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者排斥手腕带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住院患者排斥手腕带佩戴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对100名儿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科住院患者对手腕带的款式、颜色、质量、清洁度得分较高。而大小、舒适度、方便性和厚度得分较低。37.00%的患儿认为手腕带易致过敏;57%的患儿认为手腕带戴在手腕上核对信息时不方便;58%的患儿认为佩戴手腕带后造成不舒适感。结论 患儿或其家属对手腕带评分较低,应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特点设计大小、厚薄合适及人性化的手腕带并选择合理的佩戴位置。同时护士應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
  关键词:身份识别;儿科;护理;手腕带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规定,使用患者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确认是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护理、检查的基本保证[1]。储存有患者住院号、姓名、性别及二维码标识的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的象征,在临床护理工作的查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自2012年12月开始使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对手腕带进行二维码扫描核对信息,能有效降低临床差错事故的发生。然而经笔者临床观察发现,儿科患者佩戴手腕带比率较成人患者偏低。为了解患儿排斥手腕带佩戴的原因,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笔者于2014年1月至2月对100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纳入标准:入住儿科病房患者;患儿或家属能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填写问卷或回答问题;入住时间>=2天;自愿参与本次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符合条件者100名,男42例、女58例,年龄1岁-14岁。其中幼儿园及以下46例、小学23例、初中11例。住院时间3-31天。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五个部分:第1部分为患儿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科室、患儿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第2部分为患儿或其家属对手腕带基本情况的评价,包括手腕带的大小、款式、颜色、质量、清洁度、舒适度、方便性及薄厚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5个级别: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分别为1至5分;第3部分为患儿或其家属对手腕带其它方面的评价,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用认同、不确定或不认同来评定;第4部分为开放式问题部分,包括患儿此次手腕带佩戴情况,若未佩戴则需写明未佩戴的原因以及征求意见部分:征询患儿或其家属对手腕带的设计和使用的建议和意见。
  1.2.2 问卷发放及填写: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填写,所有问卷由笔者1人发放。对于能自主交流、有自觉交流倾向,能读懂或经过笔者解读能理解问卷内容的患儿,由患儿自行回答问题,家属可以从旁解释或补充。对于无法交流、经笔者帮助无法完成问卷的患儿,由父母完成问卷。问卷均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后及时检查有无遗漏项,保证问卷的完整。
  1.2.3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患儿对手腕带基本情况的评价:
  图一
   χ±S
  大小 3.21±1.41
  款式 4.12±0.92
  颜色 4.50±0.61
  质量 4.21±1.09
  清洁度 4.50±0.61
  舒适度 3.15±1.31
  方便性 3.07±1.30
  厚度 3.82±1.13
  2.2 患儿或家属对手腕带其他情况的评价:图二
  图二
   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人(%) 人(%) 人(%)
  手腕带容易导致过敏 37.00 23.00 40.00
  手腕带的佩戴不方便 16.00 6.00 78.00
  手腕带不戴在身上不影响治疗和护理 24.00 13.00 63.00
  戴在手腕上核对信息时不方便 57.00 18.00 25.00
  佩戴后造成不舒适感 58.00 11.00 31.00
  小孩儿啃咬手腕带 5.00 3.00 92.00
  担心孩子皮肤勒破 27.00 67.00 6.00
  2.3开放式问题部分
  2.3.1 此次手腕带佩戴情况及未佩戴的原因:37.00%的人未佩戴手腕带,其中10.80%是沐浴或更换衣物后忘记佩戴;43.24%认为佩戴后穿脱衣物及核对信息时不方便;13.51%认为患儿啃咬手腕带会携带细菌入口;24.32%认为手腕带导致过敏;8.10%认为戴不戴手腕带没有区别,不会影响治疗。
  3.讨论
  3.1 二维码手腕带在儿科患儿双重身份识别中的重要作用。
  患儿年龄偏小、缺乏自主独立能力,加上儿科病房嘈杂、同病房存在同样姓名等情况,采用以往护士询问患儿姓名的传统方式核对信息,易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随着手腕带的出现,为规范护理操作、确保患儿安全提供了有效工具。然而不愿意佩戴手腕带的患儿或其家属将手腕带放在床旁桌、椅上很容易导致患儿身份识别差错的隐患。现我院采用PDA对手腕带进行二维码扫描的同时询问患儿姓名和床号,能有效杜决差错事故的发生,间接提高护理质量[2]。且相对于用眼识别、核对手腕带上的住院号,机器核对更快捷高效,能有效节约护理时间成本。
  3.2 患儿对手腕带基本情况的评价。
  在为患儿办理入院手续之初,护士会协助患儿佩戴手腕带,松紧以不易脱落、上下可移动2-3cm为宜,并告知患儿需随时佩戴手腕带以利于核对信息,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的准确执行。虽如此,在临床工作中仍发现患儿的手腕带佩带率较低,执行性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手腕带的大小、方便性、舒适度及厚度得分较低,均低于4分。可能与本科所采用的手腕带尺码为成人尺寸,给小儿使用时尺寸过大或过小。且手腕带设计类型是带孔对边相扣,按扣固定后不易解开。手腕带边缘较薄,肾脏科水肿患儿在活动、穿脱衣服时,极易发生皮肤损坏,且随着利尿等消肿对症处理,手腕带会逐渐显得宽松,易于从手腕滑脱。患儿冬季着衣繁多,且极易在静脉输注药物时入睡。为了扫描手腕戴二维码,需揭开盖被暴露患儿手臂。家属通常会担心患儿受凉、抱怨穿脱衣服不方便。因此,患儿的手腕带佩戴率较低。
  3.3 患儿对手腕带其他情况的评价
  手腕带的佩戴除了可以识别患儿身份,方便管理,也让家属存在归属感并对医疗质量产生信任。然而,患者对于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在接受时必然存在一个过程。在本研究中,认为手腕带易致过敏的人群占据67.00%;有24.00%的患儿或家属认为手腕带不戴在身上不影响治疗和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在应对医生各项医嘱、检查科室各项检查、治疗通知、家属的生活照护以及护理部相关检查时,在能确保患儿身份准确的基础上,对于不佩戴手腕带的患儿,护士通常缺乏时间进行沟通、宣教,导致患儿或家属产生这种观念。还有个别家属反映患儿啃咬手腕带,担心手腕带携带病菌,造成病从口入。经调查发现此类患儿多为4至5个月左右婴儿,分析患儿可能处于磨牙期,建议家属购买磨牙棒以消除这一现象。
  3.4 对于手腕带的设计和使用,患儿认为可以在手腕带上配有动画卡通图片,手腕带的样式可以设计成手表、花朵、星星等的形状。家属则认为应该在手腕带内圈附有一层海绵垫以有效保护患儿皮肤,减少不舒适感。
  3.5 解决对策
  3.5.1 根据患儿年龄设计大小合适的手腕带。儿科所使用的手腕带尺寸与成人科室一样,患儿在使用时会过大或过小。笔者建议应根据患儿年龄设计大小合适的手腕带,可在手腕带上多设计一些扣孔以便调节。对于手腕带的按扣设计,针对水肿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医用胶带暂时封闭手腕带。根据水肿消退的情况随时调整,等水肿消退完全后,使用锁扣固定手腕带大小。
  3.5.2 增加手腕带边缘厚度,减少皮损的发生,增加舒适感。患儿皮肤柔嫩,肾病患儿皮肤水肿更增加了皮损的机率。笔者建议在手腕带边缘设计同样材质的滚圆锁边,或在手腕带内圈附有一层海绵垫,能降低划破皮肤的机率,保护患儿皮肤。
  3.5.3 手腕带颜色可多选,上面可增添动画卡通人物。患儿在住院期间仍享受服饰美的权利,服饰美是人体美的延伸,对人的心身健康起着促进作用[3]。因此设计人性化、个性化的手腕带有利患儿身心并落实手腕带佩戴率。
