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识谱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识谱兴趣;运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识谱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识谱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不仅提出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笔者通过几年实践,总结了一些识谱教学的新经验,供同行探讨。
一、采用多种形式,培养识谱兴趣
1.游戏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歌谱,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想学、要学的乐趣,笔者采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在教一年级音符do、re、mi,sol,Ia时,进行“水果树”的游戏。教师将音符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每个“水果”都有不同的时值、唱名,教师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让学生摘“水果”。比比哪组“水果”摘的多。要求学生摘到“水果”必须唱一唱卡片上的音符,唱对了,就可以放在篮子里。学生都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所学的音符。
2.儿歌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编配流畅、朴实的儿歌,使儿歌与音符有机结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使枯燥乏味的乐理课变得生动。
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教师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五线谱像小手,五根线四个间,我们从下往上数,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五线四间五线谱。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指着自己的手,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
二、运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教学生视唱曲谱。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小纸船的梦》这一课的教学,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哼了起来。于是,教师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一遍就唱会了,然后再进行学唱曲谱。通过这样的唱,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信心。
2.先学节奏,再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识谱就容易多了。
歌曲《小号手之歌》的后十六分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在本课的导入时,组织学生对小号的声音进行模仿(其实小号的声音就是后十六分音符)。学生在模仿时对后十六分音符有了一定的印象。在这基础上教师出示了节奏练习,训练后十六分音符的读法、打法,再配上歌词进行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会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难点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教材《小伞花》这首歌中有一个八度大跳音程,学生不太好把握。教师先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爬山”的环节,提示学生前面有一个很高的大坎儿,要加油“跳”上去。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容易一些,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先分句段,再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也是一个好办法。
在教《你早》一课时,教师把歌曲分为二个乐句。在第一乐句能熟练的演唱后,再出示第二乐句,并让学生比比二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点。当学生能很快找到异同,教师再将不同的乐句进行教唱,学生就能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谱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能力
竖笛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极佳的实践活动。学习竖笛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钢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一首较简单的二声部视唱曲,学生的音准掌握不好,我就让学生用竖笛自学。在练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一半吹奏,一半来唱谱,帮助学生掌握音准,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在两个声部都唱熟了以后,还可以一半吹奏一半唱谱,再次训练学生的音高概念。最后再学合唱,就轻松多了。
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识谱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识谱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不仅提出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笔者通过几年实践,总结了一些识谱教学的新经验,供同行探讨。
一、采用多种形式,培养识谱兴趣
1.游戏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歌谱,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想学、要学的乐趣,笔者采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在教一年级音符do、re、mi,sol,Ia时,进行“水果树”的游戏。教师将音符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每个“水果”都有不同的时值、唱名,教师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让学生摘“水果”。比比哪组“水果”摘的多。要求学生摘到“水果”必须唱一唱卡片上的音符,唱对了,就可以放在篮子里。学生都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所学的音符。
2.儿歌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编配流畅、朴实的儿歌,使儿歌与音符有机结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使枯燥乏味的乐理课变得生动。
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教师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五线谱像小手,五根线四个间,我们从下往上数,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五线四间五线谱。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指着自己的手,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
二、运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教学生视唱曲谱。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小纸船的梦》这一课的教学,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哼了起来。于是,教师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一遍就唱会了,然后再进行学唱曲谱。通过这样的唱,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信心。
2.先学节奏,再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识谱就容易多了。
歌曲《小号手之歌》的后十六分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在本课的导入时,组织学生对小号的声音进行模仿(其实小号的声音就是后十六分音符)。学生在模仿时对后十六分音符有了一定的印象。在这基础上教师出示了节奏练习,训练后十六分音符的读法、打法,再配上歌词进行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会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难点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教材《小伞花》这首歌中有一个八度大跳音程,学生不太好把握。教师先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爬山”的环节,提示学生前面有一个很高的大坎儿,要加油“跳”上去。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容易一些,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先分句段,再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也是一个好办法。
在教《你早》一课时,教师把歌曲分为二个乐句。在第一乐句能熟练的演唱后,再出示第二乐句,并让学生比比二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点。当学生能很快找到异同,教师再将不同的乐句进行教唱,学生就能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谱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能力
竖笛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极佳的实践活动。学习竖笛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钢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一首较简单的二声部视唱曲,学生的音准掌握不好,我就让学生用竖笛自学。在练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一半吹奏,一半来唱谱,帮助学生掌握音准,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在两个声部都唱熟了以后,还可以一半吹奏一半唱谱,再次训练学生的音高概念。最后再学合唱,就轻松多了。
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识谱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