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里,彭鹏妈妈发来一张截图,有家长说老师把工作全都推给了家长,自己倒是乐得清闲……听听老师怎么说!看看别的家长怎么做!
“签字”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批学生,我从二年级开始带。
那时候,彭鹏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第一天上课,他竟然在教室里跑起了步,我发现这孩子一刻也坐不住,就别提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了。好不容易安抚下他,过了十分钟,他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回家!”一句话不要紧,班里好几个孩子都叽叽喳喳起来。整节课后半段,部分孩子的精力始终不够集中。
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坐稳35分钟,并且认真把课听完,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家长和老师一起使劲儿。
家长会上,我给每位家长布置了多项任务,督促孩子完成自主作业、检查并签字……会后,我专门找到了彭鹏妈妈。彭鹏妈妈是一位很好沟通的家长,她很愿意配合我,帮助彭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期间,彭鹏妈妈每天都会监督孩子,让他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自主作业,然后和彭鹏爸爸轮流检查并签字。彭鹏做错的题型或是写错的字,彭鹏妈妈都会记录在纸上,和作业一起上交上来。我会根据彭鹏妈妈交上来的作业反馈情况,时刻了解彭鹏的学习状态。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还是很重要的哦!
不到一个月,彭鹏就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课桌前认真听完一堂课了,学习成绩也稳中有升;可还有几个学生,总是坐不住,走神。
其实,学生的这些“不好”的行为在他们的作业中都能映射出来。
彭鹏妈妈签过字的作业,每次都是满分,可见家长确实认真检查了孩子的作业;而那几个上课走神的孩子的作业,虽然家长也都签了字,但是错误百出,可见家长只是例行公事画了押,并没有仔细审阅。
有些家长认为,签过字的作业,老师就不认真看了。其实,老师每天都会有固定检查学生作业的时间,几位老师围坐在桌子旁,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解决方法。学校教导处还会不定期地抽查任课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情况,对老师的业绩进行考评。
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老师是不会偷懒的,也不敢偷懒。之所以在低年级的时候给家长布置“课外任务”,是因为那是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跟上节奏。等到了中高年级就晚了,习惯就不好培养了。
“实践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一次实践活动课,我请学生回去用100个饮料瓶子盖,发挥想象力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玩具。我知道100个瓶盖很难一时凑齐,所以提前一个月就布置了任务。
作品各式各样,有机器人、帆船、汽车……家长会上,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讲述“制作作品”的经历。
春晓爸爸第一个站起来分享,他充满信心地拿起一个“机器人”。“这是用101个矿泉水的瓶子盖做成的,说实话,这瓶子盖还真不难弄,超市里买矿泉水就行了。难的是这技术,需要把瓶子盖一个一个粘起来,这可费了我一天的工夫。这期间春晓做了什么呢?当然是写作业、读书啊!难道也和我一样费一天的时间吗?多耽误学习啊!”
其实很多作品都是家长这样“独立”完成的。
唯独有一件作品,不是很显眼,是一个用五颜六色不规整的瓶子盖制作成的飞机。那正是彭鹏的作品。彭鹏妈妈说,“这些各式各样的瓶子盖,有些是我们自己喝完饮料存下来的,有些是我带着孩子在户外捡的。捡来的瓶子盖,我们用84消毒液消了毒,这100多个盖子整整用了半个多月才存够了。我让彭鹏用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作品,他说将来想当一名飞行员,于是就做了一架飞机,我在一旁打个下手。虽然,这个看起来不怎么像飞机……”彭鹏妈妈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彭鹏学会了爱护环境,如今出去玩,只要看到废纸、瓶子,他都会捡起来放进垃圾箱,这也许是我带他捡瓶子盖的意外收获吧!当然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有时候,学习累了,我们就会一起做点小手工,但每次我都是打下手的,主力还是彭鹏。”
那一次,彭鹏的作品获得了第一名,而那个崭新的机器人却没有得到名次。
给家长布置“手工小报”、“课外实践活动作品”等一些亲子互动的“课外任务”,最大的初衷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促进亲子关系,而并非是增加家长负担。如果家长一味全部包揽,像春晓爸爸那样,就失去了这层意义。
微信群是一个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阵地
微信群里,我每天都会叮嘱家长一些事项,比如每天的知识点、作业、每周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些活动通知……但很少有家长会把孩子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在群里反馈给我,有些家长觉得提出来丢人;有些家长懒得说;有些家长不关注孩子,自然没话说。原本具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沟通阵地,变得古里古怪。
我还是坚持一直发送这些信息,零零散散几个家长会发一个“OK”的手势回应一下。后来,我慢慢转变了思路。除了布置任务,我经常会把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文章推送到群里,逐渐,群里的家长热闹起来。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也敢拿出来讨论了,我也会借机把正确的应对办法说出来。家长的反感逐渐消失了,有些家长主动找到一些好文章,分享到群里。
这个群终于互动起来。
我相信,每一个建立微信群的老师,初衷都是美好的。他们都希望家长能够和老师充分沟通,相互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态,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成长。(文中学生均使用化名)
“签字”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批学生,我从二年级开始带。
那时候,彭鹏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第一天上课,他竟然在教室里跑起了步,我发现这孩子一刻也坐不住,就别提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了。好不容易安抚下他,过了十分钟,他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回家!”一句话不要紧,班里好几个孩子都叽叽喳喳起来。整节课后半段,部分孩子的精力始终不够集中。
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坐稳35分钟,并且认真把课听完,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家长和老师一起使劲儿。
家长会上,我给每位家长布置了多项任务,督促孩子完成自主作业、检查并签字……会后,我专门找到了彭鹏妈妈。彭鹏妈妈是一位很好沟通的家长,她很愿意配合我,帮助彭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期间,彭鹏妈妈每天都会监督孩子,让他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自主作业,然后和彭鹏爸爸轮流检查并签字。彭鹏做错的题型或是写错的字,彭鹏妈妈都会记录在纸上,和作业一起上交上来。我会根据彭鹏妈妈交上来的作业反馈情况,时刻了解彭鹏的学习状态。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还是很重要的哦!
