读。
(二)典型写法的迁移运用。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所在。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就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进行分项仿写。如从形式上,可学习范文遣词造句、布篇谋局的方法;内容上可替作者说话,也可为主人公着想或自我之境、自得之情的抒发等。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一次次读写实践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启荣,基于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考试周刊2015(1)
[2]种满满,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自信心学苑教育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