  3.5.5 注意细节、加强宣教,减少患儿及其家属顾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反映手腕带导致皮肤过敏的患儿皮肤较干燥,经涂擦润肤露以后,皮肤痒感消失。我科手腕带采用日本进口抗过敏材质,对于有疑虑的患者,可在患儿入院之初便进行相关宣教告之。对于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的,如本调查中有24.00%的患儿或家属认为手腕带不戴在身上不影响治疗和护理,告知核对差错的风险及危害。同时加强宣教,让患者认识到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4]。
  4.讨论
  手腕带是落实«基础护理学»三查七对的一项临床实践产物,二维码结合PDA的使用能有效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节约时间成本,间接提升护理质量。因此,笔者借此研究向广大护理同仁介绍二维码结合PDA在儿科患儿双重身份识别中的益处,同时也借此研究探讨儿科患者手碗带佩带率低的原因及相应改进措施。为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美芳,叶志弘.住院病人身份管理模式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59—60.
  [2]王晖,黄行芝,刘庆.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9,24(19):66-67.
  [3]宋海燕,杨桂芹. 对护士服饰分色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 . 护理管理杂志,2005,5(8):16- 17.
  [4]魏艳芳,邓喜红,黎艳.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0-4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与康复技术联合应用于中风患者治疗中,对其精神状态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7-2014.07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中风患者,运用抽签法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心理护理及康复技术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试验可比性较强。  1.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跟骨距下关节截骨术对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患者,进行手术前后Fernandez[1]跟骨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跟骨陈旧骨折距下关节截骨术后Bhler角、跟骨宽度均有改善,Fernandez评分优良率94%。结论 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后经距下关节截骨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行走步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小儿小儿肺炎患者为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健康儿童),并且采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且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在小儿肺炎的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经行发热患者分为A组34例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B组35例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A 组64.7%,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未出现功能异常现象。结论 对经行发热病症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措施,效果显著,安全实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无业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宫颈纳氏囊肿患病现状,为制定妇科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方法 对铜陵市无业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69人,宫颈纳氏囊肿349例(12.9%),月经周期、人流次数、分娩方式、引产次数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 调查对象宫颈纳式囊肿患病率高,严重危害该群体身体健康,有必要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开展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庐江县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原因,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庐江县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庐江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0例,实验室确诊28例,发病率为2.85/10万。3~4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78.57%。24例确诊病例在发病前7~21天去过医院,仅有1例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脊柱手术术后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脊柱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罗哌卡因组(R组,n=20)和利多卡因组(L组,n=20),R组手术结束缝皮前,于切口两侧逐层应用0.5%罗哌卡因40ml浸润麻醉,L组手术结束缝皮前,于切口两侧逐层应用0.5%利多卡因40ml浸润麻醉。两组患者术后皆使用PCIA镇痛(100μg舒芬太尼+5mg托烷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诊断联合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心电图确诊,中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抑制早搏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0.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中药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及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关键词:心电图;益气活血稳心汤;心律失常    
期刊
摘要:目的:对我院药房的退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院药房退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所有的退药申请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我院药房退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结论:严格执行退药标准,降低退药的风险隐患,保证临床用藥安全。  关键词:药房;退药;风险管理  [Abstract]:Objective:Withdrawal of phar
期刊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胃转流手术(GBP)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手术(GBP)前与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浓度并作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GBP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手术前,且均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内。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GBP)术前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