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的艺术理论所取得的成果其中就有,当丹托说艺术终结以后,我们说丹托们已经终结,因为今天的艺术不仅仅是丹托所强调的艺术史宏大叙事的终结,而且是艺术家的彻底终结,艺术不再必须从艺术家当中或者像艺术史那样从博物馆中找到研究对象,或者是对画廊、艺术中心、美术馆里看到的作品的评论了。
而我们现在一直看到的作品直接就在社会新闻事件中,或者是新闻事件的各种因素和人物形成了今天的各种作品,所以任何的阐释学所宣布的作者已经死亡的口号也已经作废,因为作者以一种不可预计的可能性活生生地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而理论在这些作者中找到它的案例,或者直接可以说,艺术家不存在了,而艺术复活了。
当吴良述律师的“裤子事件”被微信疯传后,他也不自觉地完成了一件作品,这件作品不是他刻意要做的,就像艺术家都是刻意在做作品那样,而是由一个突发的冲突而导致的结果。
那是吴良述律师去广西南宁青秀区法院办案,当立案被拒后,法警怀疑吴良述现场备了录音而强行将他按倒在地并实施殴打和用脚踩其胸,以至于吴良述的手机被毁,裤子被撕破,事后,法警要求吴良述先换了裤子再离开法院,吴良述不服从,直接就原样破裤子走出法院,并站在法院门口拍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吴良述的一个裤管从大腿处撕开,大腿露出,而吴良述的眼神仿佛在天问。这告诉了我们如果律师按照法警说的换好衣服出去,那这个事件在,而这个作品——律师走出法院在门口站着的行为作品就没有了。
高氏兄弟针对这个事件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有关吴律师被法警撕裤:一件超极权时代的杰作》,这篇文章明显是跟随着我的“新闻即艺术”的命题而发挥的,他说:如果说中国社会是一个比以追求观念与视觉的新奇炫酷刺激为特征的当代艺术展场更加吸引人的大展场,那么,微信微博网络空间便是它每日吸引眼球、刺激感官、挑战认知的展览发布会。
只要每天早晨打开手机,五花八门、匪夷所思的各种新闻小道消息便会以文字图片与视频的形式潮水般涌入视线,保证不会让人感觉像去那些已经成套路的当代艺术展览开幕式那么令人失望和乏味。
高氏兄弟的话可以用来证明我的理论在今天的意义,当然我的“批评性艺术”的提出和对弱小的“批评性艺术”的决不动摇的支持,却被像彭德这样的假冒伪劣批评家们诬蔑为“专制思维”,他们将一种理论主张和实践等同為专制思维,并以此来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当然我要这样来反击:凡此攻击皆属“九头鸟”人种所为或者自己身为“九头鸟”思维习惯而不知的人所为。
高氏兄弟将吴良述的破裤子事件阐释为“批评性艺术”(用我的关键词转述一下)不会是被我专制的产物,坚持一种理论主张是基本的学术规范,引用他人的理论主张也是基本的学者态度,像彭德这样的言论早就可以扔到垃圾筒里去了。
当然,吴良述律师的这一行为何以成为艺术作品——只要在门口一站就是艺术,而无须任何的加工——倒是离不开我的“批评性艺术”的“物质痕迹与语境焦点”的逻辑框架,也离不开我对这样的艺术所作的 “问题情境”的检验。
吴良述的裤子被撕破,原本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吴良述带着这个突发事件在法院门口,连同破裤子的吴良述立即成了这件作品的主体作者。法警的行为和法律环境及律师在法院的遭遇成为了其语境,在这样的艺术中,对任何人都有可能瞬间产生作品,就是有一个前提,即是,留住你的物质痕迹,释放你的语境焦点。
非艺术中可能会形成一件很好的作品是我在关注的角度,从“批评性艺术”的构成要件来说,吴良述具备了这样的要件。
至于吴良述是不是艺术家根本不是讨论的内容,因为“批评性艺术”是可以离开艺术家来讨论艺术的,像吴良述所遭遇的突发事件的结果,高氏兄弟毫无疑问也是直接作为一件作品来感叹的,就像“艺术是一种舆论”在我的《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一书中作为基础命题现在也能对吴良述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那样。
关于这种理论也可以在高氏兄弟的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作者主体问题上作出我的解释并与高氏兄弟的论述不同。
高氏兄弟说:鉴于现将此图像以连续性重复性手段呈现于微信(这是高氏兄弟将吴良述的照片作了重复拼贴),略表一点我对创作此杰作的法警们的“敬佩”,也借此对法警们的创作材料——吴律师及其被撕破的裤子表达一种感同身受的关切。
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则对此杰作创作者背靠的体制报以最大程度的轻蔑。
高氏兄弟的这段论述还是没有把吴良述作为艺术主体,而是把事件的制造者们当作了作者主体了,所以我接着就追踪写了这篇文章。
在认为这是一件杰作上,高氏兄弟与我站在一起了,自然显得“吾道不孤”,但在作品的主体上有了不同,在艺术主体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上,高氏兄弟与我正好构成了一个倒置关系,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在我的理论逻辑中吴良述是这件艺术作品的主体。
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希望“新闻即艺术”是对新闻事件的艺术加工的艺术家企图不是我必须要的,所以当艺术家们又要对这个新闻进行艺术上的创作的时候,我要说,如果没有在观念上提出新的态度,那吴良述已经完成了作品,艺术家对其加工是极其徒劳无功而且显得很无能。
