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来是粤东的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教育受到诸多限制。这几年,惠来县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清晰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破解难题,教育局面有了较大改观。
一、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地规划和调整区域内学校布局,使学校布局既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推进规范化学校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是整合资源,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2003年把不足200名生源的葵场中学撤并到附近的鳌江中学;2004年,又把南海中学、南海小学、朱埔小学、双湖小学、和双小学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整合创造生机,这些学校已经一改过去生源少、质量差的落后面貌,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二是以强带弱,强弱合并,打造强校品牌。积极探索和实践把管理水平低和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就近并入规范化学校,打造更强大的品牌学校。这样,既可以发挥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的品牌效益,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整合,取长补短,缓解大校的大班额问题。三是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如惠来县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针对原有高中学校较集中于老城区的情况,2003年在县城东面新区创办了慈云实验中学;2005年又为解决东片高中学位紧缺局面,在东片地区的靖海镇创办了宝喜高级中学;2006年在西片地区的葵潭镇创办了世铿高级中学;如今又正在惠城东山经济开发区创建东山高级中学和惠来职业技术学校。
二、拓宽渠道,创新机制,加快校舍建设步伐
校舍建设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搞好校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加快校舍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薄弱,在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解决校舍建设资金问题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拓宽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机制,形成上级投、本级拨、社会捐、银行贷、部门挤的校舍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2003年以来,惠来全县获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资助学资金8768万元,有效地填补了县财力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同时,惠来县还通过与银行部门洽谈协商,以县财政贴息、分期偿还的方式,分别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扩建惠来一中、新建宝喜高级中学,有效地推进了高中教育发展。几年来,多渠道多元化筹资,不仅为惠来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奠下了资金基础,而且成为推进该县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事实表明,抢抓机遇,走多元化筹资渠道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校舍建设资金投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多管齐下,盘活资源,全面推进强师兴教工程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师经济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达标,学历与学力不同步,学科不配套等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等措施,“多管齐下”盘活师资资源,全面实施“强师兴教”工程。一是外引内培,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必须采取在本地招考、到外地招聘和委托院校代培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缓解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从2003年至2007年,我县不仅在本地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了1810名教师,往湖南、陕西、四川、安徽等地招聘了428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而且在加强师资培养方面有了新的举措,2006年以来,在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了350名优秀生委托外地院校进行英语师资代培,拟毕业后安排到定向学校任小学英语教师。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为使教学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惠来县千方百计联系有关专家和名师开讲座、上示范课等,大力支持学校、教师参加国、省、市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走出去,请进来”,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推进了课程改革,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加强交流,支教援教,激活师资队伍。一方面研究出台开展城乡教师交流的有关政策措施,定期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一方面制定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相关制度,多形式开展支教援教,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惠来县教育局)
一、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地规划和调整区域内学校布局,使学校布局既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推进规范化学校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是整合资源,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2003年把不足200名生源的葵场中学撤并到附近的鳌江中学;2004年,又把南海中学、南海小学、朱埔小学、双湖小学、和双小学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整合创造生机,这些学校已经一改过去生源少、质量差的落后面貌,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二是以强带弱,强弱合并,打造强校品牌。积极探索和实践把管理水平低和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就近并入规范化学校,打造更强大的品牌学校。这样,既可以发挥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的品牌效益,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整合,取长补短,缓解大校的大班额问题。三是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如惠来县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针对原有高中学校较集中于老城区的情况,2003年在县城东面新区创办了慈云实验中学;2005年又为解决东片高中学位紧缺局面,在东片地区的靖海镇创办了宝喜高级中学;2006年在西片地区的葵潭镇创办了世铿高级中学;如今又正在惠城东山经济开发区创建东山高级中学和惠来职业技术学校。
二、拓宽渠道,创新机制,加快校舍建设步伐
校舍建设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搞好校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加快校舍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薄弱,在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解决校舍建设资金问题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拓宽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机制,形成上级投、本级拨、社会捐、银行贷、部门挤的校舍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2003年以来,惠来全县获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资助学资金8768万元,有效地填补了县财力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同时,惠来县还通过与银行部门洽谈协商,以县财政贴息、分期偿还的方式,分别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扩建惠来一中、新建宝喜高级中学,有效地推进了高中教育发展。几年来,多渠道多元化筹资,不仅为惠来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奠下了资金基础,而且成为推进该县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事实表明,抢抓机遇,走多元化筹资渠道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校舍建设资金投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多管齐下,盘活资源,全面推进强师兴教工程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师经济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达标,学历与学力不同步,学科不配套等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等措施,“多管齐下”盘活师资资源,全面实施“强师兴教”工程。一是外引内培,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必须采取在本地招考、到外地招聘和委托院校代培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缓解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从2003年至2007年,我县不仅在本地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了1810名教师,往湖南、陕西、四川、安徽等地招聘了428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而且在加强师资培养方面有了新的举措,2006年以来,在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了350名优秀生委托外地院校进行英语师资代培,拟毕业后安排到定向学校任小学英语教师。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为使教学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惠来县千方百计联系有关专家和名师开讲座、上示范课等,大力支持学校、教师参加国、省、市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走出去,请进来”,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推进了课程改革,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加强交流,支教援教,激活师资队伍。一方面研究出台开展城乡教师交流的有关政策措施,定期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一方面制定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相关制度,多形式开展支教援教,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惠来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