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之相适应是,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习惯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伟人、名家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越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作为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長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合作。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想、边记的习惯,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上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思维应和老师的思维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学生都能意会。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思考的有条理、有根据,不能想当然或胡乱猜疑。学生只有静心地思考,才能把知识脉络梳理清晰,真正掌握它,理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推理、试验、观察、讨论等活动。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有很多,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习惯的开始。然后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或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还有就是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标记,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做作业要做到独立、认真、准确、完整。让孩子从内心意识到,作业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每天必做,必须要完成,同时要认真检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查习惯,导致作业中的错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自觉检查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查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伟人、名家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越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作为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長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合作。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想、边记的习惯,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上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思维应和老师的思维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学生都能意会。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思考的有条理、有根据,不能想当然或胡乱猜疑。学生只有静心地思考,才能把知识脉络梳理清晰,真正掌握它,理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推理、试验、观察、讨论等活动。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有很多,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习惯的开始。然后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或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还有就是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标记,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做作业要做到独立、认真、准确、完整。让孩子从内心意识到,作业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每天必做,必须要完成,同时要认真检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查习惯,导致作业中的错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自觉检查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查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