一个活生生的破裤子事件,突发事件给足了它成为“批评性艺术”的理由,而面对艺术家提出的加工要求,我只有这样回答:让艺术家见鬼去吧。
而我们现在一直看到的作品直接就在社会新闻事件中,或者是新闻事件的各种因素和人物形成了今天的各种作品,所以任何的阐释学所宣布的作者已经死亡的口号也已经作废,因为作者以一种不可预计的可能性活生生地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而理论在这些作者中找到它的案例,或者直接可以说,艺术家不存在了,而艺术复活了。
当吴良述律师的“裤子事件”被微信疯传后,他也不自觉地完成了一件作品,这件作品不是他刻意要做的,就像艺术家都是刻意在做作品那样,而是由一个突发的冲突而导致的结果。
那是吴良述律师去广西南宁青秀区法院办案,当立案被拒后,法警怀疑吴良述现场备了录音而强行将他按倒在地并实施殴打和用脚踩其胸,以至于吴良述的手机被毁,裤子被撕破,事后,法警要求吴良述先换了裤子再离开法院,吴良述不服从,直接就原样破裤子走出法院,并站在法院门口拍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吴良述的一个裤管从大腿处撕开,大腿露出,而吴良述的眼神仿佛在天问。这告诉了我们如果律师按照法警说的换好衣服出去,那这个事件在,而这个作品——律师走出法院在门口站着的行为作品就没有了。
高氏兄弟针对这个事件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有关吴律师被法警撕裤:一件超极权时代的杰作》,这篇文章明显是跟随着我的“新闻即艺术”的命题而发挥的,他说:如果说中国社会是一个比以追求观念与视觉的新奇炫酷刺激为特征的当代艺术展场更加吸引人的大展场,那么,微信微博网络空间便是它每日吸引眼球、刺激感官、挑战认知的展览发布会。
只要每天早晨打开手机,五花八门、匪夷所思的各种新闻小道消息便会以文字图片与视频的形式潮水般涌入视线,保证不会让人感觉像去那些已经成套路的当代艺术展览开幕式那么令人失望和乏味。
高氏兄弟的话可以用来证明我的理论在今天的意义,当然我的“批评性艺术”的提出和对弱小的“批评性艺术”的决不动摇的支持,却被像彭德这样的假冒伪劣批评家们诬蔑为“专制思维”,他们将一种理论主张和实践等同為专制思维,并以此来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当然我要这样来反击:凡此攻击皆属“九头鸟”人种所为或者自己身为“九头鸟”思维习惯而不知的人所为。
高氏兄弟将吴良述的破裤子事件阐释为“批评性艺术”(用我的关键词转述一下)不会是被我专制的产物,坚持一种理论主张是基本的学术规范,引用他人的理论主张也是基本的学者态度,像彭德这样的言论早就可以扔到垃圾筒里去了。
当然,吴良述律师的这一行为何以成为艺术作品——只要在门口一站就是艺术,而无须任何的加工——倒是离不开我的“批评性艺术”的“物质痕迹与语境焦点”的逻辑框架,也离不开我对这样的艺术所作的 “问题情境”的检验。
吴良述的裤子被撕破,原本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吴良述带着这个突发事件在法院门口,连同破裤子的吴良述立即成了这件作品的主体作者。法警的行为和法律环境及律师在法院的遭遇成为了其语境,在这样的艺术中,对任何人都有可能瞬间产生作品,就是有一个前提,即是,留住你的物质痕迹,释放你的语境焦点。
非艺术中可能会形成一件很好的作品是我在关注的角度,从“批评性艺术”的构成要件来说,吴良述具备了这样的要件。
至于吴良述是不是艺术家根本不是讨论的内容,因为“批评性艺术”是可以离开艺术家来讨论艺术的,像吴良述所遭遇的突发事件的结果,高氏兄弟毫无疑问也是直接作为一件作品来感叹的,就像“艺术是一种舆论”在我的《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一书中作为基础命题现在也能对吴良述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那样。
关于这种理论也可以在高氏兄弟的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作者主体问题上作出我的解释并与高氏兄弟的论述不同。
高氏兄弟说:鉴于现将此图像以连续性重复性手段呈现于微信(这是高氏兄弟将吴良述的照片作了重复拼贴),略表一点我对创作此杰作的法警们的“敬佩”,也借此对法警们的创作材料——吴律师及其被撕破的裤子表达一种感同身受的关切。
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则对此杰作创作者背靠的体制报以最大程度的轻蔑。
高氏兄弟的这段论述还是没有把吴良述作为艺术主体,而是把事件的制造者们当作了作者主体了,所以我接着就追踪写了这篇文章。
在认为这是一件杰作上,高氏兄弟与我站在一起了,自然显得“吾道不孤”,但在作品的主体上有了不同,在艺术主体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上,高氏兄弟与我正好构成了一个倒置关系,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在我的理论逻辑中吴良述是这件艺术作品的主体。
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希望“新闻即艺术”是对新闻事件的艺术加工的艺术家企图不是我必须要的,所以当艺术家们又要对这个新闻进行艺术上的创作的时候,我要说,如果没有在观念上提出新的态度,那吴良述已经完成了作品,艺术家对其加工是极其徒劳无功而且显得很无能。
一个活生生的破裤子事件,突发事件给足了它成为“批评性艺术”的理由,而面对艺术家提出的加工要求,我只有这样回答:让艺术家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