不到一个月,彭鹏就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课桌前认真听完一堂课了,学习成绩也稳中有升;可还有几个学生,总是坐不住,走神。
其实,学生的这些“不好”的行为在他们的作业中都能映射出来。
彭鹏妈妈签过字的作业,每次都是满分,可见家长确实认真检查了孩子的作业;而那几个上课走神的孩子的作业,虽然家长也都签了字,但是错误百出,可见家长只是例行公事画了押,并没有仔细审阅。
有些家长认为,签过字的作业,老师就不认真看了。其实,老师每天都会有固定检查学生作业的时间,几位老师围坐在桌子旁,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解决方法。学校教导处还会不定期地抽查任课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情况,对老师的业绩进行考评。
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老师是不会偷懒的,也不敢偷懒。之所以在低年级的时候给家长布置“课外任务”,是因为那是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跟上节奏。等到了中高年级就晚了,习惯就不好培养了。
“实践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一次实践活动课,我请学生回去用100个饮料瓶子盖,发挥想象力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玩具。我知道100个瓶盖很难一时凑齐,所以提前一个月就布置了任务。
作品各式各样,有机器人、帆船、汽车……家长会上,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讲述“制作作品”的经历。
春晓爸爸第一个站起来分享,他充满信心地拿起一个“机器人”。“这是用101个矿泉水的瓶子盖做成的,说实话,这瓶子盖还真不难弄,超市里买矿泉水就行了。难的是这技术,需要把瓶子盖一个一个粘起来,这可费了我一天的工夫。这期间春晓做了什么呢?当然是写作业、读书啊!难道也和我一样费一天的时间吗?多耽误学习啊!”
其实很多作品都是家长这样“独立”完成的。
唯独有一件作品,不是很显眼,是一个用五颜六色不规整的瓶子盖制作成的飞机。那正是彭鹏的作品。彭鹏妈妈说,“这些各式各样的瓶子盖,有些是我们自己喝完饮料存下来的,有些是我带着孩子在户外捡的。捡来的瓶子盖,我们用84消毒液消了毒,这100多个盖子整整用了半个多月才存够了。我让彭鹏用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作品,他说将来想当一名飞行员,于是就做了一架飞机,我在一旁打个下手。虽然,这个看起来不怎么像飞机……”彭鹏妈妈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彭鹏学会了爱护环境,如今出去玩,只要看到废纸、瓶子,他都会捡起来放进垃圾箱,这也许是我带他捡瓶子盖的意外收获吧!当然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有时候,学习累了,我们就会一起做点小手工,但每次我都是打下手的,主力还是彭鹏。”
那一次,彭鹏的作品获得了第一名,而那个崭新的机器人却没有得到名次。
给家长布置“手工小报”、“课外实践活动作品”等一些亲子互动的“课外任务”,最大的初衷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促进亲子关系,而并非是增加家长负担。如果家长一味全部包揽,像春晓爸爸那样,就失去了这层意义。
微信群是一个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阵地
微信群里,我每天都会叮嘱家长一些事项,比如每天的知识点、作业、每周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些活动通知……但很少有家长会把孩子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在群里反馈给我,有些家长觉得提出来丢人;有些家长懒得说;有些家长不关注孩子,自然没话说。原本具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沟通阵地,变得古里古怪。
我还是坚持一直发送这些信息,零零散散几个家长会发一个“OK”的手势回应一下。后来,我慢慢转变了思路。除了布置任务,我经常会把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文章推送到群里,逐渐,群里的家长热闹起来。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也敢拿出来讨论了,我也会借机把正确的应对办法说出来。家长的反感逐渐消失了,有些家长主动找到一些好文章,分享到群里。
这个群终于互动起来。
我相信,每一个建立微信群的老师,初衷都是美好的。他们都希望家长能够和老师充分沟通,相互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态,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成长。(文中学生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