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趣促知,依知引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版《生物课程标准》基于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注重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全面展示生物科技最新进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新课改将教学过程定义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了初中生物学情感教学的探索,改教教材为用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思维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情感教学 高效课堂
  生物课堂实施情感化教学,师生完全处在真诚和相互理解的情感氛围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不是直接将知识从一个人的脑中装到另一个脑中,而是需要师生之间全程的心灵上的接触与碰撞。当学生处于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享受情感体验,就能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中获取新知。学生在情知并茂的氛围中借趣促知、依知引德,智能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效果才更显著。
  一、借趣促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探究利用相关的教学素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初中生对于学科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投入程度,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成正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巧妙地充分利用所学内容,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对于新奇的教学内容,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知之甚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依托学生尚有的常识人手,将案例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
  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3节“吸收作用”,以生物圈为主线,基于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生物的作用,而这部分内容涉及了些物理化学知识,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讲显得有些抽象,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但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帮助学生解释常见的生物现象。笔者在教学中从感性知识导入,根据小的生活体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化、便于理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潜能。
  二、知趣同行。便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生物教学中,从兴趣过渡到知识教学与知识要点的讲授,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越感兴趣,对于知识的学习就会更投入。知识教学与兴趣是同样重要的,教师在学生学习注意力较集中,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后,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新知识逐步展开,会使教学内容有便于学生的吸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笔者在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时,学生大脑中对微生物仅有简单模糊的概念。新知内容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因为抽象加大了理解难度。笔者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展示一组常见的微生物的图片并提问:什么是微生物?(学生归纳: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笔者接着出示简短视频:土壤——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动植物体表、体内——很适宜微生物的生活,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营养贫乏的岩石、矿上、荒漠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借助媒体与图片,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及分布极广,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好奇心,引导增强学生探究的科学性。出示细菌、真菌、病毒等图片和资料,介绍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知趣同行,立体全方位地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三、依知引德。挖掘利用德育资源
  生物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阵地,在生物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逐渐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及生态意识——生物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价值。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是生物学科的本质,也是教育方针的方向。充分认识那些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的因素,帮助学生从我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给自己的生存环境增加负担。
  如,笔者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时,始终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基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导人新课,笔者让学生朗诵“林德曼描述的场景”根据文字描述绘制食物网,加深对食物网的认识。有人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捕杀野蛇,对几种生物有影响?会带来什么后果?出示新闻视频节选,得出自然界的生命是普遍联系的,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们应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就是在尊重我们自己,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保护生物的意识的德育教育。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走进学生内心,关爱学生,科学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艺术,实施情感教学,以情动人,课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走进职校课堂,深入师生中间,教育教学的高投入与低产出让人触目惊心。“教师教得很投入、学生学得很苍白”是当前中职课堂真实的写照。在“重质提效,人人成才,技能和高考并举”的大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在何方?作者认为构建“快乐课堂”是出路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构建“快乐课堂”,从构建的必要性、构建的策略及构建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职教改 机械识图 快乐课堂
摘 要: 长期在低年段教学,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不断插嘴,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
摘 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联一直有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渐渐被人“冷落”。本文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对联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高段教学 对联 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高段语文课堂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如生词的理解、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
摘 要: 德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德育是树,文化是土壤,不同的文化环境产生不同的德育。了解了德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德育不能简单地移植的结论,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关键词: 德育移植 德育 文化 关系分析  一、德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劳动,不断地积累、传递劳动知识,也不断地传授劳动组织规则要求、劳动产品分配原则等,并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共
摘 要: “完美”的数学课堂并非一定是有效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应该追求“简单·有效”,力求用“简单”的教学使教学“不简单”。作者认为“简明”的教学目标能使师生体验轻松的教学过程,“简单”的教学材料需蕴涵丰富的数学本质,“简约”的教学环节能丰富真实的课堂活动空间,“简练”的教学语言能活跃精彩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不简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材料 教学环节 教学语
摘 要: 坐落于有着“世界石材之都”美称的南安市水头镇的第三实验小学,在水头镇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资源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将其丰富的地方资源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无疑将很好地推动本校少先队特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少先队 地方资源 特色活动 石材之都  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中,南安市水头镇因势利导,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头镇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水头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 要: 本文以课堂案例为例,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两方面展开叙述。  关键词: 探究教学 课堂组织能力 教学设计  “探究与尝试”是新世纪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探究教学一直是新课
摘 要: 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保姆和导师的角色,它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而且传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语文课默默承担的。要使一堂语文课富有诱人魅力,让学生爱学、乐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和语文世界的无穷奥妙,就必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 语言美 情感美 氛围美 设计美
知识迁移能力就是用一个或一类知识影响另一个或另一类知识,甚至影响另几类知识,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仅靠学生的自主体会是难以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训练。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中“气压带和风带”一节为例,探讨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
摘 要: 文章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合作教學理念进行分析,结合小学体育的学科特点,研究合作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适时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得到广泛推广。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小