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明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二、绘声绘色的感染力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感染力是关键。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童趣》,我模仿孩子的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教师讲的抑扬顿挫,学生学的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学习《行道树》,我饱含深情,声情并茂,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树“这种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奉献浓阴”的奉献精神。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文采飞扬。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讲述朱自清的《春》,学到“春花图”,就引导学生以“百花争妍”为题进行古诗文填充。列举含有花的诗句,要学生填出花名,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春风图”,也引导学生以“八面来风”为题,进行了古诗竞背活动。学生翻书、查资料,兴趣十足。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三、含蓄幽默的趣味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方式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我的一个学生是班上的小体育健将,但在课堂上太喜欢开小差。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我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脸红了。后来,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非常好。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含蓄外,幽默的语言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菊花。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 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四、辞约意丰的凝炼性
辞约意丰即用最简明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我同时带两个班的语文,在一个班讲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学生文言功底较差,怕他们不懂诗的含义,就先一句一句地给他们翻译清楚,分析课文时,问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写了哪些景?”学生根据我的字面翻译,回答得五花八门,很多人都认为是晚上,效果不是很好。在另一个班我调整了方案,先要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诗的含义、诗的意境,学生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展开联想,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我只作了简单地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明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二、绘声绘色的感染力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感染力是关键。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童趣》,我模仿孩子的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教师讲的抑扬顿挫,学生学的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学习《行道树》,我饱含深情,声情并茂,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树“这种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奉献浓阴”的奉献精神。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文采飞扬。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讲述朱自清的《春》,学到“春花图”,就引导学生以“百花争妍”为题进行古诗文填充。列举含有花的诗句,要学生填出花名,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春风图”,也引导学生以“八面来风”为题,进行了古诗竞背活动。学生翻书、查资料,兴趣十足。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三、含蓄幽默的趣味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方式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我的一个学生是班上的小体育健将,但在课堂上太喜欢开小差。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我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脸红了。后来,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非常好。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含蓄外,幽默的语言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菊花。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 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四、辞约意丰的凝炼性
辞约意丰即用最简明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我同时带两个班的语文,在一个班讲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学生文言功底较差,怕他们不懂诗的含义,就先一句一句地给他们翻译清楚,分析课文时,问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写了哪些景?”学生根据我的字面翻译,回答得五花八门,很多人都认为是晚上,效果不是很好。在另一个班我调整了方案,先要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诗的含义、诗的意境,学生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展开联想,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我只作了简单地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